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你問我答

作者: Maoxiaopai (貓小派)   2020-08-18 00:10:06
對茶比較熟一些
但咖啡也有在喝(每天會自己磨豆手沖)
我自己的觀察是:
茶與咖啡同屬飲料作物,因此也有不少共通之處
簡單舉一些例子
1.都講品種、產地、海拔
茶有青心烏龍、藪北、AV2、蒔茶等
咖啡也有紅波旁、藝妓、古優種
產地風土與種植海拔與品質的關係就不贅述了www
2.都有不同的萃取方式去改變風味的呈現
用化學的說法就是改變萃取率跟萃取效率
主要從萃取溫度、時間、容器、水質、粒徑大小等變因來調整
且可以概略分為沖泡 與 浸泡 兩大類
3.基於2,不同萃取方式需要選擇相應尺寸的產品
差異在於咖啡由於磨豆時間會影響風味
所以通常是沖泡者購買後依照沖泡方式研磨成相應的尺寸
茶則主要是生產者提供不同尺寸的商品供購買(CTC/條形 球形...等)
且不同茶類通常有比較主流的尺寸
(如球形之於高山茶 條形之於紅茶 但並非絕對)
4.都有基礎的評鑑方法跟風味輪
茶有評鑑杯與相應評鑑方法 (3g 150cc ...)
咖啡有COE跟NCAA杯測
至於風味輪好不好用 這是另外一個故事www
5.這是我個人的觀察
想拿出來跟大家討論
無論咖啡或茶,大眾喜愛的風味逐漸走向較清爽的風格
咖啡:第三波浪潮,開始流行淺焙單品豆
茶:歐美(特別是歐洲)開始流行喝綠茶
大吉嶺也開始生產更多的白茶、綠茶與烏龍茶
(至於他們生產的是否真的是白/綠/烏龍茶那又是另一個故事www)
台灣茶一路發展至今也有發酵度逐漸變輕的趨勢
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發展呢~?
作者: adrian84216 (龜先生)   2020-08-18 00:31:00
感受的難易程度有差(香的高低)對了先回答上次我的答案-共同點是比較重的萎凋、毫毛
作者: lightnew (沉默)   2020-08-18 06:21:00
有聽過說法是咖啡是取果實,茶是取葉子,因此茶的風味變化會更細微。發酵度輕好像也有的是想保留多一些茶本身的風味較高海拔的(烏龍茶)大多偏好這樣,發酵度低、無烘焙巧克力也類似,法國的巧克力後加工時偏好保留可可的果酸,比利時的則否。
作者: louis31684 (佐藤)   2020-08-18 08:24:00
咖啡會流行淺焙也是為了最大化保留豆子的風土特色,隨著烘焙度增加,不管是什麼豆子的風味都會趨於相同
作者: lightnew (沉默)   2020-08-18 10:55:00
喝淺焙咖啡還有一個好處是喝到瑕疵的機率相較之下較小因為瑕疵豆、蟲蛀豆用深焙大多數人喝不出來就跟不新鮮的魚就拿來炸/紅燒是一樣的道理
作者: bluemkevin (WHO WHO)   2020-08-18 10:59:00
茶葉重焙不會焙的,也是重焙到最後味道一樣....對常吃魚的人來說,不新鮮的魚拿去炸更噁
作者: Indigokid (斜風細雨不須歸)   2020-08-18 12:47:00
淺焙咖啡保存期限久一點是個優點,但有些咖啡豆烘得太淺,油脂不足,其實不太好入口,但烘太深,一些風味就喝不太出來了。每支咖啡應該都有它好喝的焙火度(某個range內),不知道茶是不是也是如此。有些適合烘成綠茶,有些適合做烏龍
作者: adrian84216 (龜先生)   2020-08-18 12:58:00
是,茶也如此,某些產地與品種的搭配,就是適合某些製法
作者: bh2142 (瀕臨絕種的Emacser)   2020-08-18 14:26:00
其實我覺得咖啡的豐富度更高,雖然我還是比較愛茶
作者: r7544007 (007)   2020-08-18 15:13:00
其實綠茶的香氣真的很誘人,但是對腸胃不好發酵度不夠的紅茶真的讓我很困擾>"<
作者: Maoxiaopai (貓小派)   2020-08-18 15:26:00
咖啡來自果實 需要吸引動物食用 葉子是營養器官 因此就動物本能來說應該咖啡吸引力比較高?wwww
作者: aglet (Aglet)   2020-08-18 16:32:00
茶和咖啡我都當飲料在喝,茶一律用冷泡,咖啡我最近找到萬解(我懶),2016手沖冠軍的46法,輕鬆入門高濃度酸甜平衡,不過過萃的咖啡
作者: kitune (狐)   2020-08-18 21:58:00
我連咖啡都冷泡了 就是懶
作者: rainHime (雨姬)   2020-08-18 23:26:00
冷泡不是更麻煩??
作者: rbgspydm (彭彭)   2020-09-20 13:34:00
個人覺得發酵淺的香氣比較輕揚、高香,另外不知道剛做好試茶時,發酵淺一點風味展現會比較有優勢嗎?
作者: adrian84216 (龜先生)   2020-09-22 12:36:00
樓上描述很好,但我不會說是優勢,我會說容易讓人很快感受到風味,而且通常比較不複雜適合入門
作者: rbgspydm (彭彭)   2020-09-23 11:23:00
如果不複雜的話, 缺點可能比較好修掉, 參賽可能就比較容易拿好的成績, 另外發酵淺水色好像也比較好控制?小弟非茶農,可能要詢問有參賽的前輩,發酵越走越淺是是比賽影響還是製茶師或客群喜好影響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0-09-24 05:44:00
我覺得有多元因素交互造成 避免往單一因素想的方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