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從西方角度看晚明遼餉效能 [6]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18-04-06 20:19:32
補充幾個點。
: 推 montmartre: 企鵝哥,那同時期歐洲軍隊的火力,營或旅的火砲有多少 03/11 22:43
: → montmartre: 你之前說英國人覺得野戰軍的理想火力,野戰軍是多少人 03/11 22:44:
如果不要管英軍(而且我先前引的那條資料時間稍晚),17世紀中葉歐洲最強炮兵是瑞典,
其火炮與兵力比例在三十年戰爭後期如下:
1.Wittstock戰役(1636),約一萬八千人,60門炮
2.Breitenfeld(1642),約兩萬人,70門炮
3.Jankow(1645),約一萬六千人,60門炮
同樣約為兩萬人,法軍在Rocroi和Freiburg分別只有12門和37門炮;巴伐利亞在Freiburg
有約一萬七千人、20門炮;西班牙在Rocroi有兩萬三千人、18門炮,但是這是扣掉留在後
方攻城的重炮之後的數字。
1642年,哈布斯堡皇室陸軍在Breitenfeld有兩萬六千人、46門炮;Jankow,一萬六千人
,26門炮;Wittstock,一萬九千人,30門炮。
瑞典的每個步兵營都有兩門團部炮;皇室軍沒那麼豪華,只有第一陣列有團部炮;法軍和
巴伐利亞軍幾乎沒有團部炮。若以一個旅下轄三個營,則瑞典軍一個旅有六門團部炮。
==
找了一些資料後,我認為滅虜炮應該是不能發射實心彈,因為文獻中的描述就不存在那樣
的運用。能發射實心彈的火炮,除了大將軍之外還有威遠炮(大將軍的輕量版本),佛朗機
,以及二將軍三將軍之類的。後金在長山之戰奪得的武器之中,除了總共十多門的紅夷炮
和大將軍,另外還有六百門三將軍。
大型的佛朗機炮威力畢竟不弱,但是從孫承宗集裡面的一些數字來看,車營裝備的佛朗機
應該是相當輕型的(也因此每輛車可以裝兩門)。三將軍炮我找不到詳細的資料,推測可能
是兩、三百斤的輕型火炮,可以發射實心彈或散彈。
我推薦大家去看《明代後期的火器與築城》這篇論文,網路上可以找到。
另外,我這幾天才又想到一個有趣的案例,1622年溫普芬戰役中新教軍隊有用車營對抗過
天主教聯軍,雖然最後是大敗收場,過程還蠻有趣的。新教軍該役是用七十輛戰車橫列在
中央,戰車的形制和明朝的很像,有安裝長槍和小炮;不過新教軍的大炮一點也不少,有
大約四十門大小不等的放列火炮,比對陣的天主教聯軍要多一截。
該役新教軍在側翼失利前,一度在中央擊退天主教軍,靠的就是猛烈的火力──那四十門
大炮很重要,光靠小炮是很難阻止重甲步兵前進的。
(新教軍該役約有一萬四千人;獲勝的天主教聯軍有接近兩萬人)
: 推 overno: 9倍徑也還好,南北戰爭時期有名的拿破崙野戰炮,也差不多1 03/17 14:52
: → overno: 0倍徑滑膛銅炮而已 03/17 14:52
: 推 overno: 拿破崙時代的法軍野戰炮,也多11~13倍徑,只有舊炮,城防 03/17 14:56
: → overno: 炮,攻城炮才有20倍徑,後期的山炮倍徑更短,12磅山炮(光 03/17 14:56
: → overno: 膛銅炮),炮身可讓駱馬直接扛著走,3~5倍徑而已 03/17 14:56
拿破崙炮的口徑四吋多,長度在六十多吋,倍徑應該在13左右吧!我看維基百科和Osprey
出版社的書,數字大概都如此,如果有別的資料的話還請不吝賜教。拿破崙炮並不是純粹
的加農炮,近代的山炮更往往直接歸類為榴彈炮,因此倍徑較短是正常的,不太適合用於
與加農炮比較。一戰時期的各國主力野戰炮,倍徑仍在三、四十的層級;現代戰車炮更是
倍徑五、六十,這些才是強調直射初速的款型。
事實上,上面引述的那篇論文中,就提及明末清初的紅夷炮倍徑約為22,為仿效歐洲加農
炮的形制。我前文提到倍徑不足15算是威力頗低,也是出自Osprey出版社的書籍所言,並
非自己的妄加臆測。
作者: ImprovingMe (改善自己)   2018-04-06 22:20:00
作者: roseritter (滿城皆帶閃光彈)   2018-04-07 00:48:00
push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