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蘇聯崛起與白軍悲歌:俄國內戰[22]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18-11-30 15:02:31
奪取里加
1919年春,紅軍的猛烈攻擊在波羅的海遭到頑強抵抗而頓挫,然而自舊德軍的殘部中誕生
的自由軍團卻存有野心,試圖在拉脫維亞地區構築出一個由德國人主宰的新政治實體。這
對拉脫維亞人以及與拉脫維亞友好的愛沙尼亞來說屬於無法接受的條件,雙方因而爆發衝
突。
協約國在四月份拉脫維亞地區的自由軍團「第六後備軍」發動政變後顯得遲疑不決,他們
在外交上仍主要支持宣揚領土完整的俄國白軍,因此不甚樂意全力支持民族主義、分離主
義的拉脫維亞政權,而自由軍團與俄國白軍反而有較相符的政治意識。雖說如此,協約國
更不願看見德國影響力復甦,因而給予拉脫維亞民族政府高度的庇護與協助。
政變發生後,拉脫維亞─愛沙尼亞陣線與第六後備軍關係非常緊張,但一時之間竟未全面
開打,雙方仍先以紅軍視為優先解決的威脅。第六後備軍更意欲搶先在愛沙尼亞陸軍之前
克復拉脫維亞首府里加,為自身增添統治正當性,然而德國政府此時卻開始反對第六後備
軍在德國進行招募,更要求第一後備禁衛師轉調立陶宛地區,第六後備軍軍長戈爾茨費盡
心力才把抽調人員降低到僅一個團。
立陶宛此時與波蘭發生邊境衝突,位於立陶宛的自由軍團屬於具德國官方色彩更濃厚的防
衛旅,不過這些自由軍團單位大多位於立陶宛中部,隨著立陶宛政權在國土南方逐步組織
起軍力,波軍與自由軍團並沒有接觸的陣線。立陶宛最北部的自由軍團則屬於第六後備軍
轄下的派系。
紅軍在春末仍數次發動攻擊,但是無論是重點攻擊愛沙尼亞還是對於第六後備軍的次要攻
勢都遭到挫敗,而且通往普斯科夫的交通線也多次被切斷。拉脫維亞紅軍已經逐漸被愛沙
尼亞與自由軍團壓縮到有限的區域中,後勤不足、鬥志渙散。
由於德國官方反對繼續干涉拉脫維亞,戈爾茨決定讓波羅的海地方軍打頭陣,這支部隊是
拉脫維亞當地的德裔族群組成的,一戰期間並未受到帝俄的徵兵,青壯人口相對充足、向
心力也頗高,最重要的是他們是土生土長的拉脫維亞居民,並不是受到德國政府牽制的德
國人。
愛沙尼亞與自由軍團都在五月下旬發動攻擊,相較於愛沙尼亞軍碰上紅軍集結重兵的頑強
抵抗,波羅的海地方軍於二十二日率先攻入里加,鐵師團隔天繼而往里加的東南方推進。
紅軍不久之後就向東潰退,成功往南方推進的愛沙尼亞軍也因此與第六後備軍接觸,雙方
開始對峙。
地方軍之戰
紅軍在五月底大致撤出拉脫維亞,只在東南方仍有一小角的佔領區,整體而言轉入戰略守
勢。控制拉脫維亞南半部的第六後備軍雖然主張自己代表拉脫維亞政府,卻面臨拉脫維亞
民族政府和愛沙尼亞的挑戰。自由軍團的軍事統治相當高壓,更以反共之名進行肅清和掃
蕩,多數的拉脫維亞人居民都相當恐懼和反感,位於協約國與愛沙尼亞保護下的拉脫維亞
民族政府聲望因而持續高漲。
六月初,第六後備軍以拉脫維亞政府的名義要求愛沙尼亞撤出拉脫維亞領土,後者拒絕並
反過來要求自由軍團後撤,雙方在六月五日爆發小規模的武裝衝突,德軍稍有推進但大致
僵持,六月十日就在協約國的調停下同意停火至六月底。協約國不樂見反共的各陣營互相
駁火,允許第六後備軍維持控制範圍,但要求自由軍團協助擴充拉脫維亞人的武裝力量,
然而這些條件顯然與戈爾茨的想法相悖。
六月十九日,第六後備軍撕毀停火協議並發動攻擊,雖然鐵師團和波羅的海地方軍在交戰
前三天都頗占上風,造成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軍一定程度的苦戰,卻始終沒有完全壓倒守
方,後者反而在增援後於二十二日決定性的重創了對方。自由軍團在這場「采西斯戰役」
大敗後往南敗退,而戰役結束的日期─六月二十三日─則從此成為拉脫維亞的「勝利日」

在六月十九日到二十三日之間,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聯軍蒙受一百餘人戰死或失蹤、近四
百人負傷,考慮到是役的參戰人數約九千人,傷亡比例還不到一成,聯軍的損失相對輕微
。聯軍的戰利品包含三十九挺機槍、八門迫炮、六門火炮、兩架飛機與幾輛汽機車,其中
一部分已損壞。
七月三日,協約國再一次達成了調停,此時拉脫維亞人已經在克復的里加再次升起旗幟。
德軍在大敗之餘仍有一定實力,並且仰賴河川重整防線,愛沙尼亞軍並沒有足夠的後勤能
量與兵力往南突破,尤其東側仍有紅軍的持續威脅,談和是較佳的選項。第六後備軍轄下
的「波羅的海地方軍」正式接受拉脫維亞中央政府指揮和整編,調往東方與共產黨作戰,
第一後備禁衛師和鐵師團被勒令解散並撤回德國境內。
然而,自由軍團並不是這麼好打發的,除了地方軍在新的議會中拿了兩個席次換取效忠之
外,來自德國的官兵持續佔據著拉脫維亞南部,更與不願參與反攻聖彼得堡的部分舊俄軍
成員合作,試圖以俄國白軍的名義活動,迴避撤回德國的通牒。這種詭譎的情勢導致了「
西俄羅斯志願軍團」的創立,此一名義上屬於俄國白軍的軍事組織比起白軍更像是紅軍的
側翼,只是打著白軍的旗號來搶拉脫維亞的地盤,而且名義上是俄軍、實際上大部分是德
國人。
趣事
波羅的海地方軍有一個叫做曼陶菲爾的軍官,他是二戰名將曼陶菲爾的親戚。
波羅的海地方軍在接受整編後,由一名能講德語的英軍中校率領。這個人就是盟軍地中海
戰區總司令、加拿大總督哈羅德˙亞歷山大,二十世紀少數曾率領過英軍也率領過德軍的
軍官。
作者: heydrich (CRS症候群)   2018-11-30 15:06:00
推!
作者: eaquson (崩崩崩)   2018-11-30 15:16:00
作者: Django (Cython)   2018-11-30 15:30:00
推的喜氣!
作者: siegfrieda (胖呆)   2018-11-30 15:32:00
作者: hizuki (ayaka)   2018-11-30 15:39:00
感恩
作者: Teutonen (條頓人)   2018-11-30 16:24:00
讚!
作者: c22748872 (嚕嚕喵)   2018-11-30 17:03:00
為什麼這個地區的德裔沒有被徵兵呢
作者: taiwanvictor (晟宇)   2018-11-30 22:15:00
我推不為P幣~
作者: vwpassat   2018-12-01 01:18:00
沙俄的都是農奴兵嗎?
作者: mullaeg (mullah51045)   2018-12-01 02:09:00
推ㄚ,給我錢
作者: gogogygy (開心過日子)   2018-12-01 20:35:00
作者: sam09 (柊鏡)   2018-12-01 22:30:00
芬蘭人和穆斯林也像也不在俄軍徵召之列
作者: aaagun (A槍大叔)   2018-12-02 15:30:00
作者: Bastain (滿洲國專家^^)   2018-12-03 11:04:00
大推阿~~這段故事好精采
作者: scheibe9988   2018-12-03 11:18:00
西北軍跟西俄志願軍非常有趣
作者: bxdfhbh (bxdfhbh)   2018-12-13 09:43:00
有地圖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