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德國與蘇聯的開戰是必然的結果嗎?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18-07-11 14:48:50
好吧我還是去簡單找了一下有沒有什麼資料,找到這幾篇:
Lend-Lease and the Soviet War Effort (Roger Munting, 1984)
The role of lend‐lease in Soviet military efforts, 1941–1945 (Boris V.
Sokolov, 1994)
The Soviet-German War 1941-1945: Myths and Realities: A Survey Essay (David
Glantz, 2011)
第一篇提到的一些重點:
租借方案對蘇聯最重要的物資包含鋁(戰時補給的42%),鋼鐵(約10%),美國提供的卡車數
量超過蘇聯國產車,以及大量的糧食(美國食品佔1943年前三個月內,紅軍軍糧的17%熱量
)。
租借方案對二戰後的蘇聯經濟起了很大的助益,尤其蘇聯在戰爭時期凹來一堆其實與戰爭
無甚關聯的經濟產物。Munting提到蘇聯在二戰期間向美國要來福特汽車的輪胎製作機器
,但是二戰期間並未製作出任何一個汽車輪胎(規格與大型軍用車輛不符),直到二戰後才
開始運作。這大概和補血沒什麼關係,單純是美國被騙了而已。
租借方案最大的影響出現在蘇聯轉守為攻之後,西方提供給蘇聯的物資並未能夠協助蘇聯
抵禦初期的入侵,但使得蘇聯在站穩腳步之後,能夠更順利的擊敗德軍。
第二篇是Glantz翻譯成英文的。原作者認為蘇聯如果沒有租借方案就無法獲勝,連自保都
無法達成。我比較有興趣的是,原文提到史達林認為1942年以後蘇聯將無法避免參戰(英
文維基百科也有寫這點),想來蘇聯遲早是要捅宅希背後一刀。
第三篇就是昨天提到的網路文章引用的來源。Glantz本人認為租借方案在1942年以前影響
力不足以影響勝負,此後則逐步提高,並使蘇聯能夠較早、較順利擊敗德國。這篇文章年
份比較晚,整理出的一些數字也與前面兩篇有些出入,比如說蘇聯自行生產的卡車數量就
比第一篇高出甚多。我對二戰不夠熟,諸位大神可以協助解釋一下。
事實上,Glantz的原文說如果西方盟軍沒有支援,蘇聯會需要多花12到18個月來殲滅德軍
,後面還接了一句話說蘇聯可以一路打到法國海岸……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7-11 14:56:00
卡車數量還要考慮載重,蘇聯自製的有點鳥。美援來的太晚,初期沒多少,蘇聯也轉守為攻基本上德國動員太慢,蘇聯動員超大。無解。畢竟納粹開戰是想改善德國經濟物資不想太壓榨人力資源,因為讓德國更好是其執政訴求等到警覺亡國危機才深度動員已經太遲
作者: GTHO (多龍少將)   2018-07-11 18:22:00
樓上超專業,戰爭是在服務政治,一切決定還是回歸初衷(標題的德蘇勢必一戰)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18-07-11 19:24:00
推原PO也推一樓
作者: Tukhachevsky (總參謀部艦種觀測組組長)   2018-07-11 20:52:00
那個蘇聯車輛的部分包括戰前生產戰爭中劃歸軍隊所有的部分數字的差異差在這裡
作者: wl00669773 (Jerry shou)   2018-07-11 22:34:00
Munting還有一篇Soviet Food Supply and Allied Aid in the War應該可以從後勤糧食的角度去看美援Alexander Hill 2007年有一篇講英國援助的British Lend Lease Aid and the Soviet War EffortSokolov還有一篇專講美援飛機的樣子 1998年的文章
作者: Rhomboid (維尼)   2018-07-12 23:15:00
看來沒有美援蘇聯也不會亡國,但此時德國西線勢必更強,即使蘇聯被延誤一年,難道諾曼第不會被延誤超過一年?會不會反而變成蘇聯推到德法邊界英美才登陸?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7-12 23:37:00
德軍無法提早動員這麼深,還有個因素德國在20年代-30年代初期生育太少都市化工業化導致少子家庭與高齡化還有一戰傷亡青壯斷層與經濟危機它人口只有蘇聯1/3,再加以上因素青壯動員千萬就已經對產業影響很大如果是農業龐大的多子家庭的社會青壯比例高又人口基數大,較不怕動員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