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百官志中的四世紀末羅馬帝國陸軍 [9]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19-09-17 12:39:36
相較於大概為395年的東羅馬序列,西羅馬的序列顯得相當支離破碎、年份混雜,但是姑
且可以認為是410年代的情形。前面已經整理過,東羅馬陸軍的總兵力約二十七萬人,其
中約十萬人屬於野戰部隊,西羅馬於百官志中所列出的總兵力則估計約二十二萬人,其中
約十二萬人屬於野戰部隊。這兩個數字都沒有計算艦隊的划槳手等,另外也只是我比較主
觀的估計,實際上存在很多爭議,比如說軍區的軍團應該估計有一千人還是五百人。
考慮到上述計算了不列顛和西班牙地區的部隊,而這些地區的序列實際上到了420年都已
撤銷或正在試圖重建,西羅馬陸軍可能只有約二十萬人。大部分研究都假設395年東西羅
馬永久分治時,兩側的軍事力量在規模上應該相去不遠,若是如此,則西羅馬在分治後的
二十年間,兵力已經下滑了七萬人、超過四分之一。
前面曾經提到過,西羅馬陸軍在百官志中的序列有大量番號顯示為霍諾留在位期間建立或
改組,再對照文獻中的相關描述,可以想見西羅馬已經幾乎耗盡了潛在的兵力來源,然而
沉重的打擊仍持續造成兵力的嚴重衰退,這對一直苦於兵源匱乏的西羅馬政府而言是相當
毀滅性的打擊。時至430年代,由於西羅馬的北非領土遭汪達爾人攻佔,稅政陷入嚴重困
難,對於兵力的補充無異於雪上加霜。
爾後西羅馬陸軍雖然數次企圖振作,比如說埃提烏斯在高盧的征戰,以及馬約里安皇帝於
伊比利半島和高盧收復部分領土,然而因為始終無法奪回富庶的北非,中央政府又不斷爆
發政變與內戰,最終西羅馬仍然滅亡於經濟與政治的崩潰。
東羅馬的陸軍規模相對穩定,研究認為直到査士丁尼一世在位期間,整體軍力一直維持在
相同的水準。査士丁尼一世在西方拓展疆土,導致兵力的部署稍有改動,野戰軍力擴充至
約十五萬人,邊防軍人數則有所下滑,不過更重要的是領土的大幅增加之餘,東羅馬兵力
並無顯著提升,這就導致兵力的稀薄,為七世紀的危機埋下隱患。
東羅馬在七世紀受到重創後,將兵力全面收縮至君士坦丁堡和安納多利亞的殘餘領土,重
整為「軍區制」,被視為蛻變成拜占廷帝國陸軍的轉折點。軍區制設置之初,拜占庭陸軍
僅存不足十萬人,許多過往的野戰軍都損耗極為嚴重,然而畢竟都倖存下來並改編為新的
體制;至於東羅馬時期的各地邊防軍區,早於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期間就撤除大部分軍餉,
靠軍屯的田地和免稅優待維生,只剩下治安功能,六世紀就失去了大部分的軍事價值。
值得一提,西羅馬陸軍雖然持續衰敗,卻並非不堪一擊,甚至到了西羅馬皇位被篡奪之後
,西羅馬陸軍仍維持在高盧西北一隅的控制,後世稱之為蘇瓦松王國,而位於義大利的中
央軍則在政變後由自封「義大利王」的奧多亞塞繼續統帥,兩者都在最終被消滅前進行過
相當頑強的抵抗,可見西羅馬陸軍的失敗並不源自於部隊本身的腐朽,更多是在於領導的
結構不穩定,以及政治、經濟的無力支持。
關於西羅馬陸軍的番號序列,可以觀察到鐵甲騎兵和弓箭騎兵的存在,最特別的是位於北
非的一支Equites sagittarii clibanarii,是百官志中唯一同時兼有Clibanarii和
Sagittarii兩個特性的番號,此外除了北非的大批弓箭騎兵之外,不列顛也存在一支鐵甲
騎兵──雖然未必是超重裝。無論如何,可以看到羅馬帝國在四世紀受到的西亞影響,已
經影響到了西半部,東西羅馬的部隊或許在比例上有別,但是並沒有絕對的差異。
最後,來聊聊板上有些人蠻有興趣的Attila: Total War遊戲,究竟遊戲中有哪些部分與
百官志所列出有差異,以及相關的補充說明。
首先正如有板友指出的,時至四世紀末,羅馬陸軍已經不再使用五、六千人的軍團作為戰
略編制,即使仍有不少延續自三世紀初塞維魯斯王朝時期的番號,但是軍團都已經被拆散
成多個支隊,所謂的軍團只能視為千餘人的戰術編制。
不過百官志與其他文獻中,都沒有提到更高層級的編制,所以現代研究中習慣稱呼的野戰
軍或兵團(Field Army)在當時並沒有正式的稱號。事實上百官志中紀錄的主要是官職,所
以我文中所稱的「軍區」也沒有對應的詞語,文獻中只是描述特定軍事長官所統領的部隊
以及各單位的駐地。
補充說明一下,雖然直到軍區制確立之前,東羅馬帝國並沒有統一的戰略編制,然而文獻
中透漏出東羅馬在查士丁尼一世時代就已經普遍以五千人作為戰略運用的基礎,也因此任
一支查士丁尼大帝的軍團都不應小於五千人。此外,百官志的序列中可以觀察到部分野戰
軍有相仿的構成,有學者合理推測可能存在數個團組成的暫編旅,但是目前沒有證據可以
確認。
在阿提拉全軍破敵遊戲中,Taifali Cavalry屬於部分日耳曼民族的兵種,但是百官志中
存在兩個羅馬單位以此為名。蓋Taifali為三世紀開始接觸並部分遷徙入羅馬帝國境內的
部落,應該有許多被組織為百官志中所紀錄的軍屯區,成為羅馬陸軍的徵兵來源,換言之
Taifali Cavalry在四世紀末並不是帝國境外的蠻族,而是羅馬陸軍的成員!遊戲中兵種
描述提及的龍,亦為百官志中Taifali軍系的盾徽特徵(但非獨有)。
法蘭克人佔領高盧後,遂逐步吸收當地的Taifali後裔,然而東哥德人為何在遊戲中享有
Taifali騎兵,我還尚未理解設計原由。
百官志中Taifali軍系的番號:
Comites Taifali (東羅馬御駕野戰第一軍)
Equites Honoriani Taifali iuniores (高盧野戰軍/不列顛野戰軍)
考慮到Taifali部落原本位於多瑙河流域,其軍系出現在東羅馬並不奇怪,且基於其
Comites稱號,可以判斷該單位是老資歷的精銳。然而遊戲中東西羅馬都沒有此一兵種(雖
然有機會從遷徙境內的部落招募)。
遊戲中西羅馬並沒有自己的弓箭騎兵,然而前面提到百官志中的西羅馬陸軍有大量的弓箭
騎兵,甚至有超重裝的鐵甲弓箭騎兵,這都是遊戲中未顯示的。
最後,遊戲中的羅馬番號,有部分在文獻中並不是兵種而是個別單位,設計模式也有差異
,比如說:
東羅馬的Hetaireiac Guard、Numeroi和Excubitores Cavalry Guard在五世紀根本不存在
,都是後來才陸續出現的部隊,當然可以預期遊戲是為了展現出東羅馬的可能發展方向,
這是Total War系列一貫的設計方法;
東羅馬的Lanciarii Seniores在百官志中隸屬於第一御駕野戰軍,是東羅馬陸軍地位最高
的近衛軍團番號,西羅馬的Herculiani seniores和Cornuti Seniores則都隸屬於義大利
野戰軍,Herculiani seniores是地位第二的近衛軍團,Cornuti Seniores則是地位最高
的近衛輔助團;西羅馬的Scholae Gentiles在百官志中紀錄為Schola gentilium,該軍系
有三個番號,東西兩方各有一個Schola gentilium seniorum、東方還有一個iuniorum。
西羅馬地位最高的近衛軍團是Ioviani Seniores,Ioviani是朱比特──也就是宙斯;
Herculiani則很容易能看出來是海克力斯。Herculiani和Ioviani這兩個番號都可以追溯
到戴克里先大帝建立的嫡系軍團,雖然禁衛軍已不復存在,這兩個軍團仍是地位相當崇高
。另外,東羅馬地位最高的近衛輔助團是Batavi seniores。
此外,Ballistarii雖然有可能是十字弓手,但是很大機會仍是操作弩砲為主的野戰砲兵
,是帝國早期的羅馬軍團中的砲兵分支的延續。考慮到軍團砲兵的裝備包含不同的武器,
也不能排除他們有一部分是使用單人的十字弓。
大致講完了,還有什麼問題都可以提出來。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19-09-17 13:03:00
感覺當時北非的氣候比現在潮濕許多,才會使用富庶的北非
作者: icetiger (Panzerkampfwagen IV)   2019-09-17 13:21:00
Ballistarii之前一代的翻譯與Bucellarii搞混了 不知有沒有延續錯誤XDD
作者: ases6060404   2019-09-17 13:37:00
想請問,三世紀危機以後的羅馬步兵,真的如遊戲一樣都以spath而非gladia為武器嗎?所以後期的羅馬重裝步兵的裝備,反而比較像是hoplite? 那作戰的方式也不像過去以緊密陣形肉搏?
作者: chuckni (SHOUGUN)   2019-09-17 14:20:00
其實記得對岸有討論過阿提拉晚期兵種有穿越現象,東羅有明顯長得像瓦蘭金衛隊的全身鎖子甲斧兵
作者: RockCaveChen   2019-09-17 17:01:00
真要寫實考據還是得裝mod
作者: LI40 (WanNiang)   2019-09-17 17:22:00
作者: Swallow43 (絕對領域命者)   2019-09-17 22:02:00
作者: articlebear (政治真的滿狗屁的)   2019-09-18 04:14:00
作者: taiwanvictor (晟宇)   2019-09-19 08:22:00
話說第一篇把親衛scolae和近衛palatinae分開並列,但全軍破敵東羅馬卻出現scolae palatinae!https://www.honga.net/totalwar/attila/unit.php?l=en&v=attila&f=att_fact_eastern_roman_empire&u=att_rom_scholae_palatinae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