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高中國文中的「借喻」

作者: freekid (世界真是小)   2014-09-20 01:41:06
推文有些紊亂 斗膽回文了
先借用I大的推文
推 ikki : 借喻:省略喻體和喻詞,只有喻依 09/17 19:53
→ ikki : "整個國家的人都瘋狂昏頭了,只有我一個人是清楚明白 09/17 19:54
→ ikki : 的,就好像是整個世界都是髒的而只有我是乾淨的,所有 09/17 19:54
→ ikki : 人都醉了只有我是清醒的一樣" 省略掉前面的部份留下 09/17 19:54
→ ikki : 後半 所以是借喻 09/17 19:55
小弟並不認同i版友的解讀 但無冒犯之意 只是想作一些討論
我們拿A喻B 若要譬喻成立 其中要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A和B只能有概念的相似 不能有本質的相等 否則就會變成借代
我舉一句作例:<你就像一位學生>
乍看之下 喻體喻詞喻依俱全
但若<你>本來的身份就是一位<學生>
那此句並非為譬喻 只是強調用法而已
我認為I版友解讀並非正確的原因在於
原句是「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I大以<整個國家的人都瘋狂昏頭了>作為省略的喻體
以<整個世界都是髒的> 作為未被省略之喻依
但這是不行的 此句就等同於我剛才舉例之<你就像一位學生>
因為我們現在的語文用法中
<濁>這個字本來就含有髒 或是(世間)混亂的解釋
各位可以參照教育部辭典
1:骯髒 2:混亂 3:汙濁 都可以直接當作濁的字義
此造句變成了<世界的瘋狂昏頭>(混亂)像是<世界的髒>
變成了<混亂>像是<髒>
等同於<我就像是我>這種句子
這並不符合一般譬喻的定義
因此 我認為此句並非為借喻
第二點 關於C大在推文中提到的對詩文填空題型的見解
小弟也有一些看法 但這純粹為個人意見而已
我認為一份理想的詩文填空題目
其實並非選擇題 而為申論題
理由恰如C大所說
詩之詮釋並非標準答案
那麼 我們要讓學生從此種題型學到的
其實是學生是否具備從前後文意象的經營
找出脈絡 邏輯 或是情感想像
而進一步 填出具有感染力的文字
用申論方式讓學生說明自己的想法
才是真正能判別出程度的考法
但 你我都知道 目前的環境想將選擇題轉為申論題
無非天方夜譚
我們只能退而求其次
設計<區隔性>夠大 或是失之毫釐 差以千里的選項
讓學生在有限的選項中
選出一個最具有鑑別度的答案
但這種題目 其實很容易有一些壞題
因為第一 關於對鑑別度的認知是因人而異
第二 有時選項本身的區隔性也沒有做得很好
但 那並不是說此種考題是不應存在的
我認為雖然有諸多限制
但一題好的填空題目
仍然能夠刺激學生進一步思考文中詞彙的運用
以及意象的經營
我想 這種題目還是能幫助學生的
這是在下的一點小看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