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66161/tccf-ott-in-taiwan
Netflix、Disney+都陸續登台,台灣本土OTT業者該怎麼辦?專家這樣定位
原文作者︰數位時代 陳君毅
本月12日Disney+在台灣正式開台,開賣半小時就綁約超過6,000筆;再加上有望在2022
年登台的HBO MAX,以及台灣用戶習以為常的Netflix,國際串流平台大戰在台灣陸續伸
展拳腳。
夾帶著豐富資源的國際串流平台,正因為資源雄厚,足以收購許多台灣優質內容獨家播
放,甚至能接受營運有所虧損也要拼用戶數,在這種情況下,對台灣本土OTT來說究竟
是好是壞?
文策院所舉辦的創意內容大會,其中一場論壇「台灣OTT的產業應變及消費樣貌」,就
邀請到台灣本土OTT經營者來分享觀點。
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樂見國際OTT登台
「從現階段來看,台灣優秀的作品要上到國際OTT平台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台灣大哥
大總經理林之晨說。台灣大哥大擁有OTT平台myVideo,同時也與迪士尼攜手,在台灣
推廣Disney+,角色可以說十分特殊。
林之晨認為,既然國際串流平台有意採購台灣優秀的內容,就能拉抬整個產業發展,
「一年可能有10部最頂尖的作品賣給國際串流平台,但會有更多部、上百部的作品還
需要舞台,這就是本土OTT的發展空間。」
他也提到,只要有成功的案例,就能帶動更多的活水,讓更多優秀的作品被拍出來,
「不可能要求Day1所有人都能拍出國際等級的作品,不過,可以預見有愈來愈多影視
從業人員想要拍得更好,還是需要本土OTT的支持,提供本土、區域性的舞台給大家
。」
而本土OTT業者也必須擔起帶動產業進步的責任,把消費者的喜好、想法、行銷手法回
饋給製作方,讓產業有正向的循環。「不會因為國際玩家的加入,就讓產業沒有空間
,而是整個產業會被擴大。」林之晨說。
CatchPlay執行長:台劇不受青睞的那天,內容產業怎麼辦?
從發行跨入拍片的CatchPlay執行長楊麗貞似乎就沒有這麼樂觀,她先從CatchPlay的
發展開始談起。過去CatchPlay專注於電影發行,但發現用戶的觀影型態發生很大的
轉變,開始投入OTT平台的發展。
不過,平台講求經濟規模,台灣的市場大小有限,讓CatchPlay開始往新加坡、印尼發
展,找尋更大的空間,也預計會投入其他東南亞國家的發展。
「我們也有投資內容,就會發現純內容很難有長遠的力量,一定要跟科技(平台)走
在一起,才會長長久久」。 楊麗貞以《魷魚遊戲》舉例,僅管《魷魚遊戲》在全球
獲得巨大的成功,但經濟價值大部分是被Netflix拿走。
「現在看起來台灣內容未來的確一片光明,很多國際平台也願意來台灣,各式各樣的
內容可以找到不同的平台曝光,對於產業來說的確是正向的事情。」楊麗貞說,國際
串流平台也拉抬了台灣內容製作的成本,過去成本一集新台幣300萬元就算大製作,
國際串流平台可以開價到一集1,000~1,200萬元,讓台灣創作者更有資源提升作品的
品質。
同時楊麗貞也拋出一個疑問:「台灣本土OTT的角色在是什麼?以後大家要在國際串流
平台上才能看到台灣作品嗎?」
國際串流平台靠演算法決策,真實反應觀眾的需求,也有可能造成負面的發展,楊麗
貞舉例,如果花了300萬美元買一齣台劇,結果在其他國家的觀看率普通,在台灣表現
不錯,在熱門影集中排名第3,「第1、第2名是韓劇,那國際串流平台會怎麼想?」
楊麗貞說,「那乾脆只買韓劇,因為能觸及的幅員最廣,或是台劇只買台灣播放版權
就好,反正只有台灣觀眾捧場。」
言下之意,就是國際串流平台是把雙面刃,「國際串流平台可以讓台劇更發光發熱,
更快速地走向世界,但是如果國際串流平台不青睞台劇了,台灣的內容產業要怎麼活
下去?」楊麗貞說,「我們思考了很久,到今天都還不敢說找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