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聯電宣明智投資力挺 紮根微投影,晶奇光

作者: exponential7 (臺科萬歲)   2013-12-08 09:23:38
聯電宣明智投資力挺 紮根微投影,晶奇光電十年苦盡甘來
十年前,晶奇光電是台灣唯一投入微投影技術的業者,不過市場實在太小,不斷燒錢,去
年更瀕臨倒閉。2012年,Google眼鏡問世之後,終於讓微顯示應用發揚光大,眾多台灣電
子資訊廠都找上晶奇,這家默默耕耘的小公司,終於走向苦盡甘來。
2012年的Google I/O大會上,創辦人布林(Sergey Brin)透過Google眼鏡的透明小方塊
,和飛船上的跳傘專家交換視野,全世界為之驚艷。地球的另一端──台灣,瀕臨倒閉的
晶奇光電創辦人吳世彬看到這項產品簡直要跳起來,這正是他苦心研發14年的技術:從一
個3立方公分左右的小液晶方塊中,看到完全不同於現有電子產品的視野。
Google眼鏡發表後,原本乏人問津的微投影技術忽然引領風騷,成為智慧眼鏡最關鍵的技
術之一。而台灣唯一深耕此項技術十年的晶奇光電,一夕之間成為兩岸三地電子資訊公司
爭相拜訪的對象。曾經燒掉數億元、忍痛裁員五分之四的吳世彬大嘆一聲:「天啊,機會
終於來了!」
這一年多,他不斷收到各界邀約,擔任微投影技術講座的講者,幾乎所有台灣資訊電子業
者,都搶著找他研究穿戴式裝置的研發概念。但不過是兩年前,晶奇光電還瀕臨倒閉,公
司裁員剩下10個人。
「我會永遠記得那一年農曆年後的感覺,」雖然現在情況已好轉,吳世彬想起當時,表情
仍然沉重。那是2012年的農曆年,因為微投影技術還是很「冷門」,一直找不到大眾化的
應用,加上微型投影機市場快速衰退,晶奇再也禁不起虧損。
不得已,吳世彬只能在農曆年後,忍痛解雇40多名員工,只留下10人左右,「那些同仁都
是老兄弟,心情真的很不捨。想著公司可能要收掉,真的好難過,」他說。
沒想到終於峰迴路轉,三個多月後的Google I/O大會上,「從天而降」的Demo秀掀起了全
球對智慧眼鏡的期待。Google採用台灣立景科技的微投影晶片,自行研發製成光學引擎,
「但有幾家業者能像Google一樣自行研發液晶微顯示器?市場打開了,我們的機會就來了
,」吳世彬說。
在孤獨路上走下去
雖然晶奇並未正式打入Google供應鏈,但它們一樣採用立景的晶片,2013年第一季就做出
了比Google眼鏡解析度還高的微投影顯示器,達到高畫質(1280╳720)顯示水準。7月,
正式出貨給中國業者。
微投影技術終於有機會走到大眾消費市場,這一刻,吳世彬等了15年。
15年前,他在克羅拉多大學實驗室第一次看到微顯示技術,感到驚為天人,這不是未來,
那什麼才是未來?2000年,他花了新台幣7萬5千元把技術模組帶回台灣,展示給他當時的
老闆、麗台科技董事長盧崑山看,這是他創業生涯遇到的第一位貴人,盧崑山贊助他第一
筆資金,成立新公司晶奇光電。
吳世彬把美國實驗室中的技術帶回台灣,供應國軍的長槍瞄準器,以及長庚醫院的微創手
術鏡頭,但市場實在太小,才兩年,就燒光了新台幣3600萬元。但他絲毫不想放棄,「我
相信這技術未來絕對大有可為。」於是他抱著厚厚的策略藍圖到處找創投,透過友人牽線
,找到了創業生涯中的第二位貴人──聯電董事長宣明智。
宣明智也非常看好微投影技術,聽了15分鐘的簡報,就乾脆地問:「OK,你要不要錢?」
吳世彬彷彿在沙漠中遇到甘泉,聯電的龐大資金,幫助他在這條孤獨的路上繼續走下去。
在此之後,吳世彬轉向當時剛起飛的微型投影機,會議室中還展示著它們設計的各款機型
。「微投影剛興起時,我們曾經好過一陣子,一年甚至有3億元營收,」他回憶,但敗就
敗在衝得太快,人力、研發、產品一下子投入很多,沒想到一陣熱潮後,微投影市場很快
下滑,好不容易有點成果,又重重跌了一跤。這些年來,晶奇燒掉的資金得用幾個億來算
,「現在算是雨過天晴,但那段黑暗時光實在是太久了,」吳世彬感嘆地說。
跨足自有品牌產品
到現在,全世界做LCoS顯示器(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矽基液晶)的廠商只有五
家,一家是日商,三家在美國,台灣就是晶奇光電。也因此,這一年來兩岸三地想要切入
智慧眼鏡的業者,全都曾和晶奇接洽,中國已經有好幾家業者下了訂單。「有多少人能像
吳總一樣,燒了十年的錢,還是堅持做這項大家覺得很冷門的技術,但是他終於等到機會
了,」一位IC產業資深人士說。
這一波熱潮,也推動著晶奇改變了營銷模式,過去是做好產品,找客戶來買,風險是不見
得有人買單,而且還收不到設計費。現在則是等著客戶上門,雙方溝通需求後,晶奇幫客
戶設計,設計完就下單,可多收一筆設計費,也減低庫存風險。
雖然兩岸電子業者都密集和他接洽,但吳世彬明顯感受到,中國業者在這波機會中「很敢
、很衝」,而台灣業者則相對保守,還是抱持「老二主義」,沒有做先鋒者的企圖心。吳
世彬分析,在中國十家業者有八家想做「手機眼鏡」,真正開始行動的至少有三分之一。
「它們有內需市場可支持夢想,隨便賣就幾千萬台,這讓中國業者有資源進行研發,」他
說,因此現在雖然只有晶奇擁有這項技術,但預計半年後就會有中國業者開始跟上,因此
他正秘密籌畫下一階段布局。
微投影技術終於有機會躍升主流,但等了太久的吳世彬,面對這次機會,看法相對謹慎。
「技術只是某個時段一時的流行,我們短期內在供應鏈至少有三年好時光,但長遠來看,
還是要走自有品牌的終端產品!」吳世彬指出。
明年開始,他要把裁掉的人力找回來,再募一輪資金,加碼投資獨門技術。雖然目前走的
模式是設計、供貨給客戶,但他其實還「留一手」,為的就是明年的自有品牌產品。吳世
彬知道,要做自有品牌和通路策略不是容易的事,但在千變萬化的科技趨勢下,卻是必行
之路。
http://ppt.cc/V57O
作者: yfchen1976   2013-02-09 13:07:00
宣明智投資的應是聯誠光電2009已解散
作者: howwong (永夜初晗凝碧天)   2013-02-09 23:30:00
這傢伙要用聯電頭銜用多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