[心得] 南北戰爭之六大戡亂名將 [2]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20-08-18 15:47:00
短小精悍的「小菲爾」謝里登
謝里登在聯邦陸軍戡亂的六大名將中年歲稍幼一些,是六人中唯一一位軍旅生涯沒經歷過
美墨戰爭的。雖然是步兵軍官出身,他在內戰期間卻以領導騎兵最顯鋒芒,並於戰爭末期
被格蘭特拔擢為最高階的將領之一。他的身高僅五呎四,但是指揮能力並不亞於他人。
身材不高的謝里登在南北戰爭初期被部署到西部戰場,曾任後勤與測繪等職務,然後調入
俄亥俄兵團,其指揮能力被上級羅斯科倫斯譽為價值連城,幾次交戰都能打退敵軍的攻勢
,尤其是俄亥俄兵團改名為坎伯蘭兵團後進行的石河會戰中,他正確判斷敵軍會在黎明奇
襲,因此提早讓所部做好備戰,在戰線正中央的浴血奮戰中遲滯了敵軍的攻勢,但是代價
也非常高昂──他麾下三個旅長全部陣亡,官兵死傷在半天內就達到三分之一。
坎伯蘭兵團繼續南下時遭遇南軍戰略逆襲,謝里登在奇卡莫加會戰中被部署到右翼,但因
為北軍指揮上的失誤,導致南軍完全衝垮北軍右翼,謝里登的師也在苦戰後敗走,不過他
在收整部分官兵時聽聞尚有友軍仍在沙場上鏖戰,因而決定試圖繞路返回戰場。謝里登沒
能趕上撤退戰,但是因為他沒有背棄友軍而走,所以並未被送上軍法法庭或處分。
格蘭特率軍馳援查塔努加後,謝里登奉命向南軍駐守的傳教士嶺衝鋒,並在激戰後出乎意
料的擊潰南軍防線。格蘭特對他讚賞有加,並因此決定調他到東部戰場的波多馬克兵團,
擔任騎兵軍軍長。謝里登在格蘭特一路向里奇蒙推進的陸路戰役中,為步兵進行威力偵查
不力,在格蘭特的應允下得以獨立出擊與南軍騎兵單挑,雖然其長途奔襲沒有顯著戰略影
響,反而使步兵主力欠缺偵查手段,對全局有不利影響,但他接連擊敗敵軍騎兵的戰術紀
錄仍使格蘭特對他給予好評,並使波多馬克兵團的騎兵增添了過去欠缺的自信。
謝里登隨後被格蘭特派去指揮雪倫多亞河谷兵團,阻止南軍透過此一路線威脅華盛頓特區
,並進一步破壞南軍的資源。政府高層對他的資歷頗為躊躇,但格蘭特力排眾議,讓謝里
登首次擔綱兵團司令。在耗費些許時間籌備後,謝里登在第三次溫徹斯特會戰大敗南軍,
接著在費雪山、湯姆溪追擊連勝,然後對河谷南段的建設進行破壞,阻止南軍運用該地的
資源,這場作戰與薛曼不久後的「向大海進軍」都表現出北軍的總體戰方針,人稱「焚燒
突襲」。
謝里登在收兵北返時沒有料到南軍竟然不顧後勤再次進犯,結果當他正在後方處理軍政時
,兵團主力在雪松溪畔遭到突襲,瀕臨慘敗。謝里登當日清晨聽聞炮響時一開始不甚在意
,但在返回前線時逐漸意識到戰況的危急,並在趕到戰場後鼓舞官兵反攻,最終取得決定
性逆轉勝。他在當天的飛騎逆轉,是北軍在南北戰爭中最戲劇化的其中一幕。
橫掃雪倫多亞後,謝里登返回彼得斯堡,在關鍵的五叉之戰截斷北維吉尼亞軍團的補給生
命線,迫使李將軍突圍而走,乃至於被包圍後投降。
格蘭特的救火隊長
南北戰爭期間,雪倫多亞河谷前後有兩場最馳名的作戰,前一次是1862年「石牆」傑克森
在南下奔牛河之前連戰皆捷,後一次便是謝里登的1864年戰役。從這一點來說,謝里登已
幾乎可與石牆並論。
格蘭特之所以派遣謝里登前去組織河谷兵團,是因為不久前李將軍的得力部將厄爾利將軍
才再次以寡擊眾佔領河谷,甚至還幾度進犯聯邦勢力範圍。北軍在雪倫多亞戰場不缺兵馬
資源,缺的是統一的指揮架構,以及能有效領導部隊的領導人物,謝里登到任後不負眾望
,有效利用優勢的兵力取勝,破壞河谷南段的經濟能力與交通建設,意圖讓李將軍的後勤
陷入枯竭。
謝里登的用兵風格在陸路戰役、河谷作戰和阿波馬托克斯作戰中相當明顯,他特別鍾情於
決定性戰役,第三次溫徹斯特會戰和五叉會戰都是用強大兵力進行突襲。他的偵查能力顯
然比較有限,較不善於大規模的兵團機動。他的戰術能力或許只能算不錯,還沒達到超凡
水準,但他的治軍能力則是一流,善於維繫軍心,麾下官兵樂意為他衝鋒陷陣,當他快馬
馳至雪松溪戰場後,剛遭到重擊的北軍兵馬立刻士氣高漲,足見他在部隊中的影響力。
誠然,謝里登在戰爭尾聲的戰功多有賴於其兵力優勢,不過他成功大破能力不俗的厄爾利
,又打敗南軍在彼得斯堡外的防線,已經能躍居一流將領。
北軍騎兵驍將
謝里登直到戰爭末期才於雪倫多亞河谷和彼得斯堡外圍獲得獨立指揮會戰的機會,他在關
鍵的第三次溫徹斯特、雪松溪與五叉會戰中,都擁有較顯著的兵力優勢,而他也充分運用
了自己手握的資源,尤其重視正面進行牽制後,在側翼進行強力的突破或迂迴,瓦解敵方
的戰線。
作為林肯讚賞有加的騎兵驍將,謝里登使用騎兵的風格卻與南軍的許多騎兵名將大相逕庭
,反而與石牆傑克森的「步行騎兵」更類似──傑克森的步兵以快速行軍著稱,被譽為速
度宛如騎兵;謝里登的騎兵雖然有馬,但他既然愛打攻堅戰,則騎兵經常下馬步行戰鬥。
五叉會戰中,謝里登就是以手持連發槍的下馬騎兵進行正面牽制,反而是部署大批步兵在
側翼進行密集衝鋒。
當然,北軍的騎兵也能夠騎馬衝鋒,第三次溫徹斯特會戰中,謝里登麾下的騎兵就實施了
整場南北戰爭中絕無僅有的七千騎衝擊,成功突破了南軍的防線。
無論騎兵如何戰鬥,重要的是謝里登有能力在會戰中活用不同兵種的協同攻擊,再加上他
經常享有的兵力優勢,他在戰爭末期成功取得了標誌性的戰功,得以和格蘭特、薛曼並列
。他戰後曾被派去觀察普法戰爭,也曾主持與印地安人的交戰,官至陸軍總司令。
(待續)
作者: hgt (王契赧)   2020-08-18 19:23:00
問個問題,那時格林機關槍普遍嗎?還好馬克沁機槍還沒出來,不然美國人死更慘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20-08-18 22:24:00
印象中由於尺碼給養大如野砲 應用上比較偏半固定式 作高價值據點防衛裝備 如橋隧渡口之類
作者: SCLPAL (看相的說我一臉被劈樣)   2020-08-20 21:25:00
怎麼想到甘道夫XDDD
作者: qppq (爽到睡不著)   2020-08-21 12:55:00
美國人也懂動員戡亂啊
作者: aakkdd ( )   2020-08-26 07:23:00
雪曼?
作者: hgt (王契赧)   2020-08-26 12:07:00
舍里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