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敦克爾克後的英國首相張伯倫

作者: sanae0307 (戰艦神通)   2019-12-08 03:21:59
其實,如果沒有用上帝視角
還真的沒有資格譴責他
當年英國國情就是如此,主張對德強硬根本就只會被噓爆
而且要說責任
波蘭流亡政府根本應該送上戰犯法庭
畢蘇斯基時代就已經跟納粹簽互不侵犯條約
約瑟夫貝克時代還幾乎跟德國變成同盟
英法對德國根本沒有施力點
波蘭、匈牙利都已經是法西斯化且親德
1938年進攻捷克就是德波匈三國瓜分
而且波蘭還幾乎是用武力阻止周邊國家跟蘇聯聯盟
東西夾擊德國的計劃在波蘭背叛以後實質已經是空談
在這樣的情況下,法國人當然不願意強硬
(X的,又是我家要當戰場)
這時你要張伯倫怎麼硬?盟友全是坑貨和叛徒?直接不計代價用艦隊岸轟基爾嗎?
好吧,如果給英法上帝視角外掛呢
如果1938英法敢賭一把強硬
德國貴族軍人馬上就會自己敲爆納粹,審判小鬍子
所以責任更不在張伯倫和英國身上了
因為1934年只要法國敢不要面子的答應波蘭的預防性打爆德國提議,派出邊境部隊跟波蘭夾
擊,納粹直接就GG,希特勒也說要是進軍萊茵時法國干涉,德國只能摸摸鼻子逃走
如果沒有上帝視角外掛
真的不能說張伯倫有做錯
至於邱吉爾?那個被奧斯曼在加里波利打臉的海軍大臣?
也難怪在希特勒毀約進攻波蘭前他主戰都被噓爆
作者: vwpassat   2019-12-08 10:09:00
法蘭西不靠女人與外國人就一定會失敗,英國再強硬也沒用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19-12-08 10:28:00
法,波其實也是風水輪流轉,一戰戰勝後太囂張,導致後來被虐,英國孤懸海外,理論上只要看戲就好,但最終被戰費拖累,日不落國地位讓給美帝
作者: wl00669773 (Jerry shou)   2019-12-08 11:41:00
軍費事小 後來丟了印度和蘇伊士才是最大打擊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19-12-08 13:05:00
丟掉蘇伊士那次可說是盲目亂來 有說法以為當時首相的醫囑藥物影響判斷
作者: wayland (電波鴕鳥)   2019-12-08 14:50:00
一戰的時候英國靠黑科技碾壓德國,沒想到一個戰間期就被超越了
作者: uruzu007 (放蕩的約翰)   2019-12-08 17:52:00
二戰德國根本沒什麼黑科技好嗎
作者: yenyen0403 (彥彥)   2019-12-08 18:07:00
提前打垮德國 就是接著被共產政權打而已, 而且直接熱戰 沒有冷戰
作者: a25172366 (Ei)   2019-12-08 21:51:00
英國不可能看戲=“=難道讓納粹吃掉整個歐洲嗎英國的歷史策略就是不能讓歐洲出現大一統國家呀
作者: Swallow43 (絕對領域命者)   2019-12-08 22:48:00
二戰英國還是一堆黑科技啊
作者: aaron5555 (波波)   2019-12-09 02:36:00
二戰德國黑科技??你是說那個開一開自己引擎會燒起來的虎式嗎說穿了所謂德國黑科技只是德棍的自慰與幻想罷了英法為了避免重蹈覆轍一戰的災難性後果 對於納粹的縱容反而引火上身英法對於蘇台德區的態度之軟弱 自然導致德國像一個貪婪的孩子自以為能要什麼有什麼
作者: wl00669773 (Jerry shou)   2019-12-09 08:10:00
黑科技就八卦文體在用的詞阿XD
作者: cht1234 (cht1234)   2019-12-09 08:43:00
一戰英國死太多人,導致英國不敢打仗
作者: a25172366 (Ei)   2019-12-09 10:10:00
英法都在一戰死了接近一代的人,會怕又一場大戰很正常
作者: memoryautumn (只是個鄉民 毫無反應)   2019-12-10 02:10:00
一戰那種絞肉機死法 大家不想打仗很正常吧
作者: haoboo (薩伊克斯)   2019-12-10 04:14:00
如果會怕的話那但澤的時候就別梭下去啊...張伯倫最大的問題是要綏靖也不綏靖到底,一年前慕尼黑時戰略局勢好更多的時候不打,等到一年後局勢惡化到極點的時候才想跳出來承擔責任
作者: totenkopf001 (骷髏)   2019-12-10 07:04:00
就跟HOI4的事件一樣 英法反對 德國縮回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19-12-11 01:06:00
張伯倫已說過 他認為慕尼黑時 英國還沒準備好面對戰爭
作者: haoboo (薩伊克斯)   2019-12-11 01:57:00
但過了一年以後英法還是沒準備好啊,更別說戰略跟外交地位大幅度弱化,為什麼要選在這個時候出頭拿1938跟1939雙方戰備上的準備,隔了一年只是拉得更開而已更別說捷克防線被一筆勾消還有蘇聯轉向的重大負面影響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19-12-11 10:16:00
那是你在事後這樣看啊 事後諸葛大家都會以張伯倫當時的眼光來看 他覺得大英帝國的潛力雄厚要是多給大英帝國一點時間 有著全世界的殖民地做後盾英國所能擁有的資源和力量是能夠超過德國的然後德國與蘇聯之間其實矛盾重重 在他看來也可分化張伯倫甚至嘗試過拉攏義大利 還差一點就成功了另外 英國國民壓倒性的反戰,下議院更是90%以上反戰作為一個首相 如何能夠逆民意而行?邱吉爾如果在1938上台 也是做不到主動開戰 最多不妥協
作者: haoboo (薩伊克斯)   2019-12-11 11:26:00
所以他的戰略眼光跟決策就是有問題啊...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19-12-11 11:34:00
二戰戰前的英國其實殖民地還有很多 雖然有些變自治領但基本的合作關係都還在 最大的寶庫 印度 也還在英國的底蘊相對更深厚 也的確是事實與其怪張伯倫 你應該去怪前首相鮑爾溫Stanley Baldwin 明明可以在之前希特勒剛上台時就行動在希特勒進軍來因區的時候 只要鮑德溫有決心英國只要付出很少的代價 就能把希特勒罷黜但到了1938年,會付出多少代價 那就不得不考慮了的確 假如張伯倫有遠大的眼光和魄力 還是有可能成功但史實上張伯倫在慕尼黑的作法 只能說是90%英國政治家會做的選擇 很難以此苛責張伯倫
作者: haoboo (薩伊克斯)   2019-12-11 11:55:00
慕尼黑以前英國國情跟民意偏向反戰,但張伯倫做的更積極且過頭了,在戈德斯堡第一次開出的條件被希特勒拒絕以後,英國政府內部對於讓步的程度已經有意見,連哈里法克斯都反對在進一步退讓,如果張伯倫這個時候沒有選擇徹底地站在希特勒的角度積極干涉,事態會怎麼演變很難說
作者: lljjfrdr1 (111)   2019-12-12 23:44:00
問題在很多官員已經提出反對意見,包括外務部…張伯倫自己還繞開外務部去私人會談……還有單獨跟希特勒密談的情況都有……這基本無視外交準則…但張伯倫的整體外交方針跟英國最一開始的方向是一樣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