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九份是乙未戰爭中的第一個古戰場

作者: carsen (carsen)   2017-09-02 00:28:31
清軍督導官員俞明震在《臺灣八日記》中(http://bit.ly/2vwgFns)敘述5月31日
(陰曆5月8日)的戰況。他經由探報得知,吳國華率領四百名新募的廣勇,與土勇
合力作戰,擊潰日軍偵察隊「……鎗斃三畫倭酋一。寇奔,棄鎗械越嶺遁……」。
同僚包幹臣率領三百人前往支援,卻趁機「……見倭酋斃路旁,割取首級……」,
又把土勇捉起來「……指為漢奸;將殺之……」,還搶先撤回基隆報功;吳國華也
隨之撤軍,土勇退守瑞芳。
官兵擅自撤退讓俞明震感到氣憤填膺:「……包先遣人來營報大捷,余迎於營門外,
獎勞士卒,詢前敵戰守情形;則言已獲大捷,各軍均撤回。余大駭,詰以奉何人令
撤兵?何以棄三貂嶺不守?……包則恃有護符,竟以『大捷,斬首無算』,赴省城
獻功矣。……」
無心戀戰的臺北主帥唐景崧將戰績照單全收,呈報清廷「……粵軍與倭人迎頭奮擊。
力戰兩時獲勝。殺寇甚多。並斬獲倭兵官三劃首級一名。寇退至三貂嶺半山地方……」
http://i.imgur.com/JGgBT5X.gif
《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卷45,頁10。同《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選輯》頁415-416。
參照上述中方史料,清軍與義軍於5月31日攻擊日軍偵察隊的戰況可說是一片混亂,
雖然宣稱殺敵甚多、斬得一名軍官首級,卻把三貂嶺拱手讓出。
前文提及日軍的戰鬥詳報。當天日軍仍忙於登陸運補和集結進發,先派出了少量前哨
偵察敵情,下午與大約兩百名清軍接觸,日軍佔領高地對峙互射,兩小時後清軍撤退。
傷亡統計為戰死1名,消耗了451發步槍子彈,攻佔三貂嶺。
http://i.imgur.com/0pUcnSi.gif
JACAR Ref.C06062147500
https://www.jacar.archives.go.jp/aj/meta/image_C06062147500
雙方史料均敘述了兩軍於5月31日小規模接觸,略作交火、傷亡微小;如果用三貂嶺
的得失來判斷勝負,則日軍獲勝。
cora1114板友您以裝備連發槍論述「如果在該戰役後,確實有日軍士官兵被斬首請賞,
對大日本皇軍來說沒有顏面。所以有隱瞞的必要。」這前後的關聯邏輯,我不能理解。
若以拋棄前線要地、友軍反目成仇作為代價,來交換斬首一級的戰果,我認為這樣的
表現比較沒有顏面。
您又引述中方史料,強調清軍與義軍於9月在臺灣中部接連勝利。按此《光緒廿一年
台灣戰爭日記》(http://bit.ly/2euyT1z),清軍尚於10月初「……陸路黑旂各軍,
沿隘設伏,同日均獲勝仗。」;10月11日(陰曆8月23日)在嘉義「……倭大隊敗潰,
王德標又伏兵擊之,連獲大捷,擒斬數百人。」而主帥劉永福不得不於10月19日棄軍
撤離臺南。
您指出日軍持續隱瞞傷亡「……只錄下了7位戰死者,包括騎兵3個,沒有軍官。」
同樣按《靖國神社忠魂史》,日軍佔領彰化後,從9月起到10月20日攻佔臺南之間,
統計戰死(含日後戰傷死)名單,共有官兵、軍伕、軍屬等149名。
至於近衛師團那8名日軍官兵(與1名書記),《日清戰爭實記》敘述他們從雲林北斗
前往嘉義大埔林(今大林),經過雲林他里霧街(今斗南)時遇敵,分散逃跑後戰死;
《靖國神社忠魂史》將其列入嘉義戰役期間戰死。總之要麼死於雲林、要麼死於嘉義,
我不明白這兩則日方史料如何能當成「是好勝忌敗的日方在事後隱瞞日軍在雲嘉戰役
死傷的重要佐證。」
http://i.imgur.com/47AOKlT.gif
《靖國神社忠魂史》,頁1026-1027。
日本國立公文書館有兩個資料庫提供線上檢索,國會圖書館可以線上瀏覽《官報》、
《職員錄》等史料;另外也能用Google Books碰碰運氣(把查詢詞用" "框起來)~
https://www.digital.archives.go.jp/
https://www.jacar.go.jp/
http://dl.ndl.go.jp/
https://books.google.com/
作者: milk7054 (莎拉好正)   2017-09-02 01:26:00
皇軍菁英被斬首是奇恥大辱,一定是清國惡意誣衊
作者: chuckni (SHOUGUN)   2017-09-02 02:53:00
這一串其實看下來兩邊都蠻有趣的,良性討論
作者: ginnietulip (直覺)   2017-09-02 02:59:00
延伸想請教一下,既然台灣已經在馬關條約中賠給日本當作carry清戰敗的籌碼,那台灣內部的抵抗是否也可以說是台灣島脫離清朝獨立的起點呢?反正獨立了就不用管馬關條約,台灣只是抵抗日本侵略被軍事占領,也就可以稱1945年是又被ROC佔領。若果真如此,這些戰役死難的鄉勇和清軍應該要提升為台灣國烈士的地位才對但,要不是專業的戰史板,誰有機會認識這些先烈呢?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7-09-02 03:20:00
那還是清朝官員在背後鼓動,因為不甘心。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7-09-02 07:59:00
二樓上去看看當年清朝歌臺以後"當時"台灣人抗日提的主張再說 別拿後人尤其別拿現在某些人的想法去硬套古人想法
作者: shiriri (CG屁屁妹)   2017-09-02 09:12:00
感謝大大的爬梳史料 過多的民族主義情緒真是可怕
作者: jason748 (傑哥我要)   2017-09-02 09:32:00
一樓狂反串都沒人理好可憐
作者: ginnietulip (直覺)   2017-09-02 10:17:00
但日本接收台灣進行的清鄉也是不爭事實,對台灣人來說坐以待斃也是不可行的吧
作者: hazel0093 (heart-work.info)   2017-09-02 11:24:00
你還有臉提一樓XD
作者: milk7054 (莎拉好正)   2017-09-02 11:26:00
半斤八兩吧,右翼講的歷史書為皇國撥亂反正,同路人咩
作者: eszerfrm (smallchu)   2017-09-02 11:58:00
這個獨立的內容三樓可以看一下上級單位直接是由原清朝官員擔任,實際上這種手段只是希望以獨立的名義去抵抗台灣被日接收說穿了獨立只是藉口,不是真的要獨立
作者: ginnietulip (直覺)   2017-09-02 12:10:00
雖然符合想像,但難道這中間沒有政治操作的空間,台灣人把這些反正是要烙跑回中國的清官員揪出來給日本換取日本無血接收台灣的條件?我發現主流教科書很少站在台灣本身利益的利弊權衡,致使沒有人紀念這些古戰場對於本土保衛的意義,一切都是中國看台灣或日本看台灣,台灣人好像沒機會回頭關照高祖輩的處境
作者: kira925 (1 2 3 4 疾風炭)   2017-09-02 12:40:00
...你這想像過頭了
作者: ginnietulip (直覺)   2017-09-02 13:08:00
那我具體一點問,有可能避免乙未戰爭嗎?
作者: Rucca (Herr Chaconne ?)   2017-09-02 13:40:00
因為搞台獨是現在才想做的事,你怎麼會希望從以前的資料中挖出沒有的東西?
作者: ginnietulip (直覺)   2017-09-02 13:52:00
也不只是台獨,是我觀察到人們傾向在戰爭中找到所屬的一方,但乙未和二戰中的台灣彷彿哪邊都不屬,是雙輸的情境。人們當然會希望如果沒有所屬,至少自己可以獨立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7-09-02 15:41:00
推 中日都有可能虛報傷亡 但當時的中方肯定是更嚴重因為中方是敗方 統計出越多傷亡數 只會讓倖存者被逞處更重另外由鴉片戰爭的經驗 中方有時候根本是一觸即潰卻號稱自己奮戰不懈 傷敵甚重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7-09-02 16:00:00
乙未和二戰的台灣一直都有模糊的歸屬感。台灣獨特民族情感是很久以後才誕生的雖然有點天高皇帝遠,化外之地的感覺。但畢竟仍是大清與日帝有設縣治理的地方。
作者: ginnietulip (直覺)   2017-09-02 16:11:00
根據這樣的態度,會不會其實台灣更傾向各族群分別找靠山,而非團結島內居民拒斥外國勢力?
作者: hazel0093 (heart-work.info)   2017-09-02 16:14:00
本來就是那樣,你說的後半句是這幾年才生出來的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7-09-02 16:15:00
現在的台灣不就是這樣嗎??? 真正有台灣主體意識 靠自己打拼闖出台獨一片天的 非常少真的很羨慕當初蒙古獨立時 那麼多蒙古有志之士那樣的勇敢打拼甚至從內蒙跑回外蒙去打拼 跟猶太人好像
作者: ginnietulip (直覺)   2017-09-03 13:08:00
看戰史板長知識,鑑往知來。我常去乙未和中法的古戰場附近遙想當年戰略地理配置,可惜的是就連沙崙這麼低度開發的地方都保留不了史跡,現代人所說的愛台灣實在是淺薄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