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積體電路製程重大突破 台團隊研究登國際

作者: FK56 (幹56)   2018-11-23 07:40:44
積體電路製程重大突破 台團隊研究登國際期刊
【大紀元2018年11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北報導)台灣國立成大物理系教授吳忠
霖與同步輻射研究中心陳家浩博士所組成的研究團隊,研發出僅有單原子層厚度、約0.7
奈米,且具優異邏輯開關特性的二硒化鎢(WSe2)二極體,並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發表成果

半導體技術蓬勃發展,即將面臨積體電路微縮化的三奈米製程極限,因此科學家除改善積
體電路中電晶體的基本架構外,也積極尋找具有優異物理特性且能微縮至原子尺度(<1奈
米)的電晶體材料。
中華民國科技部、國立成功大學、與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的支持下,台灣團隊在積體電
路研發上有重大突破。學者找到0.7奈米電晶體材料,此二維單原子層二極體的誕生,更
加輕薄,效率更高,除了可超越「摩爾定律」進行後矽時代電子元件的開發,以追求元件
成本/耗能/速度最佳化的產業價值外,並可滿足未來人工智慧晶片與機器學習所需大量計
算效能的需求。
二維材料具有許多獨特的物理與化學性質,科學家相信這些性質能為計算機和通信等多方
領域帶來革命性衝擊。其中與石墨烯(Graphene)同屬二維材料的二硒化鎢,是一種過渡
金屬二硫族化合物(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 簡稱TMDs)。
研究團隊表示,二硒化鎢能夠在單化合原子層的厚度(約0.7奈米)內展現絕佳的半導體
傳輸特性,相比以往的傳統矽半導體材料,除了厚度上已超越三奈米的製程極限外,可完
全滿足次世代積體電路所需更薄、更小、更快的需求。
研究團隊利用同時兼具高亮度/高能量解析/高顯微力的台灣「三高」同步輻射光源,成功
觀察到可以利用乘載二維材料的鐵酸鉍(BiFeO3)鐵電氧化物基板,能有效地在奈米尺度
下改變單原子層二硒化鎢半導體不同區域的電性。吳忠霖教授表示,相較以往只能利用元
素參雜或加電壓電極等改變電性的方式,本研究無需金屬電極的加入,為極重大的突破。
這項研究利用單層二硒化鎢半導體,與鐵酸鉍氧化物所組成的二維復合材料,展示了調控
二維材料電性無需金屬電極的加入,就能打開和關閉電流以產生1和0的邏輯訊號,這樣能
大幅降低電路製程與設計的複雜度,以避免短路、漏電、或互相干擾的情況產生。此外,
由於二維材料的厚度極薄,能如同現今先進的晶圓3D堆疊技術一樣,透過堆疊不同類型的
二維材料展現不同的功能性。
研究團隊說,透過這項研究成果,未來若能將此微縮到極限的單原子層二極體組合成各種
積體電路,由於負責運算的傳輸電子被限定在單原子層內,因此能大幅地降低干擾並能增
加運算速度,預期可超過現今電腦的千倍、萬倍,而且所需的能量極少,大量運算時也不
會耗費太多能量達到節能的效果。
科技部表示,這項研究成果將對數位科技發展帶來重大的影響,也許手機充電一次就能連
續使用一個月,而以現階段積極發展的自動駕駛汽車來說,如果所有的感測、運算速度都
比現在快上千、萬倍,行駛霹靂車再也不是夢想。
https://goo.gl/Qtz74D
作者: yaolling (Felitsa)   2018-11-23 07:49:00
看到TMD不爭氣的邪笑
作者: lavenderktyn (我是男生)   2018-11-23 08:36:00
Z方向上的0.7nm 跟人家XY方向上的3nm比不是怪怪的嗎
作者: thewid (THEWIND)   2018-11-23 08:55:00
3nm不是xy方向的3nm 現在鰭式不是都看等效嗎?
作者: acomi002 (考運哥)   2018-11-23 08:55:00
先觀望
作者: jason222333 (發呆)   2018-11-23 08:56:00
就是可以做更薄的意思嗎?
作者: ljsnonocat2 (平凡是幸福)   2018-11-23 09:12:00
感覺記者的理解力怪怪的 厚度跟長度分不清
作者: rexptt (rexptt)   2018-11-23 09:34:00
作者: xiemark (aisinjuro)   2018-11-23 09:43:00
之前開發SiGe的HBT,中間Base層厚度非常難控制,導致HBT的Beta在wafer上差異太大。單層不知如何控制?
作者: lovebridget (= =")   2018-11-23 10:01:00
老闆:很好很好 下去領22k
作者: lovemost (螃蟹)   2018-11-23 11:12:00
阿咧,我真的看不懂
作者: goodboy98 (JimmyQ)   2018-11-23 13:38:00
這以前有跟老師討論過,跟我認知的差不多
作者: Rylix (星流)   2018-11-23 14:34:00
開發到量產會不會良率很難提高這也太精準
作者: jjvh (官人)   2018-11-23 15:41:00
TMD二極體說能用一個月電量是怎樣,IC又不是二極體主導
作者: gp61g42ji31 (腳印)   2018-11-23 16:50:00
翻譯:請給我肝臟
作者: z2243390 (infinity)   2018-11-23 16:54:00
上nature的paper 還能被鄉民靠杯
作者: cchsiao (cchsiao)   2018-11-23 18:02:00
樓上看清楚,是自然通訊雜誌,和nature比?impact factor就差好幾倍了,是要比什麼?
作者: yeeeeouo (爐山生龍Ba)   2018-11-23 18:10:00
看起來是單層WSe2的PN junction device ,製程上問題爆多的...
作者: teleportcat (轉瞬為喵)   2018-11-23 18:24:00
厚度?
作者: jumpout (我跳!)   2018-11-23 18:58:00
nature communication 和nature差多了
作者: chencjj (神骨雞好好吃)   2018-11-23 19:30:00
作者: youkiller (人生海海)   2018-11-23 21:32:00
點數差一半但還行辣
作者: nctubd (bd)   2018-11-24 00:27:00
只是發一篇要繳15萬台幣就是了
作者: john0302 (k k k )   2018-11-24 00:41:00
我只相信GG的研發 才能量產 其他都是理論派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