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台灣矽谷」!韓媒曝全球經濟命脈背後秘密
2025/11/06 12:02
https://i.imgur.com/MF0Oehg.jpeg
新竹科學園區匯聚晶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等完整產業鏈,讓台灣在全球科技競爭
中佔據獨特優勢。(示意圖,路透資料照)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台灣雖國土面積不大,卻「主宰全球半導體生產」。韓媒報導指
出,位於台灣北部的新竹科學園區,匯聚了晶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等完整產業鏈
,讓台灣在全球科技競爭中佔獨特優勢,是台灣人工智慧(AI)研究與半導體產業不可或
缺的核心地帶。
根據報導,竹科園區內的科技企業從基礎研發、矽晶圓製程到高階封裝,形成高度密集的
生產與創新生態,這不僅強化台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地位,也為AI晶片與系統應用的
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報導表示,竹科由台灣政府於1980年代初設立,旨在打造「台灣矽谷」,其設計理念是將
研發和生產在同一地點同步進行。而新竹科學園區更被公認為,全球唯一在單一城市內實
現大規模「半導體供應鏈」的地區。
目前竹科園區內有600家以上高科技業廠商進駐,雇用員工超過15萬人,去年,竹科的營
收約為新台幣1兆5146億元、年增6.66%。
報導介紹,新竹科學園區涵蓋半導體設計到生產的完整流程,形成完整產業生態系。園區
內聚集了晶片設計大廠如台積電(2330)、聯發科(2454),後段封測企業如日月光投控
(3711),以及各類零組件、材料與設備公司,車程均在1小時內,方便產業間緊密合作
。
此外,國立清華大學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持續為園區提供人才並參與研發計畫,而工研院
則負責新技術測試及新創公司輔導,助力產業創新。而分析指出,「一站式行政模式」(
one-stop administrative model)在新竹科學園區的成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AI晶片需求激增,台積電幾乎壟斷了相關生產,使得台灣的AI研究正
快速發展,而新竹科學園區正成為這波AI浪潮的核心據點。
去年《財星》(Fortune)就曾報導,竹科1400公頃的土地,是全球經濟最重要的土地之
一,米勒在《晶片戰爭》書中就表示:「竹科一直是台灣努力的中心,首先是建立技術能
力以擁有主要產業,其次是培訓該行業所需的勞動力,第3是孵化台灣出現的大多數關鍵
企業」。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5236178
台灣的新竹科學園區真的是名副其實的「台灣矽谷」,從晶片設計、製造到封裝一條龍,
全都在這裡,而且還複製到台中、台南、高雄,嘉義,看完真的覺得這地方超關鍵,難怪
全世界都得靠台灣的晶片。
還有清大、陽明交大和工研院當後盾,人才和技術源源不絕,加上政府的一站式行政支援
,難怪竹科能發展得這麼順,這種產學研合作模式真的很成功。
相比之下,南韓跟中國連結太深,經濟受影響也難免,反觀台灣不但保持距離,還在AI和
半導體領域一路領先,真的很值得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