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台大外文正取心得(西概答題方針)

作者: valmiki (valmiki)   2018-07-01 02:12:05
前言:
我是去年轉學考上台大外文的。有鑑於下週又是大家的大日子了,想要在這裡寫下一些我
覺得對於準備西概的大家會有用的話,或至起碼,一些當初我希望別人有跟我說的話。
在只剩一週的現在,我當然也不會拿千百本推薦書目跟考古題轟炸你們:只是,在這最後
的關鍵時刻,聽聽看一些考完一年以後的反思,相信會有不少的助益,無論是在文學上,
在解題上,又或者在選擇外文轉學考這麼重大的人生抉擇上。
什麼是西概?
首先希望提出的是西概作為科目的一個小定義:西概,在最表面的定義上,是閱讀西方文
明中最有影響力之文本的一門學科。所以當我們拿出厚厚的Norton,閱讀荷馬,閱讀維吉
爾,閱讀聖經,閱讀但丁的時候,在很大的意義上,我們閱讀的是一本後人採取「回顧歷
史」的觀點,將歷來得到最多討論的文本取出來,編在一起的「精華回顧」書。
以上這是最表層的一個定義。這樣的定義想要帶出的是什麼?是這些文本之間,這些文明
之間,究竟有多麼深厚的連結。我們在讀完荷馬之後去讀維吉爾,讀完維吉爾以後去讀但丁,在
某種意義上,看到的是西方文明的進程,是一個「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變化過程。所
以當105年考題問你:“[c]ompare and contrast Achilles, Odysseus, and Aeneas as
epic heroes. What values do they uphold? How do they attain kleos?” 當看到這
三個文本被放在一起討論的時後,其實就是在問你:「我們今天有這三個互相關聯的史詩
。假如將史詩英雄定義為『貫徹重要民族價值的理想人物』的話,三個文本如何在此「同
」之上,運用史詩英雄的概念,去闡發自己所認為的重要民族價值?」這樣的問題要怎麼
回答?首先要先明確定義出一樣的地方:要定義出羅馬文化吸收希臘文化的歷史事實,推
論出維吉爾因此可以模仿荷馬以闡揚羅馬自身的民族價值之事,再引出三個文本在史詩形
式上因此有明確連貫:然後才可以回答「異」,回答三史詩如何在主題句及後段敘事點明
史詩英雄的價值。所以:
“Sing, O goddess, the anger of Achilles son of Peleus, that brought
countless ills upon the Achaeans. Many a brave soul did it send hurrying down
to Hades, and many a hero did it yield a prey to dogs and vultures, for so
was the will of Zeus fulfilled from the day on which the son of Atreus, king
of men, and great Achilles, first fell out with one another.”(The Iliad)
“Tell me, O Muse, of the man of many devices, who wandered full many ways
after he had sacked the sacred citadel of Troy. Many were the men whose
cities he saw and whose mind he learned, aye, and many the woes he suffered
in his heart upon the sea, seeking to win his own life and the return of his
comrades. Yet even so he saved not his comrades, though he desired it sore,
for through their own blind folly they perished—fools, who devoured the kine
of Helios Hyperion; but he took from them the day of their returning. Of
these things, goddess, daughter of Zeus, beginning where thou wilt, tell thou
even unto us.”(The Odyssey)
“Arms and the man I sing, who first made way, predestined exile, from the
Trojan shore to Italy, the blest Lavinian strand. Smitten of storms he was on
land and sea by violence of Heaven, to satisfy stern Juno's sleepless wrath;
and much in war he suffered, seeking at the last to found the city, and bring
o'er his fathers' gods to safe abode in Latium; whence arose the Latin race,
old Alba's reverend lords, and from her hills wide-walled, imperial Rome.”
(The Aeneid)
三個史詩的開章架構很一致:要或直接點明主角的性格,要或由其所經歷的苦難間接點明
。所以伊莉雅德的首段,在與另外兩者比較的視野下,所著重的是阿基里斯的怒火,其怒
火所引發諸多衝突,以及此些衝突,作為展現自身強大的機會,所帶給他的榮耀,所帶給
他的 kleos;奧得賽所歌唱的,在比較下,則不是一個單以武力為奪取榮耀的人,而是一
個既多智又替同伴著想的強大者。雖然他不似阿基里斯主動挑起紛爭,主動爭取榮耀,但
他所逆行的諸多苦難,他對於回到家鄉的執著,卻是異途同歸,同樣使其得到榮耀,得
到 kleos,得到歌頌;而羅馬的史詩,所特殊之處或許正在於它對於主角未進行直接描述
。羅馬史詩的英雄,在這樣的比較下,是因為其對於家庭的忠誠,對於國家的忠誠,對於
命運的忠誠:一言以蔽之,Aeneas正是因為其不主動彰顯自身,而是臣服於權威,臣服於
在自己之上的力量,正是因為這樣的人才符合羅馬帝國所重視的集體價值,才突顯出維吉
爾史詩英雄獨特於羅馬的地方。
什麼是西概轉學考題?
以上對於西概的定義以及解題示範,所希望帶出的是台大西概考題的特別之處:我們作為
考生,被預設擁有這樣一個對於西方早期重要文化的理解,以及將之比較以帶出其特色的能力。
一年復一年,考題即使換了字句,其實都是一樣的:A文本與B文本,作為西方文化的基石
,有許多共同之處:但在此共同之處之上,有什麼獨特於其文化的相異之處?所以105年
,考你Penelope, Clytemnestra 與Helen的比較;104年,考你希臘三劇家的比較;106年
,考你但丁如何容納 – 亦即如何根據其文化改變 – 荷馬與維吉爾的作品。外文轉學考
歷來永遠都是一個「比較」的轉學考,而作為考生,我們首先需要考慮清楚的便是如何進
行比較:西概的作品之間,哪裡相近,哪裡相異?
答題時需要注意什麼?
以上是一些對於考試題目的反思。實際層面而言,有什麼需要注意的?我約略提供二點:
1. 不要亂掉書包 2. 假如題目會寫,就不要以墨水分心態亂寫。
什麼叫不要亂掉書包?我相信來考外文考試的人,背景不是外文系的不在少數。在這樣的
情況下,我們很容易會想要將自己領域的東西帶進來答題,而這點也非常好,會令人耳目
一新:但在引進概念的同時,最好將之消化過,讓沒有相關背景的人也可以讀得懂。所以
,以106年第一題為例,當他考oikos與polis,考公領域與私領域的概念時,假若是社會
系出生,也許會有人讀過相關文獻(Habermas或Arendt之類的),興奮地想把所知所長全
部寫入:那請好好說人話,避免預設閱卷老師跟你背景知識相同。一個好的西概回答是簡
單明瞭,抓緊概念,卻不會艱澀的:假如你的理論背景直接引用會使人皺眉頭,那麼就把
它隱藏好,讓人不知道你在掉書包,像解釋給你同學聽一樣就好。
再來,什麼是「假如題目會寫,就不要以墨水分心態亂寫」?就是希望你考量到,老師也是
個人,是個活生生的人,是個活生生需要改接近兩百份字跡凌亂的考卷,無暇觀落音得出
你言外之音的人:這也是為什麼像105年這種題目會要求你有topic sentence。你今天有
信心寫好一個題目,最好在首句就明確寫清你的看法。老師看到你的看法方向對了,讀下
去,只要你不出大差錯,基本上你這題就對了。假如你一開始搞神秘,寫個荒誕句子當頭
,然後要老師在後面落落長的墨水裡找到一點黃金,那是有一點高估老師所願意花費的耐
心了。老師也是人,所以請好好跟老師說人話,利人利己。
結論:
以上就是一些考前所想提供給大家的一點反思。什麼鉅細靡遺的書單啊,準備方法啊,考
試快到了,我想我列了你們也無暇讀(當然若沒上可以問我要啦):所以就給你們這麼一
個東西,希望大家無論背景如何,前來的目的為何,所希望從外文系得到的東西為何,都
可以替自己這一年來所作的準備做一點重新檢視。
外文系就很多人看來,也許就是個學學語言,讀讀小說,然後寫些文青文章的一個系:但
真正深入讀了以後,甚至在你們準備了這一年以後,或許多少都會同意:外文系是一個多
看看別人的視野,思考文化可能,擴展文化胸襟的系。在閱讀西概每一部文本的同時,我
們得到的其實同時也是個機會:一個將之與自己的文化,與自己的價值觀比較的機會。為
什麼那裡的人會做出那樣的事?我在一樣的情況下又會怎麼做?為什麼?所以西概,甚至
於外文系,所讀的雖然是「文本」,但文學裡的文本,從來就不只是文本:文本會被時代
保留到現在,都是有其文化因素的。閱讀西概,很大一部份便是學習如何讀出這些文化預
設,並以之做出比較。
有後續問題可以私信問我。時隔一週了,希望諸位考生記得自己報考外文系的初衷,考一
場不愧對於自己的好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