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淺談敘利亞戰爭五大會戰[9]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16-05-21 00:28:52
敘利亞戰爭後三大戰役簡述
卡西歐斯山戰役(Mt. Casios)
自從188 BC的阿帕米亞和約以後,塞琉古帝國因為敗給羅馬共和而由盛轉衰,相對的托勒
密王國則能逐漸收復上埃及,打敗叛軍。
值得一提的是,埃及在羅馬敘利亞戰爭中曾未宣而戰,向塞琉古帝國所屬的艾爾瓦德
(Arados)進行劫掠,據推測應該是希冀能在阿帕米亞和約中爭取到一點好處,很可惜的,
羅馬和塞琉古帝國都無視了此一欠缺成效的作戰。
托勒密王國在187 BC前後把上埃及內戰的戰線推到底比斯附近,並於184 BC俘虜了叛軍的
第二任法老,他被免於一死但終身監禁;大約在此同時,在三角洲地區的內戰也開始對托
勒密政府有利,叛軍開始潰敗,但還要等幾年才能徹底結束內戰。
由於奪得全敘利亞,塞琉古帝國如今已經對向托勒密王國開戰毫無興趣,但是托勒密王國
國內卻持續有開戰的聲浪。在180/70 BC年代,由於帝國與王國都發生繼承與派系問題,
政治動盪不安,托勒密王國內更由鷹派掌權,雙方的關係旋即嚴重惡化。
170 BC,亞歷山卓發生又一次繼承衝擊,結果新政府為了平息國內的不安,決定向同樣內
部動盪不安的帝國宣戰,期待以戰爭凝聚國內共識,並希冀塞琉古帝國內部的部分派系倒
戈。
然而,托勒密軍在開戰前準備太久且不夠隱密,被塞琉古帝國所探知,結果年輕的塞琉古
皇帝安條克四世率軍直撲尼羅河三角洲最東北的堡壘佩盧西姆(Pelusion),與遲遲沒有開
拔的托勒密軍主力決戰。
170 BC十一月,塞琉古皇帝安條克四世抵達佩盧西姆東側的卡西歐斯山,與托勒密軍對壘
,後者因為共同統治的三名君主都年幼,軍隊由兩名攝政大臣指揮,這兩名攝政據說都是
移居埃及的中東人。
雙方的兵力與部署都不明,但我們可以合理地推測塞琉古應該有五萬人左右,托勒密軍則
或有六萬人左右。
托勒密軍在這場戰役中的一個重點在於新一代的軍事移民,這些新移民源自於托勒密政府
因為希臘裔人口下降而產生的對人力需求,亞歷山卓當局因此大量招募傭兵來填補軍事移
民的缺口,把無主的官田配給他們。
這些新的軍事移民大部分都被裝備為thureophoroi和thorakitai,也就是中等步兵,這是
因為受到羅馬和加拉太人的影響,前者剛稱霸希臘,後者則是托勒密政府雇用的凱爾特民
族傭兵和軍事移民的一部分。
雖說是中等步兵,但是他們未必就不能重裝,此處說的中等步兵係指與馬其頓方陣相較比
較靈活者,他們的裝備和戰術與羅馬或蠻族比較類似,會投擲標槍後使用長矛或刀劍進行
白刃戰。
除去兵種比例以及雙方在編制、戰術上的調整,雙方依然保持了與先前很類似的軍隊風格
,因此卡西歐斯戰役的部署以及運動應該都很典型。
我們對戰役過程知道很少,但可以理解的是塞琉古軍利用數量和素質都較佳的騎兵衝垮了
托勒密一方的兩翼騎兵,和三十年前的帕尼翁戰役有些雷同,隨後就自兩翼展開鉗形的攻
擊,殲滅托勒密野戰軍。
可知在戰役中,雙方都蒙受相當的損失,托勒密軍尤其傷亡慘重,以至於安條克四世必須
下令要手下停止攻擊軍心渙散的托勒密部隊,這有幾個可能的原因,第一是他期望能保留
更多俘虜,畢竟當時人力是很寶貴的資源、特別是希臘裔男丁,希臘裔俘虜經常被招降以
補充各國的軍事移民人口,第二則是他意圖收買埃及的人心,方便他入主埃及。
第六次敘利亞戰爭因此在托勒密政府偷雞不著蝕把米、數度被攻入埃及本土、中央一度淪
為附庸的慘狀下,只因為羅馬在外交上的干涉,才能維持戰前局勢而不必賠款或裂土以求
和。[1]
第六次敘利亞戰爭是首次有君主試圖將帝國與王國的政治框架真正合而為一,最後由於羅
馬強硬的介入而失敗,但此一意圖之後將多次被重新考慮,特別是在帝國與王國都已經開
始衰退之後,很多人都預見只有兩國合而為一才能和羅馬相抗衡。
至此,敘利亞戰爭已經從帝國與王國在敘利亞和小亞細亞的領土主權爭議,有了戰爭本質
的轉變,開始有人認真考慮要合併兩國。
[1] 在第六次敘利亞戰爭的尾聲,剛再次打敗馬其頓的羅馬共和應托勒密政府的請求,派
遣外交官前來斡旋敘利亞衝突,羅馬外交官拒絕給予安條克四世考慮的時間,在後者四周
的地上畫了一個圓圈,要求他在離開圓圈前答覆,迫使皇帝立即同意羅馬的條件。
此一事件被稱為「厄琉息斯之日」,厄琉息斯是事件發生的地點。
奧諾帕羅斯河戰役(Oenoparos River)
奧諾帕羅斯河戰役發生在145 BC、第七次敘利亞戰爭尾聲,當時托勒密政府干涉塞琉古內
戰,這場戰役是一場三皇會戰,有著亞歷山大˙巴拉斯、德米特里二世和托勒密六世三名
君主(前兩者是宣稱為塞琉古皇帝者)。
戰場位於安提阿的北郊區,剛被逐出安提阿的亞歷山大˙巴拉斯劫掠城郊,誘使德米特里
二世和托勒密六世的聯軍出城決戰。
關於這場戰役的規模與戰術的描述幾乎到了空白的地步,我也沒找到什麼學者的估計,所
以只好自己稍微推測一下。
由於亞歷山大˙巴拉斯是挾帶著帝國北部以及效忠於他的軍事力量而來,並且有自信一戰
,我想應該可以推估有四萬到五萬人的兵力;德米特里二世和托勒密六世的聯軍兵力更難
估計,我不精確的推估可能有六萬到七萬人。
這場戰役的過程無所知悉,只知道亞歷山大˙巴拉斯被狠狠擊敗,並在逃亡過程中被手下
和地方上的居民殺死;但在聯軍方面,托勒密六世也在戰役後重傷而死,聯軍可能也承受
了不小的損失。
托勒密六世死後,托勒密政府暫時撤出了塞琉古帝國的內戰,匆忙撤離北敘利亞的托勒密
軍甚至一度遭到名義上的盟友德米特里二世的攻擊,帶來安提阿的大象都被奪取。
雖然托勒密軍因為元首死亡而無法繼續干涉北敘利亞,托勒密六世在此一作戰中卻已趁虛
實質佔領柯里敘利亞和腓尼基地區。
阿索基斯戰役(Asochis)
104 BC,第九次敘利亞戰爭期間,敘利亞發生了更驚奇的事情,那就是帝國與王國的同盟
─更精確來說,是帝國與王國、帝國與王國的同盟,也就是在雙方都發生內戰的情況下,
兩側的內戰陣營分別找了彼此結盟。
更特別的是,阿索基斯戰役的交戰雙方,不但沒有塞琉古帝國軍,也並非托勒密王國的內
戰,而是以托勒密內戰的其中一方,來對抗新興的猶太人政權哈斯蒙尼王朝。
交戰規模據說是猶太軍五萬、托勒密軍三萬,但此一數字被認為是誇大,意即這場會戰的
規模必須下修,個人推測可能是四萬對兩萬。戰場位於加利利海的南側,古代稱之為阿索
基斯的城鎮附近。
雖然托勒密九世率領的托勒密軍人數較少,裝備、訓練與指揮卻較佳,因此能夠打敗猶太
國王亞歷山大˙亞奈斯,重創哈斯蒙尼王朝在約旦地區的勢力。
托勒密九世的軍力其實並不強,不久後就被掌控埃及的托勒密十世和克麗奧佩脫拉三世擊
敗,也因此敘利亞戰爭中所謂的最後一場重要會戰其實是一次菜雞互啄,或者不要說得那
麼難聽,是一次地域性勢力之間的衝突。
雖然腓尼基和約旦地區在第九次敘利亞戰爭中期被托勒密十世政府掌握,最後竟在托勒密
國內情勢動盪的情況下落入猶太人手中;然而哈斯蒙尼王朝在第九次敘利亞戰爭後就開始
出現愈發激烈的內鬨,和塞琉古帝國、托勒密王國一樣持續內戰。
值得一提的是,自馬加比起義以來逐漸興盛的哈斯蒙尼王朝雖陷入內亂,後來卻出現了一
名非常有名的君主,也就是在新約聖經中被當作暴君、據說曾搜捕還是嬰兒的耶穌、臣服
於羅馬霸權的大希律王。
中東的局勢最後終於向羅馬傾斜,而埃及豔后和大希律王等地方強權最終也不能避免被迫
接受羅馬中央政府逐漸加強掌控的命運。
附註
下回會補充一些敘利亞戰爭中的部隊和陣勢的簡介。
我在「塞琉古與托勒密的陸軍改革168-145BC」一文中曾有介紹過托勒密六世的北敘利亞
作戰,有興趣者可以參考#1N3vu4Iu (Warfare)。
抱歉不打算把很多東西講清楚,因為劇情很複雜而且不太明確,並且有些和主線(戰役本
身)無關,比如說馬格尼西亞戰役根本就不是敘利亞戰爭的內容。
主要參考資料:
The Syrian Wars (John D. Grainger, 2010)
The Armies of the Hasmonaeans and Herod: From Hellenistic to Roman Frameworks
(Israel Shatzman, 1991)
http://goo.gl/fimLUe
作者: purplecake (紫蛋糕)   2016-05-21 10:39:00
那個時代有殲滅戰的概念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