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領先不代表台灣科技領先 中美AI在5大新領域競爭…台灣跟上了嗎?
2025-10-26 16:33 商業周刊/ 撰文者:黃齊元(老總的兩岸手札)
人形機器人示意圖。圖/Ingimage
人形機器人示意圖。圖/Ingimage
摘要
中美在人形機器人、無人計程車、教育科技、抗老事業、AI代理人等5個領域競爭激烈,
台灣想在未來世界中保持優勢,不能只靠半導體和台積電,需加快腳步投入新興科技。
最近看到《日經Business》有一篇發人深省的文章,提到中國在「5個領域」的發展值得
關注。
1.人形機器人
這是未來重要趨勢,黃仁勳說未來趨勢是「實體AI」,而實體AI最主要體現就是人形機器
人。中國在此領域發展積極,在生產製造上已大幅使用機器人。台灣雖可生產零組件,但
整合成機器人的能力尚不足。
2.無人計程車
這一方中國發展也很快,美國代表廠商是Google旗下的公司Waymo,但中國除了百度以外
,還有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新創公司。中國自駕車技術發展迅速,且已開始輸出到海外
。台灣目前尚未看到自駕車應用。
3.教育科技
這是很有趣的領域,我過去沒有注意到。中國因為重視教育,很多新創公司利用AI助教,
加強學生學習,特別是在程式語言方面。
十多年前,中國的補習班龍頭新東方曾紅及一時,但後來政府限制惡性補習。不過最近AI
出現,改變傳統教育方式,吸引許多資金投入,黃仁勳強調中國的AI人才是其一大優勢。
4.抗老事業
這是未來重要趨勢,中國近有一些生技公司,將新藥技術賣給國際大廠、換取授權金。
去(202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就是利用AI提高蛋白質設計的效率,找出癌症的解方,
為醫藥行業帶來變革。AI技術的發展,可能為醫療帶來突破性進展。
5.AI代理人
台灣不少企業都在講「AI代理人」,但實際運作的還不多;中國在這一方面發展積極,強
調「AI+」應用。黃仁勳已感受到此趨勢,強調AI基礎建設的重要性,認為AI一定要應用
到各產業中。台灣政府雖然提倡應用AI於百工百業,但目前真正用到AI代理人來改善流程
的,仍僅侷限於部分企業。
台灣不能因半導體產業和台積電股價創新高而自滿,未來有太多新科技,值得我們去關注
,如果我們不努力,可能會失去競爭優勢。
https://udn.com/news/story/7240/9097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