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為何台灣不能出現制霸性的智慧產業

作者: alertalert (我需要突破)   2015-09-20 11:22:27
以下節錄彭明輝老師的看法,
美國會成為全球消費品市場的技術創新領袖,是因為她有戰後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可以
主導全球標準的制定和專利的審查,從源頭控制戰略制高點。其次是她有政治、軍事與電
影工業共同支撐出來的「高科技」品牌形象。此外美金是國際貨幣兌換基準,可以用它去
支撐華爾街高風險高獲利的金融市場──當美國金融體系出亂子時,可以叫全球投資者和
消費者一起買單。這些條件與優勢,都是其他國家不可能有的。
另一方面,歐陸國家也不願意在新興消費品市場裡跟美國爭龍頭地位,因為它是建立在不
符合歐陸國家社會發展目標的基礎上:嚴重偏袒資方的稅賦與專利制度,以及偏袒少數人
的知識經濟;其代價是犧牲中小企業與技術工人的發展空間,以致製造業衰退,底特律破
產,很多美國人的生活水準像新興國家或第三世界國家。
矽谷只有一個,全世界不可能有第二個,這不是因為美國人比較聰明,而是因為她有前述
全球獨有的條件,以及另外一個附加條件。美國擁有全球最多元的先進產業與武器系統,
可以吸納各種天馬行空的創意,將它們變成有市場價值或軍事價值的技術;而其他國家卻
只能把這些創意當作沒有市場價值的純學術研究。在前述各種條件下,美國才能夠以充裕
的經費支持大學裡千奇百怪的各種研究,並吸引全球最頂尖的人才去留學、工作。
缺了上面任何一個條件,矽谷就沒辦法聚齊全球最頂尖的人才和最豐沛的創投基金,將各
種創意與發想一棒接一棒地加工、整合,直到被產業化。因此,以色列矽溪(Silicon Wa
di)雖然號稱是全球第二大高科技創新重鎮,實質上也只不過是加州矽谷的海外分部而已
。以猶太人的富有和聰明,都只能附屬於加州的矽谷,你就知道高科技創新產業的背後是
政治、軍事、經濟與金融的霸權,它根本是一個極端不公平的戰場,絕非只是人才與資金
的較量。[2] 而不自量力的代價,絕對是很痛苦的。
芬蘭為了Nokia的豪賭而付出慘痛代價,三星的弊端則讓韓國人痛苦不堪。台灣的兩兆雙
星只不過是附屬於美國企業的廉價供應鏈,使得台灣從日據(日治)時期的「香蕉共和國
」變成美國經濟殖民下的「蘋果共和國」,每年要繳交巨額的專利授權和更新代工設備,
以換取微薄的毛利,技術升級的空間被嚴重地壓縮,隨時有被後進國家取代的危險。
新興消費品市場真的是一條適合台灣走的路嗎?繼續跟隨美國的腳步去發展生物科技產業
與穿戴式裝置,下場會不會重蹈Nokia、三星和兩兆雙星的覆轍?
德國很清楚自己的現實條件和社會發展目標,儘管她擁有汽車、錄音機、電視、數位電腦
、直升機、阿斯匹靈、口服避孕藥、影像掃瞄器、信用卡晶片、和MP3格式等發明的能力
,以及全球最強的製造業出口能力,她還是選擇避開美國專擅的新興消費產品市場,而主
攻汽車、工業設備和醫療設備等生產財,以及工業原料、醫藥和商用軟體市場,以便在傳
統的技術優勢上添加新的創意,並兼顧研究人員的知識與創新,和技術工人的特長。
其次,德國、瑞士、荷蘭和瑞典的龍頭產業絕大部分跟精密機械脫不了關係,因此公司可
以利用上百年累積的專業知識和技術(know how)去提升一般工程師的生產力,整個產業
鏈裡的工人也必須要發揮高度的手工技巧,以便配合研發部門做出高精度、高品質、能忍
受惡劣環境的產品,這也使得工人的潛能與附加價值一併被提升上去。因此,這些萊茵體
系的產業不只是研發與創意密集,也同時是知識密集,和工匠技術密集,從天才、幹才到
巧匠都有一展長才的空間。
此外,耐久財與生產財的系統性能是需要零組件和子系統的高度配合,因此不只終端的系
統產品是研發導向的高技術、高單價、高附加價值,她的零組件供應商也會被迫必須交出
高品質、高技術、高附加價值的產品,因而帶動整個產業鏈的技術和毛利向上發展,甚至
逼得連零組件供應商都必須要轉為研發密集的型態。這使得整條供應鏈都是技術導向而非
成本導向,也使得這些企業既有能力忍受較高的勞動力成本,也不會輕易地外移到成本較
低的國家。
對比下,消費品市場的價值鏈往往集中在擁有品牌與專利的母公司手中,其他供應商的毛
利低且技術層級不高,因而對社會總體生產力的提升貢獻有限,還很容易造成供應鏈的外
移,以及產業空洞化。所以,底特律破產了,德國的傳統企業卻持續升級而很難被新興國
家取代。
作者: jimmy811007 (kavo)   2015-09-20 11:28:00
彭明輝先噓跟我想的那篇不一樣,sorry推回來
作者: dream1124 (全新開始)   2015-09-20 11:37:00
推, 說的不錯啊
作者: riskman (risk manage)   2015-09-20 11:41:00
HTC一開始成功 就不是這篇說的美國主導
作者: jimmy811007 (kavo)   2015-09-20 11:42:00
的確,台灣要拼這種比壓成本的產業是注定幹不過大國的
作者: riskman (risk manage)   2015-09-20 11:43:00
產業都知道這些吧.. 然後呢?? 彭明輝還是繼續寫這種文哄哄他教出來不懂事的大學生 還可以
作者: sheepxo ((羊臣又))   2015-09-20 12:04:00
德國VW才剛被美國抓到環保測試作弊
作者: straggler7 (straggler)   2015-09-20 12:15:00
錢+市場就是關鍵,所以對岸才會扶植一堆世界前三大
作者: aaaplay (殘念)   2015-09-20 12:23:00
廢話一堆
作者: kuoll (kuoll)   2015-09-20 13:35:00
廢話歸廢話 他的結論跟前幾篇版友的結論已有落差 至少不是只歸咎於教育或創意等單一答案
作者: MrRedHair (紅毛)   2015-09-20 13:52:00
其實就是想說台灣要專注於其他產業 別掉進美國的產業模式裡
作者: gowaa (囧mmmmmmmmmmmz)   2015-09-20 16:38:00
說了一大堆對台灣完全沒幫助的話... 那台灣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