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選系策略:HBDI個人思維偏好-職涯特質關係

作者: tlyeh (aliang)   2018-01-29 07:13:55
(tly 附註: 我這個外圍的家長參與"好好好"的活動,所觀察到的自以為是的印象如下
會走進"好好好"的活動的青少年朋友的機緣是
1) 很多是家長聽江峰姜涵他們的廣播節目而成為粉絲的家長帶進去的.
2) 少年郎的偏好 與家長的期許有顯著的乖離 - 例:"文藝、感性"少年碰上"紀律性"父母
因而
2.1) 少年郎透過參與自我覺察的課程,
讓家長以及少年郎本身,看到小孩的特質,再佐以評測數據,讓家長看到變通的可能性!
或者 the other way around
2.2) 參加這個免費講習後願意解受評測,因而後續透過活動去理解進一步的意義,
而接受"更貼身的個別輔導措施".
3) - Herrmann International 在認證時 給初級分析師 有很多的 規範與限制
- 基本上 *的確能把"數據所呈現的事實現象"做"清楚的呈現與解說"
*其實"受測者",或者
更精確地說"應該是"
*尋求諮商者 **需要抱著那個想要理解自己的態度**
- 探索: 我是甚麼?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症狀?
- 用怎樣的推理? 可以請教"您建議該怎麼辦?"
!!絕對不該是尋求先知的揭示 (當然可以這樣的賤招來提問)!!
"好好好"有那種前輩,有那種洞察力
- 可以建議"應考策略、備課心態、啟動"生命動能"的輔導、...
* 但是也有"被輔導者"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像針灸講的"不得氣"的個案.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