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汪叢青:HTC Vive線下體驗年底破萬

作者: nfsong (圖書館我來了)   2016-08-02 11:26:59
http://www.haonipai.com/newdetail81/11920300.jhtml
7月28日,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簡稱:ChinaJoy)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正式
開幕,吸引了許多媒體和各大VR產商的關注,其中HTC Vive作為VR硬件中的佼佼者,雖然
沒有參展今年的ChinaJoy,場館內卻隨處可見多處HTC Vive的體驗點,前往體驗的游客絡
繹不絕。
 記者:非常感謝您接受17173VR媒體平台的采訪,第一個問題,前段時間,HTC牽頭成立
一個多達100億美元VR風投投資聯盟,引起廣泛關注,我們想知道為什麼HTC Vive要牽頭
成立一個如此龐大規模的投資聯盟,什麼樣的公司或者團隊會獲得這個聯盟的幫助?除了
資金以外,聯盟還會有其他什麼樣的幫助?
 汪叢青:最基本的原因是這樣的,現在我們在行業發展期,在發展期有會有很多公司
,有很多出色的公司,它們需要幫助,它們需要資金。一個公司自己做這個事情沒有夠力
氣,所以我們想做這個的話,就把整個風險投資抓在一起,去幫助這些公司,把這個行業
拉起來。
  前面幾十年不管是硅谷,前面十年在中國,真正起來的公司,真正變成行業巨頭的公
司,都是有風投的公司,所以我們很清楚,有了風投就可以創出激勵給這些創業者去做一
些新的創新,去把一個還沒有成熟的行業發展起來。所以大家都在說VR行業的元年,元年
一個好事,真的在很快速增長。另外你要承認,它不是一個成熟時段,馬上要這些公司賺
錢、自己生存很困難,所以這個聯盟要要夠規模,可以幫助(他們),有一個長期的支持
,可以給這些公司生存,可以讓它們自己生活,自己可以發展的一個階段。
  記者:目前投資聯盟有沒有大的投資計劃,比如說已經投了哪些團隊?
  汪叢青:這三十幾個公司,包括我們,加起來一起投了好幾十個,甚至加起來差不多
有一百個多左右的項目。但是在我們現在的計劃,每兩個月我們會把全世界最好的、最優
秀的、有前景的VR創業公司,把它們積累起來,讓這些30、40個風投來看,你剛才問誰在
組織這個事情,其實都在我們北京辦公室執行。不是會決定錢去哪,但是會決定哪些公司
有資格被看,我們會幫助,這是整個流程,這是聯盟主要工作,其實已經有上百個公司投
上來,讓我們去甄選。我們每兩個月會從上百個公司,甚至上千個申請裡面,挑選最適合
的十幾、二十個,讓全世界最優秀的聯盟跟他們洽談。
  記者:能否透露一下,已經向你們投遞申請的企業裡,哪一類型企業最多?
  汪叢青:因為確實在很初期的情況,類型的公司特別多,每個類型都有機會。你可以
想像到,基本上在前面幾十年,不管在電腦行業,或者互聯網行業,還有手機行業,成功
的類型會重復一次,在VR又會成功一次,又會有這種需求。這種基本需求是一直存在的,
我們現在只是把這些基本需求,從以前他用的不管是手機還是互聯網,把它轉到VR上面,
因為這種需求它們以前成功,或者這個行業、這個類型成功,是因為用戶有這個需求,這
個需求變成VR以後不會不見的,而且還有一些新的東西,可能在VR會創出以前沒有的,比
如新的互動模式。現在視覺、聽覺、觸覺都可以使用,以前在電腦上,可能只是打打字,
用一個鼠標,在手機上面用手指摸一摸觸摸屏,這是一種很簡單的互動,現在對這種跟蹤
系統,對自然語言系統,對眼睛的跟蹤,對表情的跟蹤,對怎麼去掃描一個三維空間,這
都是新的需求,不管是新的需求,還是新的內容,這些都是有市場需求。
  記者:有市場需求,加上VR,就會產生一種化學反應?
  汪叢青:對,因為有新的平台以後,大家的想像力就放大了。以前他們的想像力都是
在二維屏幕看到的東西,現在要讓一個有創業的人進去一個虛擬三維空間以後,他就覺得
我現在是這個平台大了,以前只能想像的東西現在可以實現,這其實是VR一個特別好的地
方,它可以讓這麼多,不管是藝術家,還是故事的講家,還是拍電影的這些導演等等,他
們的想像力都豐富了。
  記者:今年3月份,17173對您進行了采訪,您表示全國有上百個體驗店,而最近HTC
有把這個目標擴大到一萬個,我們想知道目前這個線下體驗計劃進展如何?HTC在挑選體
驗站合作商方面有什麼標准?
  汪叢青:一開始洽談,我們官方會管理,或者是指定的。現在說的上萬個店,是公共
的用Vive體驗店或者是娛樂區,應該已經到了千級的體驗店在全國,甚至更多,到年底我
非常有信心會超萬,而且每個地方不止一兩台,有的地方十來台,大的場地甚至更多。
  現在的狀況,VR是很熱門的話題,但是(大家)都想知道,但是VR是個很難理解的內
容,你不體驗它,就不能真正理解它。我們希望這種體驗店越多,就越有人有機會是試用
什麼是真正的VR,這是市場最缺的地方。媒體每天都在報道這個,搜索量越來越多,媒體
的文章越來越多,電視都在報道,但是這些都是別人在從一個第三方角色聽到的,他們不
理解什麼是VR。希望這兩個可以配合起來,媒體更多曝光,讓他們在旁邊或者很近的地方
可以試用,不是最基本的像手機殼的類似VR,是完整的Vive這樣的VR,這樣讓他們理解VR
的潛力在哪裡。
  記者:此前我們都知道HTC Vive跟順網科技有進行一個合作,打算打造VR網吧,目前
想知道這個計劃進行怎麼樣?
  汪叢青:挺好的,現在我們也跟他們都一直在執行,他們前面幾個在做試點,應該已
經有上百個試點,這個試點把整個運營模式搞清楚,就會大量的放開。他們有大概十幾萬
的網吧,只有10%在今年可以變成他們真正使用VR的點,就已經是超萬了。所以我說的超
萬,其實是個低估。
  記者:說到線下體驗店,目前已知的線下體驗店,多數是采用高性能電腦主機加上
Vive這樣一個形式。而現在已經有很多專門針對Vive設計的外設,比如說跑步機、過山車
,仿真駕駛艙之類的,對這些外設,有沒有可能以後會加到這些線下體驗店,讓線下體驗
更豐富一些?
  汪叢青:我覺得這個已經在做了,其實很多顯現體驗店都在補充自己的體驗。只是跟
家庭一樣的體驗,他們會覺得很難一直吸引客戶,因為家裡買了這個以後,還來這裡體驗
干嘛,現在看到很多收費的體驗店,已經開始加一些配件,不管是動的椅子,可以跑的東
西,或者虛擬的槍等等,讓他們的體驗更真實,更有沉浸感。
  記者:我想再了解一下游戲方面,想請您介紹一下,HTC Vive在游戲內容准備的進展
。之前我們向玩家介紹了數十款Vive游戲,想知道今年會有多少新的Vive游戲會上市?
  汪叢青:你可以看得到,基本上現在把Vive Port、Steam加起來差不多有五百個內容
,一開始出來的時候好像有大概七八十個,這幾個月差不多將一百個新內容。而且這個是
在初期的時候,很多內容是需要時間開發,說明這些人可能是一年前就已經開始開發了,
現在已經有上萬個全世界開發者在我們平台做開發,你可以想像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整年
會有多少個新內容,到年底上千個絕對沒問題,到明年底上萬個這是正常,這只是游戲內
容,不包括視頻內容。視頻內容你已經看到,兩個月前優酷已經宣布它們有三萬個VR視頻
內容,馬上可以麻煩使用,而且你也知道優酷也在跟我們合作,在VR內容上。
  記者:請您稍微介紹一下您跟優酷方面的VR合作大概是怎麼樣?
  汪叢青:未來再宣布更細的,現實我們確實有合作,但是細節我們會找時間再跟大家
分享。
  記者:不同於早期的主機市場,現在在VR領域有越來越多的內容開發者,將自己的內
容推向多個VR硬件平台。從您的角度來,怎麼看待這些現像,VR游戲時代“獨占”的方式
是不是講會被淘汰?
  汪叢青:是這樣的,你讓別的開發者沒有別的後路,不是一個好事。我們對於我們開
發者從來沒有問他們,你必須只能在我們平台做,有其他的VR平台在做這種事。你可以看
到開發者的反應和市場的反應。您讓開發者自己活不下去,對一個平台商不是好事,可能
短期你覺得讓人家覺得我很牛,我讓人聽話。但是我的希望的是讓最好開發者自己選擇哪
個平台對他最好,哪個平台可以創出最好的體驗。已經有第三方的調查,他們在問全世界
開發商,你要是在VR平台上開發,你會選擇誰?Vive是最多的,比別人多50%以上。
  說明什麼?我們的平台是給它們最豐富,發揮他們的創意,給最好的用戶體驗,而且
沒有任何限制,也給他們很大支持,不管從工具角度,或者設備角度,還是投資項目角度
。所以沒有原因,它不會先作我們,我們不是說一定要去只做我們,現在是開發者自動選
擇先做我們,這是最好的,比我們逼任何人做他們不想我做的事。
  記者:我們想知道HTC Vive未來游戲內容運營策略是什麼?你們是否會也會要求為自
己的平台開發一些獨立的內容?
  汪叢青:我們有自己的內容開發團隊,可能很小,我們的自己開發團隊為了開發大作
,不是用它們賺大錢,我們自己的開發團隊更多給大家展示一下,這個平台有什麼能力,
有些東西你沒想到,我們怎麼用上這些技術,有最新的API,有最新的功能,可以把它拉
進未來的產品,類似參考角色做這個工作。我沒有必要跟我們的合作伙伴,我們的內容商
爭一個市場。
  記者:有的玩家認為目前的VR游戲內容量偏少,很多是demo,真正稱得上很完整的游
戲很少,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以後的VR游戲會不會也像現在的主機游戲,有自己完整獨
立的玩法?
  汪叢青:從我現在知道,基本上每一個大的第一方開發公司,都在做VR完整的作品,
但是完整的作品,也是有完整的作品的代價,就是時間,你可能要花兩年,或者三年去做
一個完整的,可以玩幾十小時或者幾百個小時的大作,而且對於那種第一方開發公司,他
們對自己要求非常高,它不會放出來一個它們覺得不好的產品,他們寧願晚一點。
  我現在不擔心沒有這種大作,我知道有相當多的大作,比如《毀滅戰士》的平台,他
們(已經)宣布在做。其實有很多,我還不能去講,育碧它們已經有七個大作在同時做。
所以你可以想像,在什麼時候很快,會有類似一些殺手級應用,而且這些是完整的,不是
只能玩半個小時、一個小時。另外一個東西我也要提醒一下,其實玩VR跟玩電腦有點不同
,你是站起來,你是動的。不要一整天十個小時,可能很多人受不了,除了運動員。可能
他玩一個小時、半個小時,他拿到的樂趣,應該遠遠超過2D屏幕的樂觀和沉浸感。我覺得
從社會責任角度,這不是一個壞事。你可以想,讓一個孩子不去學習,玩十個小時的游戲
,這是好事嗎,還是讓他獎勵自己,玩半個小時、玩一個小時,得到很多樂趣,還有一些
運動的感覺,還有時間做我的功課,我覺得從這個角度,我沒有這麼急說,必須要鼓勵這
些開發商去做幾十個小時的東西。起碼短期不一定是我們特別想看到的。
  其實很多內容,我們開始看到有蠻多的開發商對戰或者多人游戲,這個游戲不是一個
人單獨解謎,或者破一個不同的關就解決了,我可以和朋友一起玩,或者跟一些不認識的
一起玩,這樣也可以創出一些社交情景,也可以創出一些長期的樂趣,比如排行榜或者電
競等等。我覺得VR電競是非常有前途的領域,而且很快在這方面知道,有不少人想在這方
面發展。
  記者:既然提到VR電競,您怎麼看待VR電競?
  汪叢青:我覺得VR電競是不可避免的未來,而且VR電競才真正是電競,說實話你們也
很清楚,電競就是大家用手指,用鼠標在玩,你覺得這是運動嗎?有覺得還是有一點距離
,但是我覺得也是給一代孩子們帶來很大的樂趣,給他們帶來一些自己的自豪感,我覺得
這不是壞事,但是要讓大家更健康,更有個運動(的感覺),讓大家動起來,而不是坐在
椅子上十個小時。我覺得VR可以給他們帶來兩邊的好處,而且國家體育局也在跟我們聊,
有沒有辦法把VR和電競抓在一起,可以讓孩子更健康,這是一個很好的未來。這東西做得
好,可以變成在中學小學就可以玩VR的運動,做成你的一個課程,這是很有可能的事。
  記者:非常有意思。剛才您提到有很多開發者,會為Vive提供游戲,我想知道未來這
些游戲它們的商業模式和收費模式大概是什麼樣的?
  汪叢青:我覺得游戲收費模式已經蠻成熟了,不管是PC還是手機,還是VR,也就是那
幾種方法,比如買這個軟件就買斷了,或者按照先免費進去,每一關要新買新武器再花錢
,或者用訂閱的方法。另外一種,你可以在線下游戲去做其他的收入方式。
  我覺得收入模式沒有辦法,只是它的體驗更好,只是他們拿到的利潤更多。
  記者:商業模式上大部分借鑒現有的商業模式?
  汪叢青:不管你用什麼樣的媒體,就這麼幾個方法去花錢,我不覺得VR會改變商業模
式,它只會改變用戶的體驗。
  記者:在今年4月份,Vive設備正式上市了。是否可以評價一下從4月到現在,國內VR
市場的變化和發展?
  汪叢青:我覺得有蠻大的影響,VR設備在國內已經有大概一年半左右,從第一批不管
是手機殼,或者低端一些產品出來,但是大沒有觀眾真正的關注,也沒有引起開發者的關
注。但是今年你可以看到很明顯,不管是用戶的話題或者媒體話題,或者大家心裡的願望
都在改變,其實VR我每天都聽到,我真的想試一試,而且試完以後,他們的欲望,我應該
在哪裡買,應該什麼樣的電腦才能支持這些東西。但是從線下的角度,真正的VR體驗店沒
幾個,而且賺錢的更少。但是從4月份開始,我們產品上線以後,VR體驗店很賺錢,而且
增長非常快,基本上每個商城都有體驗店,甚至有些體驗店給我們的反映,一到兩周他們
開門,就可以把投進去的錢賺回來,這樣的現狀會讓很多人更急進入這個市場,這是很好
的行業轉換,從概念性變成更實際的、真正進入大家可以碰得到的階段,這是很重要的方
面。
  對於行業是另外一個影響,國內的廠商生活會越來越困難,現在有個真正的產品在市
場上跟它們競爭,以前每個東西多差不多,但是每個東西不是特別好,沒有給客戶一個滿
足的體驗。現在終於有Vive進來這個市場。基本上全部體驗店用的都是Vive,這是可以讓
客戶用它,不會不舒服的產品,而且它會讓這些客戶玩第二次、第三次、第五次,這是這
三到五個月最大的變化,市場接受這個概念,他們不會覺得這個只是個玩具。以前你問多
數人,VR是什麼?只是玩玩,上個殼,我看看電影而已,現在他們不會有這種感覺。
  記者:玩家在體驗Vive的時候,提到線的問題,所以說很多玩家想托我問您,什麼時
候能見到無線版的Vive?
  汪叢青:我們第一天知道這件事,也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不止是我們
一家,不管是Oculus或者PlayStation VR,都有這樣的現狀。這個問題是因為無線帶寬有
點不夠,傳輸這麼密的數據,90幀的視頻轉過去,數據量太大,但是我們確實很努力,不
管是 我們自己的團隊,或者跟合作伙伴團隊。我非常有信心,在明年這個時候以前會出
來一個解決方案,會讓大家滿意的。
  記者:您知道最近有一款很火的AR游戲叫做《精靈寶可夢GO》,有人說這款游戲是AR
興起的標志,請問您對AR游戲、AR技術的有什麼看法?
  汪叢青:第一,我要指正一件事,其實《精靈寶可夢GO》不是一個AR游戲,《精靈寶
可夢GO》是基於地理位置(LBS)的一個移動應用。其實它沒有AR部分,很多人有一點誤
會,把它歸類成AR,但是它代表一件事,你可以用真實的場景跟一個虛擬的用途可以結合
起來,讓人家會覺得好玩,這個我很贊同,你真的想做出一個AR版的《精靈寶可夢GO》,
我覺得會非常有吸引力的東西,但是現在大家在玩的這個版本不是一個AR的產品。這裡我
只是提醒一點,不是很重要的觀點。
  但是第二個問題,怎麼看AR?AR的東西,很多人一直把AR和VR分成兩個不同的地方,
說實話它們都是一件事,只是說你讓進來多少虛擬空間,讓進來多少的真實空間,而且要
真實的物品,還是一個虛擬的物品,你是真實人物還是虛擬人物,這個完全可以混合,而
且這個混合度,完全環境真實加幾個虛擬物品,這是AR,或者完全虛擬,全部裡面都是虛
擬,這是VR。但是現在我們的Vive已經有個鏡頭,已經把虛擬環境帶進來。我已經看到實
驗室已經有這種應用,在VR已經在做AR,或者叫MR。這個概念不是一個兩個獨立分開的東
西,我希望從媒體角度,沒必要分得這麼細,這個細節是一些AR廠商創出的一個分離,因
為他們的產品還沒准備好,他們可能還要幾年以後才會有產品出來,他們覺得要是把這東
西放在一起,不就晚了幾年,我們創出很大的距離,我覺得懂行業的人都知道這是一件事

  明天我想一定是AR的應用在Vive都是可以的。你可以看到我們的Chaperone,它會保
護你不會撞到你的桌子,以及你的狗,這個其實已經是AR,已經是MR,在我們第一天發布
產品的時候,就已經有這個功能,我們可以雙擊,就可以看下底下的鍵盤和底下的環境,
這是MR的體現方式,這不是絕對分開的概念。
  記者:兩個技術之間距離沒有那麼大?
  汪叢青:而且會越來越接近,甚至過了三年左右,這兩個產品完全是一個產品,而且
手機VR和VR也會變成一個產品。
  記者:最後一個問題,我們想了解Vive今年下半年、明年能有什麼大動作,能透露一
下嗎?
  汪叢青:這個問題你應該很清楚,我不能有什麼很具體的回答。從宏觀角度回答,一
定會把整個生態圈做得更完整,我們一定會支持更多的內容商創出更多優秀內容,會幫助
更多配件商創出更多生態圈配件,可以讓這個產品,我們的平台更有意思。我們一定會在
BtoB的垂直的商務領域去發展。最近我們一些競爭對手也在發布產品,但是他們的產品基
本不可能進入商務,它只能在游戲環境使用,而且只能在家用,在娛樂場所用不適合。我
覺得一個好的VR產品,不止是一個游戲機,這是一些廠商的錯誤,我覺得他們的策略錯誤
,你把自己這麼有用的,這麼特殊的技術,把你限制在我只能做娛樂游戲,類似沒有什麼
真正社會價值的一個產品,我覺得是低估VR潛力。
  記者:你覺得VR會像現在的手機一樣嗎?
  汪叢青:我覺得會比手機更有影響力。
  記者:好的,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
作者: nfsong (圖書館我來了)   2016-08-02 11:33:00
ubisoft 7款遊戲同時開發
作者: ashinet (米克)   2016-08-02 11:35:00
哇 看全文發現他不狂,而且他很懂耶!思路比很多檯面上的分析師清楚,也了解產業強勢弱勢在哪
作者: nfsong (圖書館我來了)   2016-08-02 11:36:00
這採訪有影片 不錯看
作者: ashinet (米克)   2016-08-02 11:36:00
平台那段跟AR那段回答的滿好的
作者: nfsong (圖書館我來了)   2016-08-02 11:41:00
體驗店雖然全部都用vive 但是不會暈是錯誤的頻繁的使用 傳送方式移動 3分鐘就暈了....data2 vr hub 一看就會暈Chaperone Mode 我猜以後可能會一鍵進入汪叢青 應該在國外生活過 口音不錯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xukTKVW1qo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MGGuUMdo5Q我以前老闆 整個在美求學 都沒他講的好他兩種語言思維邏輯 竟然都這麼好oculus 和 psvr 挖到他就爽了
作者: mamaya3 (mamaya)   2016-08-02 12:13:00
不清楚汪認為GO不是AR的原因為何 因為GPS的精度跟VIVE差太多嗎?
作者: nfsong (圖書館我來了)   2016-08-02 12:17:00
神奇寶貝是 座標產生的畫面
作者: mamaya3 (mamaya)   2016-08-02 12:18:00
AR VR只是虛實比例程度上的差別 這點我很認同
作者: nfsong (圖書館我來了)   2016-08-02 12:19:00
跟現實分開也會成立 就沒有ar的感覺了把抓寵 背景的照片 換成一般美工 去想
作者: samhou6 (好人™ ~SAM~)   2016-08-02 12:23:00
go真的跟AR沒啥關係 充其量就是個特效
作者: zebb   2016-08-02 12:24:00
有一個重點,他說很有信心不到一年就有無線的解決方案!!
作者: mamaya3 (mamaya)   2016-08-02 12:24:00
照汪的說法Chaperone算AR的話 GO就是定位精度很差的AR
作者: GameGyu (GameGyu)   2016-08-02 12:25:00
看全文發現他不狂 而且他很懂耶 到明年底上萬個內容耶
作者: nfsong (圖書館我來了)   2016-08-02 12:26:00
Chaperone 有用演竄法分析物件喔Go 跟現實拔掉 完全成立
作者: GameGyu (GameGyu)   2016-08-02 12:27:00
看目前的銷售量 大概是當R&D在做善事 >.<
作者: mamaya3 (mamaya)   2016-08-02 12:31:00
唔 所以汪是無CV就不算AR派的嗎 這種定義比較狹義rrr
作者: nfsong (圖書館我來了)   2016-08-02 12:32:00
他美國人 麻省理工畢業 中文高級....IBM Intel 趨勢科技.
作者: mamaya3 (mamaya)   2016-08-02 12:41:00
早期的AR像是美足 只要有攝影機角度資訊就能畫AR碼線了
作者: ashinet (米克)   2016-08-02 12:48:00
工程師底的會認為AR要有演算,可以理解如果要廣義去包LBS的話,其實看IP抓地理位置也該當AR那這樣的話,netflix也是AR了,他看你IP不給你看美劇 orz當然連IP定位都包進來是有點誇張啦不過對RD來講 只是拿經緯的方式不同,看網路跟GPS定位是是相同的,只差在會不會誤差一條街而以
作者: mamaya3 (mamaya)   2016-08-02 12:55:00
這就有點扯遠了 AR的定義還是要符合虛擬的物件能出現在該出現的現實環境中 狹義的部分是是否讓CV為必要手段XD沒用CV到的 譬如說layar http://tinyurl.com/zbh8h84
作者: wei770702 (BladeRunner)   2016-08-02 13:00:00
一年內會提出無線的解決方案0.0 會是Li-fi嗎
作者: ashinet (米克)   2016-08-02 13:00:00
的確是扯遠了,不過如果Pockmon加一點CV,也不是壞事 :)上面例子不錯!
作者: mamaya3 (mamaya)   2016-08-02 13:04:00
曬一下自己當年寫的 http://tinyurl.com/jo5883g XDD當年玩AR 沒這麼要求CV啊 就當作我在發牢騷吧._.
作者: ashinet (米克)   2016-08-02 13:16:00
這CV很棒啊 :D果然這個板 高手雲集
作者: nfsong (圖書館我來了)   2016-08-02 13:23:00
已跪...
作者: fr75520 (幾味)   2016-08-02 13:49:00
高手都藏在PTT
作者: shanaandlai (saisai)   2016-08-02 18:55:00
marker base 跟makerless 的AR 大家可以自己去google看看,如果對AR想瞭解的話另外go屬於精度沒那麼高的AR我不認同,因為就畫面的疊加來看,pokemon以及相機所顯示的真實場景半點關係都沒有。除非當人本身離開該GPS達一定距離之後,相機會關閉,pokemon會消失,那就還稱得上AR。類似的應用可以搜尋AR browser可以google wikitude下載下來玩玩看
作者: mamaya3 (mamaya)   2016-08-02 19:21:00
http://tinyurl.com/jmfd5re 3m25s跟 10m35s的地方你說的wikitude一開始也是以LBS的方式配合陀螺儀實現AR當時我也有碰過 跟上面layar很像 也跟GO是用一樣的技術當然這種方式缺陷也很明顯 其一是準確度 再來是它無法確認鏡頭到虛擬物中間是否有障礙物 但就開闊地的使用環境上是可以做到模擬物品出現在定死的地點 可以看上面GO的影片寶可夢不只是單純在螢幕上 而是有配合陀螺儀做修正定位
作者: shanaandlai (saisai)   2016-08-02 20:12:00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可以認可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