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新聞] 僅1成8教師可全英語授課 怕反彈怕學生聽嘸

作者: zkow (逍遙山水憶秋年)   2021-10-18 16:31:53
※ [本文轉錄自 AfterPhD 看板 #1XRJ1_rZ ]
作者: zkow (逍遙山水憶秋年) 看板: AfterPhD
標題: [新聞] 僅1成8教師可全英語授課 怕反彈怕學生聽
時間: Mon Oct 18 16:29:49 2021
【雙語大學KPI化/上】僅1成8教師可全英語授課 「怕反彈也怕學生聽嘸」
聯合報 / 記者馮靖惠
2021-10-18 11:33
政府推動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推動大學全英語授課(EMI),不過,根據現行國
內EMI推動量能評估,目前國內一般大學專任教師可進行全英語授課的教師,僅占全體專
任教師18.62%,以台大為例,現行能夠直接在課表中,提供英語授課科目的教師約占2成3
。學者分析,就算有國外博士學歷,很多大學教師對英文授課能力仍不夠有把握,也擔心
上英文導致教學意見的分數變低,更對學生的英文能力沒有信心。
根據教育部調查,目前國內一般大學專任教師可進行全英語授課的教師占全體專任教師約
18.62%,約6900人;台大、成大、清大、陽明交大等11所國際重點領域學校的碩、博士班
全英語授課課程比率約占全校開課總數10%至30%;全國各大專校院開設全英授課(EMI)
比率平均更只有4.55%。
為了推動雙語大學政策,教育部設定的目標是,2024年至少20所大專校院英語課採全英授
課比率達30%以上、2030年至少40所大專校院英語課採全英授課比率達80%以上。
教育部進一步分析高教EMI推行挑戰,大學教師方面,無法依靠新進教師或外師成為EMI主
力,EMI課程專業訓練與支持系統與誘因待強化;學生方面,學校宜掌握學生入學前的英
語起點能力,且學生修習EMI課程的支持系統與誘因待強化。
「英文能力與英文教學能力是兩件事」
台大教務長丁詩同表示,台大教師有能力英語授課的大約是90至95%,不過現行能夠直接
在自己的課表中,提供英語授課的科目大約是占所有老師的23%;成大教務長王育民則說
,成大專任教師有超過六成以上是取得國外大學博士學歷,且每年開設超過800門英授專
業課程,老師在其專業上都具高度的學科能力,也都能勝任以英語來傳遞專業知能。
「老師的英文授課教學法,需要更多的討論和設計。」中山大學教務長林伯樵說,近幾年
有開EMI課程的教師比率大約20%,具國外學歷或本國博士但有國外博後經歷的教師約八、
九成。不過他也坦言,大部分老師的英文能力都還不錯,「但英文能力與英文教學能力是
兩件事」。校方開設EMI工作坊,進行培訓、認證和觀課等,也都納入教師的升等、評鑑
的加分項目。
林伯樵也坦言,校內教師過去長年是中文授課,要改成英文授課,不是只有語言改換,教
學方法也要改變,第一次備課會比較辛苦。老師也會擔心改成全英文授課後,「教學意見
分數可能會掉下來」,因為怕學生會覺得英文難以吸收。但經校方分析後,在教學意見分
數上,同一門課的中文和英文授課,教學意見的分數其實沒有太大差別。
私校工會:怕學生整學期「鴨子聽雷」
不少私立科大表示,大約四至五成的校內教師可以用全英文授課,不過意願上可能會更低
一點,因為如果鐘點費一樣,有意願上全英文的老師應該不多。
「老師能教,學生也無法聽懂。」遠東科大教務長謝盛文說,一般英文都有困難,更何況
各系要上的是專業英文,學校曾試行「餐飲英文」採全英授課,還是失敗。因為餐管系的
學生,普遍都有做外場的需求,所以教授「餐飲英文」,應該已經是符合他們學習動機的
一種方式,但是就算是這樣子,多數的學生還是無法接受口說,聽力勉強可以訓練,口說
就很難。
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說,教育部以經費補助引導大學增加全英課程並提升大學生英語能
力,立意雖然良好,但要注意的是,不是從英語系國家取得學位的師資就具備全英授課能
力,教育部也未公布具備全英授課能力師資的標準,不免令人懷疑獲補助學校的師資是否
真具備足夠全英授課能力。尤其私立科大學生平均英文能力相對落後下,學生若未具備足
夠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恐怕整學期都要「鴨子聽雷」,學習成效必定不彰。
教授:全英語授課 老師多是心理障礙
「我覺得是台灣老師對於英語授課有心理障礙,非語言障礙。」致理科技大學講座教授陳
超明表示,他最近在幾所大學(國立、私立及科大)談論全英語授課 (EMI),感覺大部
分是老師的心理障礙,並非是語言問題,一方面擔心自己英文沒有英語母語人士那麼好,
一方面擔心學生反彈(聽不懂、上課吃力),這些其實都是心理需要克服的障礙。
陳超明說,很多老師是有能力的,有時自己不知道,以為要像外國人講的那麼好,才能用
英文上課,「其實錯了」。他在美國的大學,或歐洲、香港等地,看到不少非英語母語的
人士,英文有點有口音,可是內容充實,上課精彩,學生也都聽得懂,即使在美國,很多
華人上課,盡管說英文有口音,也都很受美國學生歡迎。印度人口音更重,可是他們卻在
很多地方很有自信的說英文。
很多大學教師對英文授課能力仍不夠有把握,也擔心上英文導致教學意見的分數變低,更
對學生的英文能力沒有信心。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很多大學教師對英文授課能力仍不夠有把握,也擔心上英文導致教學意見的分數變低,更
對學生的英文能力沒有信心。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就一句話:要不要做、願不願意做!」陳超明說,用中文教,輕鬆多了,用英文教,當
然累多了。「我以前用中文教,學生給的評量分數比用英文教高多了。」但他還是堅持用
全英教學,久了,學生就具備雙語思考的能力。
至於私立及科大老師全英授課能力,陳超明認為「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大部分老
師都蠻認真的,而且學校會給壓力,也都願意配合,只是擔心學生上課聽不懂。所有老師
其實使用全英文授課,都需要重新訓練、重新思考,不僅要用有效的教學法,更要控制、
掌握英語,配合學生的英語能力,簡化語言,用學生聽得懂的英文,配合視覺資訊、肢體
語言、講義、投影片、做中學、用簡單的語言講述複雜的理念、學理。化繁為簡,讓學生
更能吸收。這在科大更能實施,因為科大強調實作中發掘理論,從動手做中找到複雜觀念

世新校長:創新政策都必須有個開始
世新大學校長吳永乾表示,國內各大學的全英語授課條件尚未完備,不僅師資有所不足,
而且多數大學生的英語聽、寫、說能力高度欠缺。不過,任何創新的教育政策都必須有一
個開始,雙語大學政策自不例外。正因為大學生英語能力普遍不佳,台灣如果要走向雙語
社會,在高教領域就有必要積極推動英語教學。
「全英語授課是雙語大學政策重要的一環」,吳永乾說,由於教與學的基礎條件不足,過
去幾年局部實施的成效固然有限,但這是從無到有階段必然的現象。未來隨著英語基礎教
育的強化和普及,國內大學生的英語能力將有所提升,全英語授課就會愈來愈順利。
https://vip.udn.com/vip/story/121160/5824485
【雙語大學KPI化/中】全英授課不只挑戰說、寫 台大生:很吃老師口音
聯合報 / 記者馮靖惠
2021-10-18 15:30
學生的英文聽讀說寫四項技能,同時具備「歐洲語言學習、教學、評量共同參考架構」(
CEFR)B2程度,才能順利在全英語課程(EMI)中學習。但教育部調查發現,目前我國高
三生在「說」僅8.27%達B2以上,是實施EMI最大的挑戰。曾上過全英課程的台大學生說,
全英授課「很吃老師口音」,有些老師的口語用詞很「台」,有聽沒有懂。也有台大學生
擔心恐有學習成效與文化霸權的狀況。
說、寫能力 我國學生最需提升
教育部與英國文化協會合作調查顯示,以 CEFRB2等級或以上的C等級(相當於全民英檢中
高級或高級)為標準,我國高三生分別有27.6%(聽)、27.3%(讀)、19.8%(寫)、
8.2%(說)達標。教育部官員表示,「能說、會寫」是我國學生全英語課程當中,最需要
提升的能力。
教育部表示,上述調查的測驗對象,在高中階段,全國經抽樣後實際受測學校共217所,
共3270名高三學生接受測驗。學生的聽讀說寫四項技能同時具備CEFR B2程度才能順利在
全英語課程(EMI)中學習,因為EMl課程很重視英語的生產技能,亦即學生要具有以英語
說、寫清晰的溝通表達與觀點闡述的能力,而抽樣測驗在「說」僅8.27%達B2以上,這是
成功實施EMI最大的挑戰。
「被迫到英文班修課 學生權益受影響」
台大學生會前代理會長、台大土木系學生黃柏森說,教務處曾承諾,推動EMI課程並不會
影響修習中文開授課程的權益;但事實上,光是他自己在這學期,就有一門必修課因為中
文班已滿,被迫到英文班修課。
黃柏森說,土木系因為學生人數多,必修課通常會分班,而自大一以來,土木系多數必修
課中會有一班是全英文授課;但是實施下來的結果,部分不熟悉英語教學的人,被迫到英
文班後,更難吸收專業知識。對於在大學有不同修課規畫及想像的系上同學,常常會感到
無奈。很擔心雙語標竿計畫實施後,這類狀況會擴散到全校。
不過黃柏森也提到,國際化大學是重要趨勢,因此大方向而言,EMI計畫是可以施行的;
不過也希望台灣的教育環境也能更支持本土與在地觀點:除了保留一定比例的中文授課,
許多學科在本地實務上面,也常常使用本土語彙代稱專業技能,如果英文可以,那台大應
該也該嘗試使用本土語言來做為教學的選項。
「半導體、法律 未有基礎知識難消化」
台大學生會會長張承宇則是擔心學習成效與文化霸權的狀況。他表示,學習成效上,需考
量教師是否有足夠的外語能力可以授課,若無,只會讓基本的專業無法完整傳授,學習效
果劣化,本末倒置。此外,部分學科不適合用外語授課,有些學科在華語上有其獨特脈絡
與意義,使用外語只會導致失真。
至於文化霸權上,張承宇說,西方文化是全球的強勢霸權文化,英語也是霸權語言,校方
制度性鼓勵英語授課的同時,是否有遵循國家語言發展法的宗旨,照護本土語言?還是為
了追求大學排名或國際化迷思,屏棄在地文化?
一名成大學生也說,由於學生未擁有基礎專業學科知識,若直接推行全英語授課易導致學
生無法消化課程,像是半導體、法律等專業領域,便不適合立即開設全英語課程;一名台
大學生也說,系上有老師用英文授課,雖然還算聽得懂,但是吸收程度一定會被打折。
另一名台大校友說,全英語授課「很吃老師口音」,有些老師的口語用詞很「台」,或是
通常會講很慢,以配合台灣學生。但也有老師非常認真,下很多功夫在口語表達和備課。
台大教務長:主動修EMI課 85%能接受
台大在推動雙語化教學工作上,「雖具有很大挑戰,但是要比其他學校更能夠看到績效。
」台大教務長丁詩同表示,主動來修EMI課程者,約有85%能接受全英文授課,15%的學生
能夠了解課程的80%,而不足的20%需要課後加強,自我學習或請教老師助教;台大學生的
英文程度一般較佳,一年級約20%的學生有超過CEFR B2等級,經過一年的英文提升課程後
,約有40%的學生可以達到這種程度,這樣的學生比較能夠修讀英文授課的科目。
成大學生在入學聽讀能力已經達到B2以上者,約占新生人數的70%(B2占48.87%;C1或以
上占19.48%),並且達成C1級學生人數也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成大教務長王育民說,校方
將積極培訓EMI教學助理,以協助學生全英文上課的學習,且EMI教學助理會協助教師全程
授課錄影,以幫助克服學生初期EMI上課的障礙。
跟其他大學比較不一樣的地方是,中山大學今年九月入學的大一生,就已經有電機、機電
和化學三個系,各有一組「全英班」,必修課要全英授課,通識課程也必須全英。
選全英語班學生 未來目標就是要出國
中山大學教務長林伯樵,也是化學系教師,林伯樵說,他擔任口試委員時發現,選擇全英
班的學生都很清楚未來目標就是要出國,英文能力都很好,學習態度積極。
如何確保學生的全英學習成效?林伯樵說,為了全英班,校方有額外補助系上開班費和額
外師資員額。他舉例,系所如果開設一門全英必修課,學校補助十萬元,可以聘請助教、
提升錄影設備、後製字幕等。「我們很擔心學生跟不上,因此一定要把輔導措施先想好。

林伯樵說,「學生的英文能力持續進步之後,就會影響接受EMI課程的接受度」,這樣才
會對接得起來。否則英文能力提升了,沒有EMI課程,對學生也沒有太大幫助。
教部要求今年起 從大一提供英語輔導
根據教育部調查,目前我國高三生約21%達到CEFR B2及C級,對此,致理科技大學講座教
授陳超明則是質疑此項調查結果。他表示,以台灣現今英語課綱及教學體制及內容來說,
國中生畢業大約是A2,而高中生大約是B1,大學生是B2,B2及C已經是一般大學英文系的
畢業能力,「台灣很多大學老師都沒有這樣的英文水準。」
陳超明說,若教育部調查結果可信,代表台灣的高中生20%以上已經具備國際競爭的基礎
,「台灣高中生的英文程度,遠遠超越現今的大學生水準。」換言之,台灣前20%的大學
(台、政、清、交、陽明)可以全部以全英語授課?
教育部今年起推動的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BEST計畫)要求學校必須在大一時就
開始提供英語力的輔導機制,除了強化說寫的溝通表達能力以外,也要強化學生的專業領
域英語能力,例如提供學術英語課程(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 EAP)、專業英
語課程(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 ESP)或專業學術英語課程(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 ESAP)等,協助學生在大二起銜接進入EMI課程。
另教育部也要求學校在實施計畫中,應該具體提出師資安排、師資協助、國外資源引入、
學生課業指導等作法,提供相關激勵誘因、諮商陪伴、教學評量、課務行政等各個面向的
配套措施支持。
https://s.yam.com/btS0W
作者: cryingchacha (含淚跳恰恰)   2021-10-18 23:17:00
不懂為何強推雙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