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教總「咱糧學堂」-復興國產雜糧計畫

作者: NFTU (全教總)   2017-09-05 08:47:38
http://www.nftu.org.tw/News/news_view.aspx?NewsID=20170616115436B036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邀請您:持續為提升台灣糧食自給率的教育紮根!
「咱糧」就是我們的糧食!
從種植咱糧開始,讓老師與孩子開始一段與種子和土地的對話旅程!
小麥、芝麻、蕎麥、大豆,以及2016年新增的原民作物「紅藜」、「小米」!
這些都是屬於粗放、低耗能、低投入的植物。
意思是這些植物不需要很多水、很多人力照顧,且田間管理容易。
2017年的秋天,讓我們大家持續一起來撒下希望的種子!
自民國100年開始,「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與「喜願小麥契作農友團」開始共同發起
「麥田見學」教學計畫。全教總所推動的國產雜糧復興運動,今年即將邁入第七個年頭,
這樣堅定的持續性努力,著實難能可貴。不論您是早已默默推動、或今年才想開始嘗試咱
糧栽種的會員教師,我們都歡迎您一起持續加入106學年度「咱糧學堂」-復興國產雜糧
計畫。
台灣糧食自給率偏低已是事實,近年進口量約在250萬公噸,而其中卻有90%為充滿爭議
的基改大豆,政府不僅放任且毫無管制讓基改大豆進入食品加工生產系統。政府在學生營
養午餐雖推行每週一日「無肉日」政策,弔詭的是並無推動國產無基改大豆的種植計畫,
讓學校營養午餐仍曝露在高度風險之中。而身為在教育現場的工作者,回歸「糧食自給」
的本質,我們將以「小麥」、「大豆」、「芝麻」、「蕎麥」、「紅藜」、「小米」具體
落實「農村即學堂」的概念:農友就是最好的老師、農作物就是最好的教具、作物成長過
程的觀察就是最好的教案;我們真誠地邀請您參與並真實感受一段永生難忘「教學相長」
的喜樂學程。
小麥是我們的主食,製作麵條、麵包少不了它;芝麻則是油脂的來源,在食用油造成食安
危機後,重新讓孩子對食用油有新的認識;蕎麥是耐旱植物,即使氣候變化異常,它還是
可以存活,成為人類飢荒時的生命延續來源;大豆營養價值極高,被稱為「從土地中長出
的肉」,為日常中最易於取得的蛋白質來源。去年,我們新加入有「穀類的紅寶石」美稱
的紅藜,與具有「原住民族的神聖作物」美稱的小米,其亦是五穀雜糧中「唯一的鹼性」
、「高能量」的食物。這麼棒的本土雜糧作物,可以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從栽種雜糧的歷程
中,學習生活與食安的知識,更能夠讓孩子認識「咱糧」的重要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