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台灣的自動化設備廠有哪些?

作者: gatsu (william)   2015-07-08 22:43:08
※ 引述《gatsu (william)》之銘言:
: 雖然這篇文章已經有一陣子了,不過因為標題看了讓我有點感慨
: 想想還是花些時間給你一些資訊:
: 台灣的自動化設備產業,以工具機產業較為成功
: 友嘉,台中精機,東台,恩德,亞崴,程泰,瀧澤等(均是上市公司)
: (上銀不算是自動化設備產業,也不算工具機製造商
: 但上銀的產品被大量應用於工具機產業,因此被列為工具機產業)
: 某些工具機廠商也有開始轉型做電子產業設備
: 如東台與恩德這幾年在PCB鑽孔機成型機產業攻城掠地。
: 電子產業機械設備則與產業起伏有直接關係
: 面板產業的設備商已經淒慘很久了
: 曾經大鳴大放的由田,宏瀨,均豪,東捷,晶彩(上市櫃)
: 目前剩下均豪與東捷還維持穩定的狀態
: 更有更多中小型的面板設備公司營運不良
: 半導體產業的設備公司,除漢微科(半個外商)以外
: 還有世禾(清洗)和日揚(真空)算是比較成功的設備商
: 其餘均為後段製程設備,本土廠商目前並無法導入前段製程設備
: 另外可以一提的是均華精密這家由均豪分割出來的半導體設備公司
: 算是國內少數自主研發的半導體設備公司。
: 後段封裝設備則廠商相當多,包含久元電子,博磊、禾宇,旺矽與大量中小企業。
: PCB產業則廠商相對較多,並且許多競爭的公司
: PCB曝光機如志聖,川寶與許多較小型的公司,由於PCB曝光為1:1的曝光
: 因此CD尺寸與機械設計差是許多台灣公司能夠進入的市場。
: 檢測設備廠商也是相當相當多,競爭也相當激烈
: 光學檢測如致茂,德律,牧德,亞亞科技與大量的小型廠商。
: 值得一提的是致茂這家公司,產品相當多元,算是台灣設備產業中比較俱有特色的
: 還有一個產業是叫特別的設備產業,雷射加工設備產業
: 這個產業聚落很小,但供應鏈一應俱全,廠商通常規模不大
: 目前台灣尚未有專業雷射設備廠商達到可上市的規模
: 但許多較大型的設備廠商也”兼做“鐳射設備如均豪,東捷,盟立等
: 在設備產業這些年來,很深的感觸是台灣的設備商真正深入研發技術的真的有限
: 很多設備商是走在韓國,日本,歐美後面的,一有終端使用者希望找較便宜的替代方案
: 讓設備商嘗試做出可以替代的設備是一個常態,而機構工程師與電控工程師
: 許多人的工作是,嘗試找到便宜但堪用的零部件,然後進行系統整合。
: 當然有部分公司持續在進行自主研發,如有家公司東遠精技,專精於網印設備
: 或有家公司叫嘉原科技,自主開發原子力顯微鏡等。但比例還是不夠高
: 我期待看到更多的設備商自主研發新的製程技術,而不是花費大量的精力
: 只是做出Me Too的產品,用價格優勢取代外國的設備,而非提出某種創新技術
: 你可以在下面網站找到許多設備商的資訊:
: 電子設備協會
: http://www.teeia.org.tw/
: 自動光學檢測聯盟
: http://aoiea.itri.org.tw/
: ※ 引述《patrick0418 (PATRICK STAR)》之銘言:
: : 各位前輩大家好
: : 小弟四大碩機械
: : 先前有使用過c++ & LabVIEW
: : 對機台設計頗有興趣的
: : 想請教大家台灣有哪些比較大規模的自動化設備開發的廠商
: : 有些大公司好像會自己養設備開發的團隊
: : ex. 和碩 台達 鴻海 上銀等等
: : 有沒有專門在做自動化設備開發的廠商啊?
: : 麻煩請大家提供一些名單
: : 謝謝大家的回答
: : 感謝
最近剛完成光電週活動,加上客戶的一些案子推展的情況,在設備產業這些年來,有點感
觸想抒發一下。
今年的光電展有三大特色:第一,規模特別小。光電展今年的光電週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小
的,大概只有南港展覽館四樓的一半不到。當年,光電展可是是世貿一館塞滿還不夠,奇
美友達都各佔據了巨大的展館,設備商與材料商也是百家爭鳴,當年的光電產業,是今年
的光電慘業。當然有些朋友表示,光電週之所以萎縮的原因,在於各式主題展分家的原因
,例如八月底觸控展,十月的雷射展,甚至太陽能光電展等,這些展的參展廠商,在以往
都是光電展的重要廠商,現在許多廠商則不展出光電展,而選擇其他主題展去展出。而光
電週不僅規模縮小,連展出的產品許多也跟光電搭不上關係,工業用的手工設備,3D列印
等(好吧,3D列印勉強算的上,但是僅止於粉末雷射燒結,但是一堆樹脂固化做玩具的3D
列印設備,算什麼光電?) 第二,大型設備商不參加。以往,光電展會是設備商的兵家
必爭之地,每年推出新的設備,強調產能與精度提升等等,今年設備商缺席的情況很顯著
,均豪,鈦昇,東捷,盟立,川寶無一參加,最大的大概就屬於元利盛了,但展出的機台
與過去沒什麼差別,而外商設備部分,常見的奧寶,茂太(LPKF)都沒有出現,剩下剛取得
代理的長鴻展出相關Precitech加工機“型錄”等等。最後,中國廠商比例增加,今年的
中國廠商已經快要佔據整整一排空間了,明年大概會達到1/3,隨後也許會達到1/2以上,
這代表著許多跡象,問題,與結果。
講完光電展,講一下現在設備產業的現狀,我覺得現在的設備產業是“吃不飽但餓不死”
的狀態,需要注意喔各位,我講的台灣設備業講的是“自主開發設備的公司”,像是ASML
,AMAT,LAM,KT 這些外商,都是一直往前進的,我比較不擔心,我憂心的是台灣自主開
發自動化設備的公司。最近有客戶向我表示,要開發某高階機台,表示終端客戶很大,會
很有潛力。但我第一個問題,製程需求是否已經了解?答案是不是很了解,第二個問題,
是否有資金?答案是沒有資金,需要向政府申請,第三個問題,是否打算自行開發製程?
是否要找研究單位合作?答案是不打算自行開發,因為開發要花很長時間和金錢,也不打
算找研究單位合作,因為他們無法達到業界量產需求,最後打算去國外買技術,或者買模
組回來”都“。而這類客戶層出不窮,光是今年我就遇到三,四個類似的,有些是評估到
最後因為經費或某些情況放棄不做,有些是做了,但製程失敗,整個案子就胎死腹中。許
多設備商,抱怨大環境不好,抱怨大陸設備公司價格競爭,但沒有思考自己在做的研發究
竟是什麼研發?
逆向工程不叫做研發,去看國外半導體設備,嘗試抄襲做出更便宜的不叫做研發,純粹買
技術,(好吧,系統整合也算是研發,但是關鍵技術掌握在別人手裡)。台灣許多的設備
公司已經很多年沒有開發出創新技術了,漢微科這種公司大家覺得股價高技術好,但關鍵
技術是在美國開發出來的,許多台灣公司的研發團隊,不搞技術,搞的是量產規模經濟,
搞的是管理會計原則,而當我詢問他們有沒有打算開發新技術,竟然有許多公司表示,今
年度沒有這個打算,主要的要求就是降低成本!這是多麽可怕的現象和趨勢,也是台灣設
備商的悲哀。我了解我身處在自動化產業,想協助自動化產業提升,但看到這些現象,越
覺得台灣自動化產業已經快要走到一個盡頭。
作者: duser ( )   2015-07-08 22:47:00
推!!
作者: popptt   2015-07-08 22:52:00
push
作者: orange1204 (科科)   2015-07-08 23:07:00
推一個 小弟最近正在思考要不要走向自動化設備...
作者: db (拉嘉洛)   2015-07-08 23:28:00
推 人才都去顧設備了
作者: UltraKill (PbQ)   2015-07-08 23:37:00
真的,去本土設備商不如去顧設備
作者: JF5385 (塵翼)   2015-07-08 23:44:00
作者: damm (Anubis)   2015-07-09 00:05:00
還真了解內情~
作者: command3 (砲哥)   2015-07-09 00:28:00
現在台灣本土的設備業工作真的是原po所講的那樣
作者: orangeterry (bghnbytnytn)   2015-07-09 00:37:00
我最近在找工作,本土設備商真的都這樣,看到那薪水不如去工廠端還比較好
作者: WenliYang (羊蹄嘟)   2015-07-09 09:57:00
不研發 用"都"的 不開發新技術 我還以為在講整個科技業
作者: aric1985 (joke)   2015-07-09 23:11:00
本土設備商都要睡客戶無塵室;看看鴻機,看看義發,看看動捷
作者: jaysn (天空漸藍)   2015-07-09 23:40:00
大推此篇 希望原po常發文章
作者: tonbolin (湯包)   2015-07-10 10:04:00
淚推,鬼島老闆,有錢沒膽
作者: imeuswe (掰)   2015-07-10 23:01:00
的確是有這個傾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