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淺談《Fate/Apocrypha》小說版架構 (2)

II 名為齊格的人物兼『鏡子』。
讀完Apocrypha小說後常會有一個疑問,「齊格真的是主角?」。
當為了確認這件事而翻閱訪談、各卷後記等小說版官方說法的時候,會發現鮮少直指齊格
是主角。明確指出的幾乎僅有FAM辭典裡的一句話,但他作為主角所要呈現的到底是什麼
卻一概略過,而且官方奇妙強調的大多是「多人共演」這件事,而非寫著「這是人造人的
成長史」。
怎麼看都是疑點重重。所以說,齊格=主角這件事雖然是事實,但又不完全是那樣。或許
,他只是其中一位主角罷了。
以前在翻空之境界用語解說時看到有趣的條目,上面寫著「空之境界是荒耶宗蓮這位魔術
師的故事」。
這是很有意思的反向解讀,如果荒耶是主角,那麼式會變成什麼?如果式不是主角,那她
又代表了什麼?
同樣的,試著將這種觀點試著代入《Fate/Apocrypha》後,也可以得到些有趣的答案。
切換角度後會發現,關於齊格這個主角,其實作者並非單純在描寫一個人物,他有許多場
合其實是一面鏡子、是一具攝影機,是用來考驗英雄第二人生會如何抉擇的「問題」。我
們該專心看的不是鏡子,而是仔細看被鏡子、攝影機照出來的其他角色。
齊格絕對不是標準型的主角,甚至連成長型也不太算。他被賦予意義不全是人物,依照場
合會轉變為某種象徵,或著作為某個群體的代表。他經常不是人物而是一個「符號」。
面對齊格飛與艾斯托弗、凱隆的時候,齊格是男是女有什麼經歷根本不重要,他在這場合
所代表的僅是「需要被救助的弱勢」這一概念。反映了這三人在是非善惡混沌不明的聖杯
大戰裡,比起當個服從命令的工具,更加重視自己作為英雄的信條。
面對莫德雷的場合,他代表「人造生命」。如果不看設定,其實不容易察覺莫德雷是一個
人造生命,以及她對這件事懷抱的一些情結,但是與齊格的接觸挖掘出了這些細部。
面對開膛手傑克的場合,他代表的是兩個幼小、曾被壓榨的受害者選擇了截然不同的生存
方式。一方選擇了伙伴並成為守護者,另一方選擇了唯一的母親並成為加害者。
面對迦爾那的場合,他映照出這位印度大英雄的清高與悲哀。迦爾那真正讓我們誇讚的並
非武力,而是那清高的生存方式。即使對一個人造生命他也願意去正視,並心平氣和地接
納一切,顯出他的與眾不同。
此外一些角色在評價齊格的場合,有時候他們評價的其實並非齊格這個人物,而是透過他
這個縮影去借指「人類的成長階段&可塑性」這件事。
而且不光是齊格,在文學作品賞析中,有一種方向是作品中人物的重像(影子)理論。拿
紅樓夢舉例的話,就像襲人是寶釵的重像、晴雯是黛玉的重像那樣,影子人物的遭遇與態
度,會某種程度地倒映出原型人物的境遇。同理,周遭人等對影子人物的態度,也反映出
他們對原型人物的想法。
(本段引用自ylmarten(仰觀)於 #1Psa5ZEQ 分享的觀點)
在整個故事裡,除了齊格外還有些角色也會不定時來擔任一下影子或鏡子。
所以說,《Fate/Apocrypha》是一個半群像類型的故事。
所有角色都是為了構成這故事所不可獲缺的一環,這並不是齊格一個人的故事,是眾人的
願望交織成的故事。齊格這個主角的在性格塑造上的貧乏,於凸顯其他角色可以成為整體
故事上的優點。因為平淡,所以會更加的反映出其他角色的特性。這大概就是作者的企圖
,而他也達到了目的。
不過這不代表可以無視產生的缺點,特別是把這個手法用在「主角」身上的時候。
人格並非一出生就完全成型,是慢慢地吸收接觸到的事物後發展而成,之後逐漸穩定下來
。因此成長型角色往往需要夠長的時間、需要為他安排事件,當分配到的篇幅不足或作者
能力不足時,這種無法看到角色登上更高階段的心情就成了一種難耐的焦躁。
而且當故事需要主角不當物件(鏡子)而是作為一個人物的時候,就會出大問題。比方說
劇情幾乎不是由齊格推動的,而是由他人主導、然後他被捲入後擔任助拳人(工具人)兼
見證人的角色。
類似的手法,我個人印象較深的是《瘋狂麥斯 憤怒道》,麥斯在故事裡的呈現就有著那
種感覺。但要這樣演往往需要導演(作者)有很高的掌控力,才能拿捏的恰到好處。
身為主鏡頭的角色不自主自力開拓局面,造成的印象會容易覺得齊格雖然在道理是對的、
他做的也的確是善事,但就是少了些什麼,總感覺無法把他當人看待而去認同。
諷刺的是他的確不是人類而是一個人造生命,而且是出生不到14天,正在一邊模仿遇到的
對象一邊學習的人造生命。
所以有些意見挺有意思的,他們說雖然沒法喜歡齊格,波長很難對上,但是在齊格因為貞
德的死而失控時的那短暫的時間裡,倒是可以給予認同。
因為在那一刻他終於不是在模仿英雄、模仿人類的機械,而是變的像個有情慾的人類,以
明確且強烈的自身意念去開拓局面,哪怕那是基於恨意。
齊格是個在「設計」上非常矛盾的主角,他的本質很純粹適合單純的議題,但他扛起的卻
盡是些不對秤的複雜。又偏偏他被賦予的時間極短,但是作為人物的課題、必須漸進塑造
才妥當的地方卻是相當地多。
初期他代表需要救濟的一方,隨後成為得到自由後展示選擇權的一方。中期他是獲得力量
的一方,也是實踐責任的一方。後期他看過和平與地獄後開始要思考人類是什麼,並見證
貞德與天草的人類救濟爭論。然後Fate是願望和命運交織成的故事,他也有要背負的命運
,必須尋找自己的願望。
齊格在劇中的立場複雜又多變,雖然可以明白這是要象徵人類的成長階段,從無助到接受
幫助並漸漸開始有些能力、去思考與下決定,這正是從嬰兒到成人的18年縮影。
可是作者讓他在這麼短的時間裡要去跑的「課程」實在太多了,多又倉促而且還要顧其他
角色的戲份,然後有時候齊格又變成物件(鏡子)而非人物,於是最終呈現容易失焦,讓
讀者看不懂。
當劇情偏偏有相當比例集中在這樣一個異質的主角時,你會去怎麼看待、該怎麼看待?有
時候不免會聯想,作者想鏡映的對象是否也包含了書前的讀者?
這種處理方式,或許可以說作者原本有很大的企圖心,但可惜在最多五本的篇幅裡,格局
已經超出了掌控而沒法好好地完整呈現。
如果不這麼貪心的話,或許齊格作為人物的面相就會有較妥當的補完。又或者,劇中缺的
是一個專業的故事導航,把各角色的行為和事情因果給穿針引線給予充足的提示,助於讀
者理解。
相對的,動畫版稍微加強了齊格的人物面相,但是動畫這個媒介不像小說可以直接呈現角
色心中的細膩想法,因此作為鏡子的機能失去了大半,也失去了原本小說的一些細膩呈現

2完
作者: u067 (だよもん乙女)   2018-01-14 01:09:00
他和天草的對比也很有趣XD原來在下篇有說到XD
作者: typemercury (鐵血)   2018-01-13 16:38:00
....難道說是今天一次發完?!
作者: fumifumi (fumifumi)   2018-01-13 17:26:00
推個
作者: Emerson158 (紅豆 X 八嘎 X 烏魯賽)   2018-01-13 18:21:00
希望能同步更新到 弄月網站上呢(眼神死)
作者: TED781120 (蒼夜歌)   2018-01-13 20:08:00
完全不覺得有映照出什麼,或著這樣說,要做到這些齊格的存在都是非必要。
作者: kumoru (kumoru)   2018-01-13 21:35:00
覺得滿有道理的,用"齊格"映照的話是不錯的,但可惜的是沒有掌握好比例分配,如果少一點作為支線的話也許會更合適
作者: light4855 (惘光)   2018-01-13 21:55:00
齊格對作者就是萬能工具人
作者: babylina (babylina)   2018-01-13 22:48:00
看完這篇次推~
作者: shadowblade (影刃)   2018-01-13 23:43:00
|—w—^)b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