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組AMOLED國家隊?業界人士:為時已晚

作者: MacBookAir1 (麥克書空氣一號)   2016-09-05 01:19:51
直接講結論
台灣應該就既有的LCD技術底子
繼續研發大尺寸背板的LTPS技術, 或是郭董的夏普 IGZO 技術的再精進
加上被動式光源的QLED背光 (無CF) 持續在TV市場領先
手機應該以主動式光源的小尺寸 LED display 去研發
不需要去追逐一定會被淘汰的AMOLED技術, 騙騙一般股民的錢可以
但是終究無法與三星拉近技術距離
(對技術有興趣的看下面)
作者: solarcells (太陽能電池)   2016-09-05 01:26:00
推一下
作者: hsiung9 (熊九)   2016-09-05 01:28:00
LTPS能做大嗎?六代廠後就上不去了IGZO可能性還比較大,問題是台灣這塊超弱,只能看夏普能不能有技術..
作者: bylanzong (旅行)   2016-09-05 01:31:00
好文~MicroLED 靜電轉印方式如果能量產 那板塊會變嗎?
作者: Dalapa (這個ID用了15個年頭)   2016-09-05 01:33:00
專業
作者: damm (Anubis)   2016-09-05 01:50:00
看不懂,不過給推了
作者: bowen0618 (記得當時年紀小)   2016-09-05 02:14:00
為何QLED不需CF? RGB QLED都有,但但沒CF還是混色呀?
作者: brightest (fff)   2016-09-05 02:14:00
難得在這個版可以看到全看不懂的文
作者: MeiHS (囧)   2016-09-05 02:15:00
看不懂 反正先推
作者: brightest (fff)   2016-09-05 02:17:00
那如果要做到flexible 除了amoled可以用別的嗎?
作者: bowen0618 (記得當時年紀小)   2016-09-05 02:22:00
然後長micro LED為何要在玻璃上?又不需要背光,基板就
作者: bylanzong (旅行)   2016-09-05 02:23:00
回樓上 目前看來就micro LED了
作者: bowen0618 (記得當時年紀小)   2016-09-05 02:23:00
不用是透明的,磊晶溫度就不用卡在玻璃轉移溫度的限制
作者: bemyself0 (小痞子)   2016-09-05 02:24:00
專業給推
作者: agamonnon (我用食尚玩家意淫)   2016-09-05 02:40:00
不錯唷
作者: RevanKai (ChaoSole)   2016-09-05 02:51:00
看懂了,但是政府高層跟老闆們不懂也沒用啊QQ
作者: freez   2016-09-05 06:36:00
給推 ...比ㄧ堆面板鍵盤專家強多了...
作者: mmarty (豬頭)   2016-09-05 07:29:00
專業推
作者: ccxccr (什麼都不知道)   2016-09-05 07:46:00
強者的解釋
作者: faniour (å®…å®…)   2016-09-05 08:07:00
QD目前製程溫度不能超過120-150度,超過直接死R QD的QY低的可憐低溫製程用時間換,但是加熱越久QY越低......5%的QY背光是要亮到漏光嗎....有背光的QLED還是需要CF,自發光的QLED比OLED的壽命還要悲劇
作者: xyz30317 (喵天使)   2016-09-05 08:13:00
只是想從政府手上騙錢而已 看看癌董拿100億研發出什麼
作者: faniour (å®…å®…)   2016-09-05 08:15:00
無鎘的QD跟現在說OLED長壽的藍光一樣Coming soooooooonQD需要分散介質維持尺寸安定性,這東西問題很多不用當神看,已經喊很多年了覺得看不懂的人....其實不是你們的問題
作者: cchieh (吃飽太鹹)   2016-09-05 08:20:00
不推不行,看了一堆不懂的人寫的文,終於出現一篇專業的了
作者: amethystboy (紫晶男)   2016-09-05 08:26:00
是在專業什麼啦 XDD
作者: zomzom (小雞)   2016-09-05 08:26:00
推 簡單來說要換技術不要追OLED了
作者: darote   2016-09-05 09:09:00
真正利潤高的一定不是AMOLED
作者: antimen (ant)   2016-09-05 09:47:00
開始信你了
作者: Baggio1125 (一體兩面)   2016-09-05 10:28:00
某廠已經不做IGZO了...
作者: unwoman   2016-09-05 10:32:00
感覺好強
作者: cajole145 (丹丹)   2016-09-05 10:38:00
分析得很正確…但台灣廠商材料演進有點弱…怎麼跟日韓玩?
作者: psychicaler (MOCVD)   2016-09-05 11:11:00
低溫磊晶有長速成本,高熔點玻璃你還得考量吸收項
作者: robler (章魚丸)   2016-09-05 11:28:00
等到有錢賺再來做哪裡來的及 等做出來都殺到見骨了
作者: Baggio1125 (一體兩面)   2016-09-05 12:31:00
重點是換技術也需要投入資源 以現在面板廠跟其供應鏈的資源真的是頗難 簡單說就是沒錢
作者: FindScarlett (尋找郝思嘉)   2016-09-05 12:43:00
QLED雖說是無機物,但還是很不穩定,怕熱,不見得比AMOLED有優勢比較明顯的優勢應該只有色域...
作者: bigmac5566   2016-09-05 12:44:00
怕濕怕熱 QD哭哭
作者: pinkowa (pinkowa)   2016-09-05 12:52:00
推 量子點光源 還有發展性嗎?
作者: lagrima611   2016-09-05 13:08:00
淚推專業文!!!
作者: Argos (Big doge is watching u)   2016-09-05 13:34:00
快推 看不懂惹
作者: locklose (允)   2016-09-05 14:07:00
作者: kinoe (殺手)   2016-09-05 15:54:00
這專業!
作者: jasontmk (牧羊犬~~~)   2016-09-05 16:48:00
蛋塔的腦袋就是這樣啊~ 別再北七了
作者: yvmi (鞭策自己社社長)   2016-09-05 17:24:00
專業
作者: yichengchu   2016-09-05 17:35:00
推專業文@@
作者: rcak801 (阿常)   2016-09-05 17:39:00
LG OLED TV 是白光+CF沒錯 但並不是LCD…LED磊晶也不只是溫度而已 基板晶格跟發光層不匹配怎麼長要是可以不用在特別基板磊晶 拿個玻璃就可以長 那絕對是下一個諾貝爾獎了吧
作者: psychicaler (MOCVD)   2016-09-05 18:07:00
直接舉證破了原PO對玻璃的幻想,舊版水平MO的石英liner在長完一個GaN buffer後拿出來,外表是黃橘色的真想長,得用其他技術長一個過渡層,類似graphene
作者: faniour (å®…å®…)   2016-09-05 18:25:00
晶格不匹配磊出來的defect不會爆多嗎?
作者: psychicaler (MOCVD)   2016-09-05 18:28:00
可接著磊晶長GaN
作者: faniour (å®…å®…)   2016-09-05 18:29:00
QD的QY如果是B>R>G, 怎麼用B激發出一樣強的RG?
作者: psychicaler (MOCVD)   2016-09-05 18:29:00
再補充一點,graphene會吸可見光,不適用LED
作者: faniour (å®…å®…)   2016-09-05 18:30:00
所以要先有適合的buffer layer, 然後期待低溫製程....
作者: psychicaler (MOCVD)   2016-09-05 18:46:00
原PO的低溫製程是指玻璃以上全部~囧
作者: smallstan (屎蛋<STAN>)   2016-09-05 21:12:00
完全同意,小弟目前在imec,聽學長說OLED研發方面只會越放越少,理由與內文大同小異,所以不太懂台灣成立國家隊的用意,只怕又是拿來敲政府一筆預算,到時沒成果又是全民買單,話說成立國家隊當天,有人說群創高層完全不曉得有國家隊這回事…
作者: Narcissuss (太神拉~)   2016-09-05 22:28:00
基版要用玻璃以外的通通不用討論了吧
作者: xyz30317 (喵天使)   2016-09-06 00:10:00
包子只會摳斯盪 背後老闆連OLED/IGZO都不懂差異 給牠進國家隊多一個分錢的?
作者: NicolaiGedda (Nicolai Gedda)   2016-09-07 01:03:00
用低溫能"磊晶",要原子乖乖站在對的位置,真的是諾貝爾等級的東西
作者: faniour (å®…å®…)   2016-09-07 06:03:00
整篇就是充滿不精確的描述跟技術上的問題把給種prototype 概念串在一起幾種然後被幾個人推崇@@OLED的亮度一樣一直再拉,沒有立即性的突破主要還是卡在3種顏色的發光效率跟壽命不同QD在技術上很多地方跟OLED一樣,自發光的QD差不多就是替代OLED發光材的概念講的像神一樣就搞笑了QD元件的安定性問題也不少......要做到高亮度的面板,RGB三者需要的照度不同以OLED來說藍光是問題,均勻調合的光色難度高換成其他自發光材料同樣也要走過這一段眼睛對RGB敏感度不同,RGB三色強度壽命也不同做成面板三者的decay要相當才不會色偏
作者: miumiukoko (miumiukoko)   2016-09-08 00:30:00
看不懂,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