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Google:晶片愈小,反讓CPU運算錯誤難預測

作者: ljsnonocat2 (平凡是幸福)   2021-06-19 13:10:01
CPU 不可靠了?Google:晶片愈做愈小,反而讓 CPU 運算錯誤難以預測
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21/06/18/small-chip-cause-cpu-error/
作者:新智元
Google 正在警惕一件事情,那就是:電腦晶片已經發展到不再可靠的地步,並且可能無
法以可預測的方式執行運算。
但並不是說它們曾經完全可靠。
實際上,CPU 錯誤的存在時間與 CPU 本身一樣長。錯誤不僅產生於設計上的疏忽,也產
生於環境條件和產生故障的物理系統故障。
但是這些錯誤已經趨於罕見,只有最敏感的運算才會受到廣泛的核查。如果系統看起來像
預期的那樣運行。大多數情況下,電腦晶片被視為值得信賴的。
Google:晶片縮小可能是 CPU 錯誤無法預測的根本原因
Google 工程師 Peter Hochschild 在本週作為操作系統熱點話題(HotOS)2021 會議的
一部分發佈的影片中說:「我們的冒險,開始於生產團隊越來越多地抱怨慣犯機器破壞數
據。」
「這些機器被可靠地指控破壞了多個不同的、穩定的、經過調試的大規模應用程式。每台
機器都被獨立的團隊反覆指控,但傳統的診斷方法沒有發現它們有任何問題。」
在更深入地研究相關程式碼和來自他們機器的操作遙測數據後,Google 工程師開始懷疑
他們的硬體有問題。他們的調查發現,硬體錯誤的發生率比預期的要高,而且這些問題在
安裝後很久才零星出現,而且是在特定的、單獨的 CPU 核心上,而不是在整個晶片或部
件家族上。
Google 的研究人員在研究這些無聲的破壞性執行錯誤(CEEs)後得出結論:「易變的內
核(mercurial core)」是罪魁禍首——CPU 在不同情況下偶爾會計算錯誤,其方式無法
預測。
這些錯誤不是晶片架構設計失誤的結果,也不是在製造測試中檢測出來的。相反,
Google 工程師推斷,這些錯誤的出現是因為我們已經將半導體製造推到了一個故障越來
越頻繁的地步,而我們缺乏提前識別它們的工具。
在一篇題為「不算數的內核」(Cores that don’t count)的論文中,Hochschild 及其
同事列舉了電腦內核不可靠的幾個看似合理的原因,包括使罕見問題更加明顯的大型伺服
器群、對整體可靠性的關注增加,以及減少軟體錯誤率的軟體開發改進。
「但我們認為有一個更根本的原因:越來越小的特徵尺寸使其更接近 CMOS 的擴展極限,
再加上架構設計的複雜性不斷增加。」研究人員指出,現有的驗證方法不適合發現零星出
現的缺陷或部署後物理惡化的結果。
Facebook 也發現 CPU 的運算錯誤
今年 2 月,Facebook 發表了一篇相關的論文「規模化的無聲數據破壞」(Silent Data
Corruption at Scale),其中指出:『無聲數據破壞正在成為數據中心中比以前觀察到
的更常見的現象。」
該論文提出了緩解策略,但沒有解決根本原因。
在 Google 的研究人員看來,Facebook 發現了一個不可靠核心的症狀——無聲的數據損
壞。但確定問題的原因,並提出修復方法,將需要進一步的工作。
行為不端的內核所帶來的風險不僅包括崩潰(現有的錯誤處理的故障停止模型可以適應)
,還包括不正確的運算和數據丟失,這可能會被忽視,並在規模上構成特殊的風險。
「我們的一個易變的內核破壞了加密,」他解釋說,「它是以這樣一種方式做到的,即只
有它能解密它錯誤加密的內容。」
Google 的研究人員以「商業原因」為由拒絶透露其數據中心檢測到的 CEE 率,儘管他們
提供了一個大致的數字,「每幾千台機器有幾個易變的內核– 與 Facebook 報告的比率
相似。」
理想情況下,Google 希望看到自動化的方法來識別易變的內核,並建議在整個晶片的生
命週期內進行 CPU 測試,而不是只在部署前依賴燒機測試。
這家公司目前依靠的是人類驅動的內核完整性審訊,這不是特別準確,因為識別可疑內核
的工具和技術仍在進行中。
作者: SkyShih (天行者)   2021-06-19 13:12:00
做不贏就放消息,學綠營?
作者: wcre (錡)   2021-06-19 13:15:00
覺得硬體不可靠就自己做啊,GoogleFB領多少,相信強者自己拿紙筆算一樣很強
作者: abyssa1 (abyssa1)   2021-06-19 13:26:00
那就裝三組來投票吧容錯運算老題目了 很多解法啦
作者: blackonefour (台南吳孟達)   2021-06-19 13:36:00
量子
作者: k258610 (k258610)   2021-06-19 13:40:00
林納斯好像也講過類似的話
作者: iFann (好餓餓餓.....)   2021-06-19 13:43:00
量子力學了
作者: ssccg (23)   2021-06-19 13:43:00
硬體本來就一直都會錯,就是錯誤修正要再加強啦
作者: dave123 (宅男就是傳奇)   2021-06-19 13:46:00
要越做越大了?
作者: dragonrose (遠離顛倒夢想)   2021-06-19 14:02:00
HW bug?
作者: b777787 (冬瓜)   2021-06-19 14:07:00
你乾脆說 邏輯閘越多越難預測好了
作者: klo578 (科科理性勿戰)   2021-06-19 14:10:00
stadia:
作者: labbat (labbat)   2021-06-19 14:32:00
趕快跑個prime95 v298b6壓壓驚
作者: aowen (...)   2021-06-19 14:49:00
硬體當然會錯 不過google自己軟體bug一大堆…
作者: jim543000 (玄黃無極)   2021-06-19 14:58:00
這裡怎麼好像沒人知道銅原子擴散早就是大問題了?
作者: seal46825 (Vanish)   2021-06-19 15:53:00
這是不是google翻譯的文章啊
作者: weinine32 (隨意)   2021-06-19 16:22:00
你們的手機也不能維修只能換新阿。未來硬體就是這樣了
作者: chiataan   2021-06-19 16:33:00
這家公司出嘴的比做事的多,做出來再說吧
作者: Neistpoint (Neistpoint)   2021-06-19 17:13:00
它在說 silicon 不可靠,其實CPU 也有可能有很多 bug, 軟體不容易發現,你看CPU 廠商發一堆 errata 就只到有人踩到有感覺,有人沒踩到或沒感覺。複雜的電路本來就無法保證沒問題。
作者: twicm (WhyMe)   2021-06-19 17:26:00
Error, fault, failure, 自行google 一下
作者: Chilloutt (Robust)   2021-06-19 18:27:00
快來個量子容錯算法
作者: JustinCy (Step by step)   2021-06-19 18:28:00
垃圾google. 幹 做不贏開始放消息帶風向尤其google是一家以軟體為主的公司。硬體不是本行也可以講得煞有其事
作者: eric210 (老狗)   2021-06-19 18:33:00
chipping
作者: psychicaler (MOCVD)   2021-06-19 18:57:00
整篇都沒提到跟晶片縮小關聯性...
作者: Homedoni   2021-06-19 19:21:00
有論文嗎 沒有就先觀望
作者: bmpss95156 (光復路戰車)   2021-06-19 20:30:00
三小翻譯文章
作者: NSYSUEE (Monkey)   2021-06-19 21:43:00
要嘛是IC設計的時候出問題,要嘛是你軟體寫的有問題,去怪晶片太小而出錯..是不是搞錯什麼
作者: hsujerry (NHK å®…å®…)   2021-06-19 21:46:00
作者: kkking   2021-06-19 21:47:00
所以跟縮小有甚麼關係~
作者: jupei (沛)   2021-06-19 21:50:00
做不贏
作者: hsujerry (NHK å®…å®…)   2021-06-19 21:56:00
做越小 device的charge越少 約容易被外部干擾flip
作者: GGing (小軒軒)   2021-06-19 22:19:00
英國研究指出:電晶體越多越複雜
作者: darky897 (達奇仔)   2021-06-20 00:08:00
reliability跟radiation的問題比較難分析 而且目前還沒有一個評量的標準
作者: Shepherd1987 (夜之彼方)   2021-06-20 00:37:00
一顆有疑慮可以買兩顆, 選我正解
作者: will12345610 (Mr.Positive)   2021-06-20 03:17:00
東西壞了就要換,搞不好歲修的時間來個 ATPG 檢測
作者: guanole (())   2021-06-20 09:44:00
Emc
作者: InvincibleK (我是無敵的K)   2021-06-20 11:02:00
英特爾表示:
作者: moboo (我是陳米布)   2021-06-20 11:09:00
做贏的cpu就沒bug嗎?人家的網站呑吐是全世界前三的當然可以出來說
作者: ian41360 (榮)   2021-06-20 11:19:00
tunneling effect?
作者: yudofu (豆腐)   2021-06-20 13:08:00
IC裡面的資料一直都有極小的機率性的讀寫錯誤問題,但是在極大量的吞吐量級下,變成不能忽視的存在
作者: nbook (書)   2021-06-20 13:13:00
跟越來越小有關係的就量子穿隧效應阿?
作者: jasonkey123 (jasonkey123)   2021-06-20 14:17:00
這篇文章能看出google翻譯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作者: evdict (飛月逐夢)   2021-06-20 14:39:00
幹,一樓吃大便是不是。
作者: dslite (呼呼)   2021-06-20 15:19:00
lockstep不會?
作者: canallchen (agentx)   2021-06-20 20:26:00
量子糾結,老高有講過。
作者: Jiraya   2021-06-20 21:55:00
他這個意思是要說 牙膏或其他廠的CPU有問題 然後又沒辦法找出證據? 用大數據debug感覺很猛
作者: skevin (NG)   2021-06-21 12:25:00
raid cpu ,選我正解
作者: linecross (EJEJ)   2021-06-21 22:31:00
智子開始科技鎖定了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