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在台灣建、擴廠的錢都投資到歐美去了

作者: container (container)   2017-02-04 18:10:24
每逢大選的時候常常可以看到新聞報導說:在某個造勢場合,半導體大老闆放話若某人當選,要在地方投資數百億建廠,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就業機會。
當初看到這種新聞,心裡總會想說都丟了這麼多錢下去,怎麼GDP還是上不來,薪資水平還倒退?現在 好像有了答案...
投資的錢都花在整廠建廠服務(包括無塵室、機電工程)、半導體設備的前段、後段製程(包括刻蝕機、離子注入機、薄膜生長設備、氧化爐、LPCVD、退火爐、清洗機、單晶生長設備、CMP設備、封裝設備...等各種工具機)。
但很不幸的, 這些工具及製造設備90%都是向ASML、AMAT與TEL等歐、美、日大廠所進口購買, 也就是說這數百億的投資都成為歐美廠商的營收,而不是成為台灣 工程師的薪資或是台灣設備廠的收入。
打個比方吧,就好像一間餐廳說要做出好吃的炸豬排丼飯來大發利市, 結果煮丼飯用的鍋碗瓢盆、瓦斯爐、店內裝飾 甚至連里肌肉米飯,全部都是用外國貨, 偏偏丼飯又是平價小吃賣不了幾個錢 ,結果是獲利都貢獻給他人。
設備的功效反應在財務報表上就是折舊費用, 然後這些折舊費用又進到了製造成本。
早期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頗為迅速,IC設計、晶片製造及封裝測試等領域均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半導體裝備與材料卻存在短缺, 台灣的前端製造設備廠商規模都很小,佔有率低,產品也低階, 一些重要的機具仍然要依賴歐美日進口。
這應該就是台灣經濟停滯20年的原因吧? 你們覺得呢
作者: j199104 (蟲蟲)   2017-02-04 18:14:00
歐美買電子消費產品的錢又給了亞洲製造廠了,你說這筆帳怎麼算?
作者: taipoo (要成功要積極)   2017-02-04 18:19:00
台灣的盤仔很多!
作者: w9103 (Charlie)   2017-02-04 18:19:00
排版一下
作者: IceSword (中肯哥)   2017-02-04 18:27:00
製造電子消費產品像iPhone給亞洲工廠的利潤比重才一點點
作者: iamsosmart (朗月誦讀山海林)   2017-02-04 18:28:00
這是新聞?
作者: ZXCWS (兩分銅幣)   2017-02-04 18:29:00
要玩半導體設備 很燒錢的 台灣也沒幾家玩得起不過還是有少數台灣自產高階設備 雖然也被ASML收購了
作者: Hateson (曾經滄海難為水)   2017-02-04 18:31:00
你應該問為何前段設備都是歐美?
作者: spencer222 (ddd)   2017-02-04 18:57:00
跟你講一件事...自己玩設備開發更燒錢然後大概開發成本有30%是被貪汙掉的相信我...不唬爛...現在光耗材就A成這樣重點是 你還不知道做出來能不能用XD
作者: konichiwaman (摳你雞蛙)   2017-02-04 19:00:00
你可以去看蓋一個廠需要多少協力廠商
作者: ZXCWS (兩分銅幣)   2017-02-04 19:05:00
三星美光也無法自產設備 你單靠自己做 一燒錢 二也無法賣其他客戶 若三星製程機台自產 台積聯電會買嗎 成本怎麼回收
作者: container (container)   2017-02-04 19:19:00
機台自己做是沒辦法的,但是國內沒有完整的供應鏈廠商可以採購 才是依賴 外國的原因
作者: luche (luche)   2017-02-04 19:20:00
去看公司財報自己猜啦
作者: s860134 (s860134)   2017-02-04 19:24:00
甚麼都要自己做 以為自己是中國還美國...XD每次看到有人在羨慕國外的XXX產業好成功,台灣怎麼沒有
作者: luche (luche)   2017-02-04 19:25:00
裡面有員工薪資支出部分 扣除高層跟外國員工應該不難發現一些問題
作者: s860134 (s860134)   2017-02-04 19:26:00
觀光醫療製造晶圓生技資訊金融新創 甚麼都要做都要第一名
作者: mart9266 (MART)   2017-02-04 19:30:00
就算甚麼都做第一名 錢也不會分員工
作者: Hikkiaholic (= =a)   2017-02-04 19:35:00
投資本國也沒用啊 也是給別人 不是給你最後的個體是個人 給同國其他人有啥用
作者: SkyFee (迷你天天)   2017-02-04 19:37:00
難道要在台灣嗎= =
作者: atpx (秋雨的心情)   2017-02-04 20:31:00
自己怎麼做? 光建廠就被環團抗議到死
作者: Edaw (Wade)   2017-02-04 22:06:00
這就是產業鏈阿!比較利益懂嗎? 給擅長種田的種田 擅長打獵的打獵
作者: Simonfenix (Livingfailure)   2017-02-04 22:18:00
1.台灣的材料技術不太好 2.台灣的整合技術也不太好
作者: Lubuw (傲視人間笑紅塵~)   2017-02-04 23:19:00
光協力廠商就不知道養活多少家庭了...
作者: asiguo (PositiveWeiwei)   2017-02-04 23:42:00
設計到製造發展得不錯就很好啦
作者: Urgot (烏爾加特)   2017-02-04 23:57:00
自製應該無法,國際大設備商能像lam一樣在台灣成立組裝廠就不錯了,加減賺一點
作者: NicolaiGedda (Nicolai Gedda)   2017-02-05 00:04:00
先搞清楚,這些廠商都是從90nm之前就投入的現在跳進去是要當砲灰嗎?
作者: qazwsx176 (很重要嗎)   2017-02-05 00:05:00
台灣老闆每個都說要到美國設廠,讓他們嚐嚐美勞的厲害
作者: ab304044 (文西西)   2017-02-05 00:12:00
菜才有這種想法 設備有折舊 就是看你多會賣生產出的產品來獲取利潤反而可怕的是原材物料 永遠都有bom cost 所以永遠無法折舊消失 也無法摳死盪到沒有
作者: qazwsx176 (很重要嗎)   2017-02-05 00:21:00
除非砸大錢併購,才有機會吧,我猜
作者: pf775 (pf775)   2017-02-05 00:35:00
台灣韓國都一樣吧 只會進口設備大量製造賺低端錢 景氣一波動就受重創
作者: cityhunter04 (無聊的乖小孩 )   2017-02-05 01:19:00
你說的那個人,剛剛救了日本的大公司耶!只會做代工,100塊裡面!只能賺20.30塊,只會越賺越窮……
作者: sammnbv (benoit)   2017-02-05 03:41:00
沒這麼高 0.5% 而異
作者: nightwing (內觀自心)   2017-02-05 07:19:00
大老闆賺錢 當然就是要擴廠啊 怎麼會跟員工分紅呢
作者: oldchang1205 (...)   2017-02-05 07:21:00
這真是鬼扯的見解 從標題到內文都一樣科技業不管是擴廠或者員工薪資福利算是貢獻台灣經濟發展很大了 但問題是台灣大部分企業和工作還是集中在中小企業和服務業 薪資水準多半也很慘中小企業無法成長和服務業無法提高獲利 這才是台灣經濟停滯的主因 光靠半導體廠擴廠 杯水車薪啊
作者: bolzton (secret)   2017-02-05 07:47:00
飛機潛艇半導體設備都要自己做 台灣人是神嗎?
作者: bbbcccddd2 (沒人要的)   2017-02-05 09:02:00
飛機潛艇半導體設備都要自己做 美國人是神嗎?
作者: s860134 (s860134)   2017-02-05 09:33:00
樓上 差不多阿
作者: tanted (為何世界會那麼不單純)   2017-02-05 10:19:00
台灣人口 資源 土地和美國差距盛大 不可能樣樣自己來
作者: bbbcccddd2 (沒人要的)   2017-02-05 11:21:00
我上一間在漢微科,都可以成功打入了,缺的是國家的扶植跟民間的資金,台灣人還不想想以後的退路,真的是很慘
作者: eb5137d (eb5137b)   2017-02-05 13:47:00
ASML是荷蘭商吧 但台灣想走計劃經濟就有可能賭錯想想兩兆三星和WiMAX。沒有那種我選的就一定的這種事就算是國家傾全力扶植也一樣
作者: p1227426 (詹)   2017-02-05 15:10:00
你穿衣服 需要自己種麻 養蠶 針織嗎
作者: FESTUM (邪影)   2017-02-05 16:12:00
可是現實中賺錢的INTEL 三星也不是自做設備 因為用買的比自己做更便宜風險更低 資本主義更多合作更多專精才能賺錢什麼都想自己做 不尊重專業反而是台灣眾多傳統小公司的想法 註定一輩子成長不大
作者: container (container)   2017-02-05 17:45:00
有人誤會了 不是指同一間公司自己做設備 ,而是說 台灣少有 其他的廠商能製造設備。
作者: transistopia   2017-02-05 17:46:00
很多人陷入品牌迷思,做品牌非常困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