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 公視《生死接線員》EP3&4 醫療顧問解惑QA

作者: sodabubble (石の上にも三年)   2019-05-17 17:47:15
[生死] 公視《生死接線員》EP3&4 醫療顧問解惑Q&A
※本篇文禁止各家媒體抄錄、報導。
前言:
05/06(一)那天,我就詢問鍾醫師,邀請他「能否替臺劇板的板友,進行醫療科普?」
鍾醫師也欣然地答應囉!  只是~ 中間經歷了一些事情(嗯哼~),
加上鍾醫師與潘協調師 兩位大大有醫療工作在身,
(當然也因為我本人整理的速度有點慢啦,就拖到現在... Orz
也謝謝兩位大大在百忙之中,來為大家解惑!
原汁原味地附上原文。 整理排版:sodabubble
以下正文開始~
解惑者
     台北榮總外傷科兼任移植外科 鍾孟軒主治醫師
     亞東醫院器官移植委員會   潘瑾慧協調師
有些《生死接線員》的醫療相關的疑問,鍾醫師先前已在個人部落格解答~
http://mhschung.pixnet.net/blog/category/1974318
Q1:原來會有「不支持器捐」的醫師?
 鍾醫師:
  有哦! 包括神經內外科的醫師也有…
  我是肝腎移植手術的醫師,但我就有虔誠信佛的表哥…
  身為醫院的神經內科主任但拒絕做腦判的~~
  (他那家醫院的器捐協調師偷偷跟我說的XD)
 潘協調師:
  有喔!有些醫院的制度會有腦判醫師值班表,但明明當天班表是某醫師,
  他也會跟你說:「我沒辦法!你找別人吧!」
  也有一些醫師勉為其難的來了,
  但從頭到尾就給你演一齣…眼底嘴角眉梢都透露出…我不支持器捐,
  下次不要再找我了的肢體語言…然後簽字之後,丟病歷甩袍子走人…
  他雖然一句話都不講,但其實卻什麼都講了
Q2:劇中居然沒有演出「器捐腦死判定」須要兩名醫師同時判定的相關流程,
  是什麼原因,才沒有演出來?
  duckhuai: 連器捐腦死判定要兩名醫生+主治醫生同時在場都沒拍
 鍾醫師:
  腦判會有兩位醫師,可能有的醫院是一個醫師負責操作,
  另一個腦判醫師在旁監看…
  但可以確定的是當次腦判的文件上,肯定有兩個腦判醫師的簽名
  至於劇中另一個醫師站在那裡?彰基現場醫療顧問是否根據該院的流程提供建議?
  我身為移植醫師不適合參與腦判,也尊重腦判團隊的專業跟流程,所以不予置評!
  依據腦死判定準則 第 12 條
  腦死判定,應由具判定資格之醫師二人共同為之;
  其中一人宜為富有經驗之資深醫師。
  醫師進行腦死判定時,原診治醫師應提供病人之資訊及瞭解腦死判定結果。
  請注意,原診治醫師沒有需要在場,原診治醫師的角色是,
  應填寫使用呼吸器昏迷病人腦死判定會診單
  及使用呼吸器昏迷病人腦死判定檢查表。
  進行腦死判定之醫師應共同簽署腦死判定檢視表,
  並由原診治醫師據以出具死亡證明書。
 潘協調師:
  一集單元劇48分鐘,你知道如果整個腦判程序要幾分鐘?
  從腦幹反射逐項執行到無自行呼吸測試,
  答案是 : 至少40分鐘,如果要如實呈現腦死判定流程,
  可能又要說:「這是衛福部衛教宣導片了!」
  劇中很多時候,依據個案的脈絡呈現都會有腦判的片段縮影,
  但有些時候戲劇的呈現方式,有種叫「暗場」的方式,
  就像每集捐贈個案不會從頭開始演他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意外一樣。
  有時會由一句具有意義的台詞交代或是「flashback」意境呈現。
  這就是戲劇的手法了!
Q3:在「器官協調」實際現場中,
  真的有發生過「黑道大哥的三位太太都反對器捐」的情況?
 鍾醫師:
  一個家屬反對,可能覺得自己聲音太小…而且在三票中只佔一票,還不是多數
  三個家屬反對…這聲音可就大了…還是有差別的啦~~懂!?
  三位太太,也可能是三個兄弟姊妹,甚至是三個伯叔姑姨
 潘協調師:
  三位八杆子打不著的拜把兄弟…
  遠在天邊的孝子孝女*3
  依此類推…無限延伸
  醫療臨床現場 還有同時談過20多位家屬的共識會議…
  家屬一人一言一語…慢慢接招醫療臨床現場 家屬身後站一排黑衣人,
  不說話的也不奇怪…
  家屬的情緒會互相渲染彼此影響,這也一點都不奇怪…
Q4:還沒接受腦死,協調師就要和(志豪)家屬談器捐嗎?
  而且病患本身不是也是等器捐的人,還要解釋器捐?
 鍾醫師:
  沒有腦死也還是可以器捐唷! 有別的捐贈方式~~~
  後面集數會提到但因為還牽涉到政治選舉議題,為免被操作討論,無法著墨太多
  但如果沒有把一些基本的血液樣本採集好…
  等到心臟停了人都死透了才說要器捐,也來不及了~~
  器捐應該要被當作重症病人生命末期的一個必要討論選項…
  就像要不要安寧要不要撤除維生醫療一樣,在家庭共識會議中就先提出!
  國外都是這樣做的…只有台灣這種法律跟家屬對醫療人員極度不友善的國家
  才會什麼都乾脆不要說乾脆不要做~~~
  醫療人員的消極跟自我保護,很多是因為環境造成的!
回到志豪的爸媽...在會談時他們沒有不接受志豪腦死....
他們純粹就是不想要按照志豪跟佳佳的決定做捐贈罷了~~
Q5:創傷科醫師的演技真的超級糟,有人可以讓他去急診或外科,
  看一般醫師的人格特質嗎?
 鍾醫師:
  請問創傷科醫師的人格特質是什麼? 這題可能連創傷科醫師也答不出來
我還記得從前一位影響我很深的師傅跟我說....他說...
Trauma surgeon就是在碰到狀況時要能不退縮,勇敢往前衝的勇氣...
但每個人都會遇到瓶頸,尤其是外科醫師遇到手術併發症後...
這個就...靜待本週五六集揭曉吧~~
另外談談台灣外傷專科醫師的處境...
美國的Trauma center,一個時段可同時有兩個trauma surgeon在急救現場值班
  但你知道全台灣的醫學中心除了榮總跟長庚系統之外…
  幾乎都沒有專責守在急診第一線的外傷專科主治醫師嗎?? 簡單說就是成本考量~~
  創傷科在台灣的現況跟困境,連人力都是問題了,哪有什麼特定的人格特質??
Q6:劇中的創傷科醫師的人格特質,
  在臺灣醫療現場的急診、外科的一般醫師中,看得到嗎?存在嗎?
 鍾醫師:
  同樣是創傷科….我們科裡六個主治醫師的人格特質就都不一樣
  有的是衝衝衝型…有的是苦口婆心型…也有佛系外科醫….XD
  創傷科的醫師,由於工作壓力大且工作時間長
  在台灣多數是由年輕剛升任的主治醫師擔任
  最大的特質應該是有勇敢往前衝的勇氣,跟心臟外科有一些些雷同
  但每個個體的人格特質還是會有很大的差異
Q7:在實際情況中,真的有社工師是開保時捷的車嗎?
 鍾醫師:家裡有錢錯了嗎?
 潘協調師:
   人家或許有富爸爸捏…投胎在什麼樣的家庭,都是前世的因緣啊…這位施主!
Q8:穿白袍拉業績(器捐宣導),這合理嗎?
  在現實情況中,器捐協調師、社工他們真的會走進社區或透過活動,
  去擺攤,進而向民眾推廣「器官捐贈」嗎?
 鍾醫師:會啊…還不少勒~~~
 潘協調師:
   配合地方衛生局的邀請或是醫院的指標設定…
   去社區、去校園、去機關團體、去海洋音樂祭、
   去路跑活動、去闖關園遊會…各種場合族繁不及備載…自己想囉~~
 鍾醫師:
  只是都不會太高調…
  但其實真的應該更高調地來談論這件事情!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願意無償協助這齣劇的拍攝及田野調查
 潘協調師:
  https://i.imgur.com/T8ZMvV4.jpg
  圖:108/05/11 健保署邀請器官捐贈協會 駐點宣導器捐活動
Q9:在醫院想要簽器捐時,櫃檯的人直接說「器捐是社工的事」,
  就不理我了,叫我自己去地下室找社工,反而是志工有理我。
  這樣和劇中相較之下,哪一個才是實際的情況?
 鍾醫師:
  實際情況是…櫃台知道器捐要找社工,你就該偷笑了~~~
Q10-1:在實例中,
    醫療人員(社工師、器捐協調師等)因為(已打過電話,仍)聯絡不上
    病患家屬,能不能直接跑去病患家屬家裡,找家屬?
 鍾醫師:
  我不是社工,這題跳過!
  不過有些醫院協調師/社工是會去參加病人的葬禮或其他場合
Q10-2:若遇到家屬的執念(不接受病患本人)太深,
    有沒有醫療人員也會因此控制不住情緒,和家屬吵架?
 鍾醫師:
  有啊…我就常跟家屬吵架啊
講一句不客氣的,健保完完全全把台灣人寵壞了!!
  病人不想回家,病人家屬不想讓病人回家,反正照顧資源有問題的時候…
  把健保卡跟病人丟在醫院根本大絕啊~~~真的是一卡在手通行無阻吃喝任你行耶
Q11:編劇(原始編劇/中期編劇/後期編劇)
   真的有好好地去瞭解劇中角色的職業嗎?
 鍾醫師:
  光是從劇本一次又一次被砍掉重練的過程...
  就不難想見...編劇們被爆氣的醫療顧問臭罵了不知幾回...
  但是話又說回來...PTT的鄉民們有真的好好去了解劇中角色的職業嗎?
  只有在這條崩壞中的醫療前線船上的人,才會真正瞭解劇中角色...
  但在健保壓榨下的醫療人員…其實沒人有空自己去編劇...
Q12:《生死接線員》這部戲劇,沒有專業的醫事人員顧問,在旁邊盯場嗎?
   還是,有不同情況的顧問,才影響到這齣戲的品質?
 鍾醫師:
  拍攝現場的醫療顧問,如果從片尾名單來看,應該是還不少~~~
  但是我不知道他們當時在現場的功能及介入程度到哪裡~~~
如果可以重新來過,我也希望能從頭到尾都顧著...
不然後製狂剪片子的時候,真的是剪到很厭世~~~
 潘協調師:
  醫護人員在現場也不一定就能置喙,所以究竟是誰的問題?
  問媽祖吧~~只是媽祖最近都很忙…不一定會回你!
Q13:醫師顧問很辛苦,跟這齣戲劇沒有關係吧?
 鍾醫師:
  那不然看有沒有人夠大尾,可以讓貴金公佈沒有顧問介入前的拍攝毛片
  等大家看過了我們再來討論醫師顧問救得很辛苦跟這齣戲有沒有關係:P
Q14:為何,劇中,連「器捐腦死判定須要兩名醫師、加主治醫師同時在場」,
   都沒拍出來?跟我說這部片希望有助於讓社會大眾更認識器捐?
 鍾醫師:
  你確定病人的原主治醫師也都會在場? 這田調到底怎麼做的啊~~~很不確實哦!
  腦死判定每次就是要兩個醫師簽名,名都簽了,畫面你也找到了,是還有什麼意見啦?
  大家就是按照腦判規則走,話說回來,有誰規定說這一幕非要秀兩顆頭來演給你看了?
 潘協調師:
  依據腦死判定準則 第 12 條
  腦死判定,應由具判定資格之醫師二人共同為之;
  其中一人宜為富有經驗之資深醫師。
  醫師進行腦死判定時,原診治醫師應提供病人之資訊及瞭解腦死判定結果。
  請注意,原診治醫師沒有需要在場,原診治醫師的角色是,
  應填寫使用呼吸器昏迷病人腦死判定會診單
  及使用呼吸器昏迷病人腦死判定檢查表。
  進行腦死判定之醫師應共同簽署腦死判定檢視表,
  並由原診治醫師據以出具死亡證明書。
Q15:想確認,在目前的臺灣實況中,
   同志伴侶(同性伴侶)尚未有「器捐」相關的同意權?
 鍾醫師:
  法定代理人第一順位就是配偶!
只是同居人的話,就算你們一天嘿咻十次也沒資格簽
  所以…解決配偶欄的問題,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沒有解決配偶欄的問題之前,國家不會特地為器捐另開一條路
Q16:劇中的社工師(吳常軍),在EP3、EP4裡的行為,
   好像跟很多助人工作者的倫理和技巧(情緒化罵家屬),有些違背?
 鍾醫師:
  後面有梗啊~~~再者…
  人都沒有情緒嗎? 尤其是鬼島這種動不動跟醫護人員無限上綱醫德的環境
  那如果是醫師跟家屬對嗆呢? 這樣你就能接受了?
  不用把任何職業搞得跟聖人一樣啦~~ 是人都會犯錯也都會有情緒
Q17:在臺灣的實況中,真的有協調師曾因為仍是菜鳥,還未熟稔,
   在與家屬討論器捐時,以「遺愛人間」為用詞,且遞筆給家屬的嗎?
   也有「忘了表明身分(器捐協調師)」的情況嗎?
 鍾醫師:
  我覺得很白目的協調師也是有的,但我不是協調師,不便批評人家的專業!
 潘協調師:
  你知道全台有多少協調師嗎?你知道台灣的協調師有一本textbook教戰守則嗎?
  你不知道嘛? 因為答案是根本沒有啊…
  協調師都是做中學啊 (Learning by doing)…
  你知道台灣每年有多少捐贈者300多位對吧!
  台灣據登錄中心統計資料全台只有42位協調師,
  再讓我們看看國際比較…
  同樣服務300位捐贈者,人家老美One Legacy有300位員工!
  真是幸福到讓人落淚,台灣協調師一個打十個,真是比葉問還厲害…
  附圖:https://i.imgur.com/pqOT8QQ.jpg
Q18:有沒有可能,本劇再重新剪接一次,讓劇情更順一點?
  (嗯......王導演表示:坦白說…我們比較想拍第二季,花時間慢慢磨~~~
   這次基本上是趕鴨子上架,很多東西無法十全十美
 鍾醫師:
  以這次的結果來論, 許多爭議性的東西雖然很有話題性,
  但經過風險評估討論後卻不得不在編劇階段就刪掉;
  由於諸多考量,迫使劇情顯得較單調生硬,
  在後製階段我們雖有發覺原本在劇本中有描繪的各種內心轉折沒有被鋪陳進來,
  但拍攝現場協調師顧問若沒即時發現並糾正的話則為時已晚,
  且光是為了處理掉各種會被大罵的bug,就已被迫狂刪掉一堆毛片畫面,
  各種時間壓力使得後製過程艱困到讓人抓狂;
  另外,這齣戲其實是台灣少數以單元劇(一集就完結一個故事)方式呈現的
  電視連續劇,在劇本一波三折又被強迫加入感情線且拍攝時程緊迫的條件下,
  能有目前看到的完成度真的是要偷笑了~~XD
Q19:雨讀是否因為曾是產科的護理師,本是熱血積極,讓新手媽媽們有好感,
   但此種方式,如果應用在「器官捐贈」中,差異太大。
   在醫療現場,真的曾有這樣的器捐協調師嗎?
 鍾醫師:我不是協調師,下一題
 潘協調師:
  但很多圈內多位協調師表示:
  雨讀真的是演出當年剛進入這個領域熱血積極但卻手足無措的完整樣貌…
  這要說劉倩妏演技其實很好嗎?XD
  我是協調師,而雨讀的原形不是我,我的原形是青青,所以也下一題…
Q20:把「肝移植的取得資格」當做約定(男女主角),適當嗎?
   醫療現場有這樣的實際情況嗎?
 鍾醫師:
  哪裡不適合? 而且人家就是個不會表白的驢蛋外科醫啊
  不然要不要去問一下柯市長是怎麼跟他夫人表白的?
 潘協調師:
  柯市長夫人表示…相親
  請看鏡週刊專訪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80920pol001
Q21:突然想看協調師本人的訪談,若有機會的話,真想跟他們聊聊啊。
 潘協調師:
  【人文講堂】20150627 - 視人若親 - 生命馬拉松交棒他人完成 - 潘瑾慧
  https://youtu.be/3SIzEcgYE0s
  「禿鷹」背後,是等候的渴望/專訪《生死接線員》器官協調師原型潘瑾慧
  https://npost.tw/archives/50914
Q22:認真問,協調師真的有「業績」的壓力嗎?
   還是,只有雜事、會談、報告、會議要處理?
 鍾醫師:我不是協調師,下一題
 潘協調師:
  協調師的工作包山包海好嗎!
  你有興趣的話,這講3天3夜,我們可以約個咖啡廳,喝到心悸都講不完…,
  放大來說只要任何跟捐贈牽到一丁點邊的事情,
  總機都會覺得是協調師要處理的…
  就連民眾要捐贈10台輪椅,都轉給24小時的器捐值班專線!!真是OOXX夠了…
Q23:請問,醫療現場中,器捐移植協調小組在工作結束後,
   也有小組的慶祝會、迎新這樣的活動嗎?且會使用「業績」這樣的用詞?
 鍾醫師:
  業績…是一種諷刺…再看下去到五六集你就知道了…
  沒有醫護人員想要自己的工作被以業績多寡來評量…
  但是鬼島的健保制度卻迫使醫護人員不得不被這樣衡量…
  當醫護人員在用業績挖苦同事時…那其實是一種很深的無奈…
 潘協調師:
  業績這一段,是演給中央主管機關/院方長官看的…
  很諷刺的就是沒有捐贈個案時,
  叫協調師去支援其他工作也是業界不能說的秘密與對專業不尊重的作法…
  同樣OOXX的,還說一句,協調師的工作其中一項叫主管交辦事項…
  當請協調師去其他單位支援:這就是不折不扣的主管交辦事項!
Q24:請問,劇中,放了整棟醫院的畫面,且整棟看起來很像後製的,
   看起來怪怪的,這點是如何籌拍、後製的?
 鍾醫師:
  人家彰基這麼慷慨的借醫院給劇組用…宣傳一下錯了嗎?
Q25:所以,難道是演員的狀態與雨讀本身有那麼一點像?
   就是「要把詮釋方法背起來」的意思XD?
 鍾醫師:等我哪天當了演員再來跟你說
Q26:這部戲也只有主題可以了..
   但可惜的是當戲劇引發不了討論甚至表達不好時又有誰想去深入了解?
   不過家屬的表現真的很好QQ
   很想知道剪接師或看剪片的人不覺得器捐後接慶祝有點怪嗎...
   很想知道到底是編劇寫故事的能力不夠?還是導演執行編輯的故事不好?
   還是剪接團隊沒有將故事說好...只能說可惜..
   希望後面幾集雨讀能夠成長快點!都四集了啊啊QQ
 鍾醫師:
  嗯…那只好繼續準時打開電視囉~~~
  順便附上台大施景中醫師及國泰醫院劉致和醫師身為圈內人的一些FB發文,
  我們也在當中順便幫施醫師的粉絲釐清安寧緩和醫療及器官捐贈的關聯性
  施醫師的文章:http://0rz.tw/zRgHV
Q27:本劇看起來應該是編跟導都有問題,因為很多對白本身設定跟劇情銜就奇怪,
   應該不是單純導演的問題。比較好奇放棄原本用來拿到標案得獎劇本
  【派遣死神】的原因,是因為該劇本最後結局是主角自殺太過黑暗嗎?
   因為感覺改劇本的狀況,導致後來整個拍攝過程都很趕,
   連第二個導演也是臨時被換上陣的、
   一堆沒領薪水也改不了已經拍完內容的掛名醫療顧問,
   對亂七八糟的醫療內容無法干涉,這部片真的是從頭到尾都是一團混亂
 鍾醫師:
  政府標案有其規則跟限制...
這其實也是所有公家或半公家單位包括榮總的痛~~~
去查一下…你也許會看出箇中困境在哪~~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