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新聞] 216名教師不憑論文升等 人數6年成長108倍

作者: zkow (逍遙山水憶秋年)   2021-03-09 13:17:21
※ [本文轉錄自 AfterPhD 看板 #1WHmJAYv ]
作者: zkow (逍遙山水憶秋年) 看板: AfterPhD
標題: [新聞]216名大學教師不憑論文升等 人數6年成長10
時間: Tue Mar 9 13:16:55 2021
216名大學教師不憑論文升等 人數6年成長108倍
2021-03-08 19:36 聯合報 / 記者潘乃欣/台北即時報導
我國大學教師升等主要依據是學術論文,導致許多教師埋首研究、輕忽教學。教育部102
學年起推動教師以教學、服務等非學術成果升等,此類升等人數已從當年的2人,攀升至
108學年的216人,6年成長108倍。但大學主管表示,此類教師難免被同儕質疑「夠格升等
嗎?」國內多元升等風氣仍待建立,盼更多教師肯定「教學成果」的意涵,憑教學升等不
等於研究能力差。
教育部表示,108學年憑非學術成果升等人數共216人,包括教學型(技術報告,不含專門
著作)升等91人,技術應用型升等60人,體育成就6人,藝術作品59人。
教育部表示,為打造更多元升等管道,2018年起辦理「教學實踐研究計畫」,鼓勵教師把
教學實務寫成研究報告。今天下午舉行績優計畫頒獎,共105人獲獎,獲獎率僅2%。
教育部主任秘書廖興國說,此計畫每年至少投入4億元,是亞洲國家中第一個補助個別教
師改造高等教育課室的計畫,鼓勵教師將教學成果撰寫成研究報告來升等,至今有18人憑
此升等。教育部統計,申請此計畫的人數連年增加,今年共收到3700件,最後選出105件
績優計畫。
真理大學資工系助理教授林熙中是今年獲獎者之一,他安排非資訊科系學生人手一罐洋芋
片看電影,從影片中認識駭客攻擊、勒索病毒、比特幣等資訊安全知識,接著動手將洋芋
片罐改造成密碼機。他發現電影能提升學習動機,再加上動手做密碼機,讓不懂資訊的學
生有效理解資安。
中山大學劇場藝術系助理教授何怡璉也是今年獲獎者,她思考真實社會納入劇場的可能,
並帶領學生走訪鹽埕巷弄,由藝文工作者帶領學生體驗視障,進而用聽覺、嗅覺、觸覺認
識土地。
「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要求參與者執行教學研究,前教育部長曾志朗建議運用教育領域的
「行動研究法」作為執行此計畫的研究方法,此研究方法要求教育工作者觀察教學現場,
發掘問題後,採取有計畫的行動來解決。
但一名參與這項計畫的教師表示,這只適合教育系教師投入,其他領域老師不熟悉行動研
究法,不得其門而入。
教育部高教司科長賴冠瑋對此表示,教育部邀北中南東共五所學校作為區域基地,並邀請
教師參與工作坊、座談會來增能。教育部還於今年3月起發行「教學實踐研究」期刊,開
放參與教師投稿。
逢甲大學校長李秉乾表示,該校看重此計畫成果,位階等同一般科技部計畫,鼓勵老師透
過多元管道發光。台北科技大學教務長楊士萱表示,此計畫是校內教師評鑑的一大加分項
目,且是評估教師能否升等的考量因素之一。
成功大學教務長王育民說,教師要憑教學等任何管道升等,都要產出著作供審查。比如成
大有一名教師出書說明自己如何帶領學生改造社區,並憑此著作升等。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5303432?from=udn-catehotnews_ch2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