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論殺戮 on killing 13 暴行

作者: roy0204758 ( )   2017-09-29 19:46:53
這裡"暴行"的定義之一, 是指針對非戰鬥人員的殺戮行為. 非戰鬥人員包含已不從事作戰
任務的人員, 投降的戰俘和平民. 但在現代戰爭中這種區別以及日益模糊. 暴行總是和戰
爭牽扯不清. 不了解暴行, 也就無法了解戰爭. 在此讓我們先以檢視暴行光譜全景的方式
去了解暴行, 但本章只涵蓋針對個人或特定對象的行為, 不包含那種一視同仁無差別的轟
炸導致平民死亡的殺戮-
殺戮高貴的對手
暴行光譜的末端, 是殺害正要殺掉你的武裝敵人的行為. 位於這一端的殺戮其實不能算暴
行, 之所以放進來討論是因為這一端是拿來衡量其他種類的殺戮能否屬於暴行的標準.
敵人若是光榮戰死, 則殺人者自己的高貴情操或榮耀就能因此獲得肯定與確認. 一戰時就
不乏這樣的例子, 許多英軍指揮官就不吝稱讚德軍為"第一流的軍人, 寧死不屈奮戰到底,
讓我們吃足苦頭." 阿拉伯的勞倫斯在提到中東地區的德軍部隊時也是高度尊敬這些敵國
的同行:
"我愈來愈敬佩那些殺死我方戰友的敵人. 他們離鄉兩千哩, 沒有希望, 沒有嚮導, 面對
的是最勇敢的人也會瘋狂的絕境. 但他們依然團結一心, 像鐵甲戰艦般戰意高昂, 靜默地
轉向, 穿越潰敗的土耳其和阿拉伯軍隊. 他們一但遭遇攻擊, 就立刻停止前進, 各自進入
戰術位置, 等到射擊命令. 他們不躁進, 不哭嚎也不猶豫. 他們是一支榮耀的軍隊."
類似的頌揚敵人高貴之處的言論可在太多戰役中發現: 日軍高調稱讚在寶山戰役中集體殉
國的姚子青部隊; 老蔣也讚揚過日軍寧死不屈的戰鬥精神; 墨西哥軍在卡梅崙戰役後, 同
意僅存兩名兵團士兵可以榮譽投降; 普法戰爭中法軍的一支騎兵部隊在戰況已絕望時依然
大無畏地發動絕死衝鋒, 連普軍見狀後都不吝讚聲; 一次大戰中同盟國和協約國都有許多
對戰死的, 但被視為高貴光榮的敵軍飛行員的義舉...例子太多就不一一列舉.
這是一種能使殺人者背負的良心負擔減到最少, 甚至不會有任何心理負擔的"榮譽殺戮".
士兵能進一步合理化自己的殺戮行為; 而因為他殺戮的對象擁有高貴情操, 士兵也能獲得
名聲與良心的平靜.
灰色地帶- 伏擊與游擊戰
現代戰爭中許多戰果都是伏擊與奇襲行動達成的. 雖然這種行為不是暴行, 但與"光榮地
和敵軍正面死鬥"的殺戮相比, 不僅有天壤之別, 殺人者也更難面對與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在20世紀以前, (起碼在西方國家中)這種殺人方式不常見於戰場, 許多文明社會宣告這
類戰爭型態是不榮譽的, 以達到保護自己良心和心理健康的目的. 在18-19世紀的歐陸戰
場, 就算有機會能偷偷摸摸地一槍幹掉敵軍高階指揮官, 也很少有人會執行這樣的戰術-
因為這樣幹連自己人都會瞧不起.
越戰- 以及一個世代後的阿富汗及伊拉克戰爭, 士兵心理受創特別嚴重的原因之一, 即在
於游擊戰的本質- 士兵經常處在戰鬥員和非戰鬥員界線模糊的戰場環境:
在越戰中, 美軍士兵在封鎖一個村莊進行審訊時, 發現能拿來分辨越共和一般平民的細微
差別與指標根本不切實際. 他們能判斷的時機往往只有一瞬間, 語言不通更惡化了情況,
若判斷錯誤, 下場往往就是喪命當場. 若設身處地, 則能理解為何有這麼多美軍士兵看到
穿著黑色褲子戴著草帽的越南農民經過就開槍- 這場戰爭讓人無所適從, 因為敵人就住在
當地, 混雜在一般人中.
而士兵開火後, 往往會堅稱自己打死的只是越共. 事實上他們根本分辨不出來其中的差別
, 但為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也只好用這種自我催眠的方式減少良心的不安. 他們也都希
望有人能告訴他們: 這樣的行為是正確也是必要的.
而以色列士兵在1982年在黎巴嫩市區戰場面對的也是這樣的情況, 有時也會引發非常大的
心理創傷:
Gaby Bashan為一名以色列後備軍人, 在一次任務中朝著一輛坐滿三個小孩的汽車開火. "
我哭了出來...但上一輛車經過時, 上面的四個巴勒斯坦人用RPG殺了我們三個戰友...我
們看到這一輛車出來時都覺得很有問題, 但我們就是不能冒這個險."
在游擊戰爭和恐怖戰爭時代, 現代戰爭的殺戮行為逐漸從黑白分明轉變為灰色. 殺人者愈
來愈難確認他殺戮的對象到底是戰鬥員還是平民.
深色地帶- 殺害不高貴的敵人
戰時在近距離謀殺犯人或平民, 毫無疑問地會造成反效果. 處決戰俘這種行為往往只會讓
敵人的意志更堅, 更不願投降. 但在殺紅了眼的戰場上這種事卻難免一再發生.
筆者訪談的許多越戰老兵, 都說他們從不接受俘虜. 戰場上不可否認有許多無法帶俘的情
況, 而這種情況下, 即使是美軍也經常有默契當場就把戰俘做掉.
但在敵我殺成一片的戰場上, 處決戰俘是知易行難. 執行近距離的殺戮往往表現否認敵人
也是人, 但受降則相反- 這樣做則認同敵人也是人, 且有一定的同情. 在雙方都本能高亢
殺聲震天的情況下受降, 代表雙方的情緒都要來個髮夾彎, 而這可不容易. 敵人一但在虛
張聲勢或戰鬥階段戰死, 就成了一位高貴的敵人. 但若在最後關頭棄械投降, 就得冒著立
即被宰的風險.
Richard Holmes 就曾在他的著作Acts of War收錄幾個例子- 一位歷經兩次大戰, 並曾在
一戰西線的戰壕待了六個月的英國軍官Charles Carrington指出: "戰到最後一刻的士兵
沒有要求饒命的權利." 曾目睹七名德軍機槍手投降後被當場槍殺的T. P. Marks也描述這
段經歷: "我們沒有要求他們投降, 是他們自己放棄抵抗. 他們投降是看到中槍的同袍離
自己愈來愈近, 情勢逆轉."
Holmes收錄了不少一戰的戰鬥紀錄. 不少的敵人在最後一刻投降, 下場就是當場死在殺紅
了眼的英軍槍下. 但儘管如此, 多數投降者依然生還下來- 強大的抗拒殺人心理在如此激
烈的近距離戰鬥中依然發揮作用.
殺降當然是錯誤行為. 對一支希望戰後國家和士兵都能沒有心理障礙活下去的部隊, 殺降
也會適得其反. 但這種行為的確會發生, 殺人者多半也不會被起訴. 多數情況下也只能靠
個別將士的自制力. 但冷血處決- 則完全是另一回事.
黑色地帶- 處決
這裡處決的定義為近距離殺死非戰鬥員- 平民或戰俘, 而這位非戰鬥員對殺人者的軍事行
動或安全都不構成明顯或立即的威脅. 這種行為往往導致殺人者產生嚴重的心理創傷, 原
因是殺人者多半沒有太大的心理動機去執行殺戮, 他的殺人行為幾乎都是來自各種外在動
機. 也因為這種行為都是在近距離執行, 殺人者很難否定受害者也是人, 也很難否定自己
對殺人的責任.
當年曾在馬來西亞執行剿共任務的澳洲老兵 Harry Barentine就曾在近距離把一個女共黨
幹部的腦袋轟掉. 他根本就不想這麼做, 也很厭惡自己的行為- 但他底下的馬來西亞殖民
政府軍士兵都看著他, 他不自己幹, 就再也帶不動他們. 訪問他的前澳洲越戰老兵 Jim M
orris對此深表同情, 但他很清楚, Harry這輩子都很難原諒自己.
作者: cksxxb (胖小喵)   2017-09-29 21:05:00
推好文
作者: goodgodgd (快叫我小白兔)   2017-09-29 21:14:00
那出草呢?作者要怎麼解釋出草這個行為?行為上可歸類為"處決",但確被視為是一種榮譽的行為?
作者: roy0204758 ( )   2017-09-29 21:19:00
我認為應該是灰色地帶 看情況吧?
作者: GTHO (多龍少將)   2017-09-29 22:13:00
出草一開始就把敵人當作動物獵殺吧
作者: colin1120 (SAN:13)   2017-09-29 23:43:00
對很多有出草傳統的部落 這不是不榮譽的殺戮這些部落常常不存在明確的平民與戰士的分別拿起弓的都是獵人 拿起武器的都是戰士
作者: roy0204758 ( )   2017-09-29 23:45:00
或許有點類似西西里島各家族的戰爭也常波及家中幼子但他們似乎也認為殺人全家的復仇戰爭是天經地義的或許在某些文化裡 出草就是榮譽 復仇就是道德
作者: vandervaal (kensu)   2017-09-30 02:48:00
我聽過有幾個族的原住民出草通常會割的是青壯年人的頭目的是要讓他們成為我們的守護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