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籠城或城鎮戰法的演變

作者: NKN (99%是眼鏡與吐槽)   2017-11-15 17:29:08
: 推 calebjael: 一般來說是想通過人道危機壓力﹐迫使防守一方主動投降 11/15 10:20
: → calebjael: 不過大多數情況下﹐防守一方沒有危及自身高層生存時﹐ 11/15 10:21
: → calebjael: 高層都不會在意下層民眾的人道危機壓力。二戰的日本在 11/15 10:22
: → calebjael: 蘇聯宣戰+美國原子彈之前﹐提出的是一億玉碎口號﹐對於 11/15 10:23
: → calebjael: 即將面臨的全國性大饑荒不做考慮。今天的北韓也一樣﹐ 11/15 10:23
: → calebjael: 即使全世界對其進行封鎖禁運﹐讓其再次全國性大饑荒餓 11/15 10:24
: → calebjael: 死人﹐金三胖依然不會改變﹐甚至很可能依然杜絕國際人 11/15 10:25
: → calebjael: 道救援組織入境(視為敵諜心戰)。相對來說﹐俄羅斯及 11/15 10:26
: → calebjael: 1991-2004之間的伊拉克﹐則轉移部分自身壓力給國際社會 11/15 10:27
: → calebjael: 因國際小麥市場暴漲吃不飽為起因的阿拉伯之春﹐更是直 11/15 10:29
: → calebjael: 接大量將壓力轉給國際社會﹐內外兩者間人道危機壓力的 11/15 10:31
: → calebjael: 分配與道德平衡點在哪﹐至今人類仍無法較好解決。且不 11/15 10:33
: → calebjael: 同人會有不同道德線﹐如果明年北韓發生大規模饑荒﹐即 11/15 10:34
: → calebjael: 在吾人中﹐心感悲戚者有之﹐拍手稱快者亦有之﹐無解。 11/15 10:36
這部分我稍持不同看法。
根據描述日本海軍海上護衛作戰一手資料的大井篤的回憶錄兼解說書《海上護衛戰》。
到了鈴木貫太郎內閣上台時,日本所剩的貨船運量已經不多,且美軍開始在日本本土港口
外空投水雷,日本的海運已經幾乎接近要被完全封鎖了。
在1945年6月底,不管是主戰派或主和派都已經感覺到日本本土將出現糧食危機,
於是發動日號作戰,將僅存的貨船用於從朝鮮半島輸入大陸地區的穀類糧食與鹽。
主戰派當然是為了持續戰鬥,主和派也支持這項行動是因為不這麼做國內將發生
糧食危機。
日本本土首先出現的是鹽不足,因此大量增加鹽的輸入成為要緊事項。日本政府官員
甚至在6月8日的御前會議警告糧食危機有可能導致發生革命。到了7月上旬的
內閣會議,日本的農相(農業大臣)因為不知政府內部的講和行動,提出了要將
食量配給減少一成的提案,但遭到已經在準備講和工作的鈴木首相否決。
全面封鎖日本海運的飢餓作戰還是很大程度強化了日本政府內部主和派的行動動機,
加速了講和工作的進行。雖然最後8月的原子彈還是最直接促成日本投降的契機,但
就算沒有原子彈,飢餓作戰的效果也會陸續浮現。事實上美國海軍內部有在議論,
是否不要進行可能人命成本高昂的日本本土登陸作戰,而是加強飢餓作戰,改用
圍城斷糧的方式來結束戰爭。(不過史實是強攻登陸派取得優勢)
雖我本人在上一篇列舉了很多被圍城者寧可支撐到城內發生人吃人的慘劇也不願投降
的歷史案例,但宏觀來說,圍城封鎖斷糧,對多數守將來說還是很大程度能策動他們
投降,或者是引發城內基層的暴動或叛亂。
美軍內部深諳此道,之前我有一篇文章提到南北戰爭中薛曼將軍以他類似近代總體戰
思想起源的戰略,發動「向海岸進軍」的戰略攻擊,沿路破壞南方經濟跟焚燒農田的
舉動,也是基於此原理,透過打擊經濟來使敵人屈服,而這確實促進了南方邦聯的
投降。
現代美軍雖然直接戰鬥力號稱世界最強,但打從二戰以來就很常運用透過戰略轟炸,
海運封鎖,來絞殺敵人經濟的戰略。甚至是對付ISIS這種傳統戰力稱不上很強的勢力,
美軍也是不斷透過空襲油田,轟炸卡車,等等手段,來破壞ISIS敵占區的經濟結構。
在韓戰跟越戰時,美國空軍也是非常執著於打擊共產黨軍隊的補給線跟後方經濟,
甚至已經到了有點病態的程度。我個人認為冷戰史中美國空軍最慘無人道的行動,
就是向胡志明小徑區域投放大量地雷,這在戰後依然常造成人員跟牲畜的死傷,
而且非常難以清理。
跟獵雷艦老舊想買新船又有超大弊案的台灣海軍不同,日本海上自衛隊從
戰後清除水雷的危險工作開始重新起家,韓戰時跟波灣戰爭時也都出動去排除
水雷,在清除水雷上頭的Know How舉世第一。甚至日本沿海到現在還是幾年
會發現一次二戰老舊水雷要排除。
https://youtu.be/YSytv6wSYOI
2010年6月12日在日本神戶港外海排除水雷
除此之外若干國家的海軍規定,
所有的軍艦在遭遇時都要向獵雷艦致敬。可知道大量投放水雷之恐怖。
非常習於絞殺對手的補給線與經濟,我認為這才是美國最恐怖的一點。
美國很有錢但真面目是一次產業的農產大國,
在促販自國小麥與肉類還有飼料作物的大豆的買賣上頭非常小心眼,
跟美國作對就是國內肉類跟麵包價格要上漲。
作為仰賴糧食輸入的國家,跟美國作對的最終結果,很可能就是跟北韓一樣沒飯吃。
甚至回溯到太平洋戰爭的直接起因,就是美國主導的對日經濟封鎖。
經濟封鎖的效果是兩面性的,會讓怕的人很怕,想幹的人更想趁還能打時放手去打,
無論如何都會促進狀況改變。
一個禮拜沒飯吃會讓人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
作者: allergy (我到底在幹麻...)   2017-11-15 21:50:00
斷網斷電個一天就可以讓很多人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X
作者: roseritter (滿城皆帶閃光彈)   2017-11-15 22:47:00
推最後一段和樓上
作者: defenser (☆機械式天秤☆)   2017-11-15 23:19:00
作者: MrHeat (熱火先生)   2017-11-15 23:24:00
台灣海軍:我好像不小心中槍了 XD
作者: calebjael (calebjael)   2017-11-16 01:38:00
關於美國部分我同意﹐關於日本部分我有兩點不同意見﹕一是﹐日本國內主和派的談和之源﹐是尋求體面媾和﹐維持國體君權為前提﹐而非顧慮到可能到來的人道危機。所以若當時盟國堅持不以維持國體為前提﹐堅持天皇戰犯﹐那麼從歷史檔案來看﹐很多主和派還是會選擇一億玉碎之路。所以祗能說物資匱乏對日本的繼續戰爭有壓力﹐而不能說可能的人道危機對日本的投降有促進力。二是﹐當日本缺糧缺鹽之後﹐必然會從外界(朝鮮中國)盡力獲得物資以供自身持續作戰﹐甚至在必要之時﹐過分搜集而造成征集地人道危機也不足為怪。換言之﹐日本戰末期的物資輸入﹐是基於繼續作戰之考慮﹐而非基於人道主義之考慮在人道主義問題上﹐日本向來是"如果有人定要餓死﹐優先死朝鮮人台灣人﹐再到日本本土人"。當然﹐這樣的選擇在當時是正確的﹐在今天﹐也很難說是絕對錯誤的﹐所以前文推文中我說這一問題的平衡點在哪﹐今天依然無解。不過要明確的是﹐日本在二戰中的人道主義問題上﹐是道德線在諸國中較為低水準的﹐不單對待敵國﹐即日本本國人的人道主義問題上﹐人道危機問題上﹐也多是漠視。因此如前幾行所述﹐是不能以日本有擔心物資不足、日本有用船從朝鮮大量運入民生物資﹐來作為日本當時有顧慮人道危機問題、有因人道危機壓力而考慮投降、有設法解決人道危機問題(死道友不死貧道顯然不是出於解決問題)。(上句還沒說完XD)的証據的﹐美國一樣水準不高(這是事實)﹐也不作為他人(中日蘇等)可以合理化的理據。
作者: mattc123456c (Matt Zhuang)   2017-11-16 08:52:00
那就向對馬海峽兩邊港口灑水雷以封鎖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