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英美遠征軍的一戰洗禮 [2]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16-09-10 15:35:39
: 推 peterlee97: 話說 英軍後期怎麼忽然兵力噴那麼多@@? 09/10 10:32
: → Jameshunter: 皇帝會戰? 09/10 10:42
: 推 PAULDAVID: 後期大概是索姆河一次敗光光;隊友快葛屁了 幫坦 09/10 13:04
: 推 gsx56840: 1917那一次的下滑看起來像是兵力補充變慢,跟不上消耗 09/10 14:46
: → gsx56840: 但美軍已經進場幫坦了,所以沒關係 09/10 14:46
1917年夏秋兩季的BEF兵力下滑有幾個原因:
1. 如火如荼的帕尚戴爾戰役
1917年夏秋兩季,英軍在伊普爾戰場發動第三次伊普爾戰役,又稱為帕尚戴爾戰役,
英軍在這段時間內傷亡超過二十萬人。
2. 徵兵制
相較於德軍和法軍的兵力從開戰初期就經常出現下滑,BEF直到1917年夏季才有類似情形,
這是因為德國和法國從一開始就拉完了役齡男丁,每年只能補充剛成年的男子,
而英軍一開始還是靠募兵,1916年才開始徵兵。
所以,英軍在1917年夏天兵力補充已經趨緩,和德軍、法軍一樣,
一旦碰上大規模戰役就很容易兵力下滑。
3. 兵力被中東戰區搶走
另一個問題在於,1917年的時候英國向中東派遣的兵力越來越多,這排擠到西線兵力,
進一步削減了BEF的兵力。
BEF從1916年開始被參謀總部抽走單位轉派中東,這個狀況到1917年更加明顯,同時BEF
在法軍的要求下還得防守比之前更寬的正面,導致兵力密度下降。
這樣的戰略問題導致1918年皇帝會戰的第一階段英軍差點慘敗,後來因為美軍逐漸抵達,
英軍縮短正面之後作戰效率提升、傷亡水準降低,兵力才又開始提高。
當然,我們也不能說英國播出更多兵力去中東是錯誤的抉擇,畢竟中東確實是靠這些增援
才打敗了鄂圖曼帝國。
作者: peterlee97 (瑋美絕倫迷)   2016-09-10 15:46:00
我不太懂徵兵那邊 所以意思是德法兩國動員兵力量比英國多嗎?我以為英國人口上能動員的比較少 早早就進入徵兵了... 不然還能在那時代兵力到達維持百餘萬 一般來說募兵的數量上不是比徵兵少嗎? 16年開始徵兵 但看數據上好像沒有大幅增長呀 另外是指17年已經把可徵用役男用光的意思嗎?
作者: gsx56840 (拉屎哥)   2016-09-10 16:15:00
一戰前主要大國人口數 德:6600萬 英:4500萬 法:4100萬奧匈:5300萬 義:3600萬 俄:1億7000萬 美:7700萬加上紐澳加等地的兵力,英國能動員的人數和德國不相上下當時英國人志願從軍算是一種潮流大家都去當兵了,你還在幹嘛?在這種風氣驅使下,募兵成效挺不錯因為英國沒有像德國那樣徹底壓榨自己而且自治領實施徵兵制的時間很晚,魁北克還爆發徵兵危機當然主要原因是,德國開了兩條戰線,不得不為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4909431/index_2.htmlBBC的這部片子有稍微提到英國招募新軍時的情況
作者: master32   2016-09-10 22:43:00
志願從軍是打壕溝戰...當時英國人的勇氣十足耶
作者: gsx56840 (拉屎哥)   2016-09-10 23:24:00
等大家知道上面的狗官是怎麼用兵後,就開始厭戰了
作者: LUDWIN (暑假已經過完了)   2016-09-14 19:45:00
所以才會有某個政治家的女婿提到因病停役後回來同學都死光了的故事,而且他還回來當兵X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