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如律令」原來不是道士專用 2000年前皇帝就在講了
10:51 2025/03/25 網推 賈恩祺
「如律令」原本是秦漢時期公文結尾的慣用語,道教發明後才逐漸成為驅魔咒語。(示意
圖:Shutterstock/達志)
在殭屍或驅魔題材的影視作品中,經常可以看見道士拿著符咒,口中喊出咒語「急急如律
令」的場景,然而大陸歷史學者指出,「急急如律令」最早出自於秦漢時期公文,意思是
「立即按照法律命令辦理」,後來道教創始人結合曾當官的經歷,將這句結尾慣用語融入
其中,才逐漸成為我們熟悉的驅魔咒語。
大陸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研究員李均明在央視節目《簡牘探中華》中指出,
秦漢時期的公文經常以「如律令」結尾,意思是立即按照法律命令辦理,比如湖南長沙五
一廣場東漢簡的「王皮案」中就寫明了「書到,亟處,言,會急疾,如律令」,長沙府在
文中要求臨湘縣,收到這份文件後要快速地處理這件事,並盡快以文書的形式上報。
但是官方使用的語句,為何會變成驅魔的咒語?《北京青年報》解釋,自從漢武帝採納官
員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議後,律令在國家治理中的地位越來越低,到了東
漢以後,官方文書很少再見「如律令」等慣用語。
道教創始人張道陵為東漢人,他根據擔任巴郡江州行政長官的經歷,在書寫道教驅魔、治
病禳(ㄖㄤˊ)災經文的最後部分時,除了效仿以前官方文書中常用的如律令,還創造了
「一如律令」、「急如律令」和「急急如律令」等衍生用語,意思都是號令鬼神快快承辦
某件事情。
原本屬於皇帝的用語「如律令」,就此演變為道教驅魔避邪的專用咒語,並在民間普遍流
傳,比如東漢、魏晉時期的陪葬品「鎮墓罐」罐身上的鎮墓文,常以「如律令」或「急急
如律令」結尾,吐魯番出土的許多唐朝隨葬衣物上,也經常發現寫有這些道教咒語。
有趣的是,在道教神話中,有一名叫做「律令」的神仙,東晉時期志怪小說家干寶的著作
《搜神記》記述,稱律令是出生於周穆王時期的人,因為跑得非常快,所以過世後被吸納
至道教雷部中,負責傳遞訊息,也負責替道士向雷部溝通,以達到驅使雷電、降妖除魔的
目的,因此「急急如律令」後來也被解釋為「像律令一樣快」的意思。
新聞出處:中時新聞網
https://reurl.cc/2Kok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