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與惡:選擇的媒體,決定所見的世界?

作者: vinchen (泉海)   2019-04-10 23:41:25
在近日熱播的台劇《與惡》的第5集開頭,宋喬安一連串面對自律委員會的質疑、觀眾智
商七歲、媒體分眾以及開罵小編的橋段,可謂一氣呵成、痛快淋漓,不過宋喬安句句台詞
之間,卻濃縮了當前許多新聞媒體遭逢的困境與難題。見較少人針對這部份討論,這邊簡
單談談我所見。
丨國際新聞的弔詭:媒體都不報,觀眾都不看?
許多人在批評台灣媒體時,經常會用「有沒有國際新聞」做爲評斷媒體爛不爛的標準之一
,這是一件滿有趣的事。我們先捫心自問:你平常會主動看多少國際新聞?你對國際新聞
有多少「興趣」?其實我無意譴責對它興致缺缺的觀眾,因為其他國家發生的事既不切身
相關,有些內容更是需要相當知識水平和專業背景才能理解。
在傳統新聞學中,國際、政治、經濟、外交與科技等較嚴肅的題材屬於「硬新聞」,而娛
樂八卦、奇人異事、社會新聞和貓貓狗狗則屬於「軟新聞」。試想:當你今天工作了一整
天,拖著疲憊身軀回到家,你會想看電視分析中美貿易戰的政經角力與國際情勢分析?還
是看可愛動物影片療癒一下,或者令人口水直流的美食新聞?我想連同我在內的多數人,
都會傾向輕鬆有趣的後者。
因此,觀眾愛看輕鬆八卦,不愛看國際新聞,實屬人之常情,倒不盡然如宋喬安所說,觀
眾就是素質低,只有七歲智商。動不動就用不看國際新聞來攻擊一般讀者的素質,若非高
知識份子的知識傲慢,恐怕就是平常根本不看國際新聞的網民,一窩蜂地加入罵媒體的全
民運動。宋喬安的一番話,恐怕半是氣話,半是自律委員會後對媒體環境的挖苦。
那麼,媒體真的都不做國際新聞,或有營養的報導嗎?當然不是,你只要稍微搜尋一下,
或看看每年卓越新聞獎的入圍作品便可以知道,就算是被批評得一文不值的媒體,也都時
有佳作。但正如宋喬安在開會時所言:「沒有收視率,怎麼會有錢去買外電新聞呢?」台
灣媒體不缺做新聞的人才,但多數媒體根本養不起足以規律地產出高品質國際新聞的外派
記者,就算是購買CNN、BBC或其他外媒的影像資料,費用也高得嚇人。砸了大錢,點閱率
卻低到根本排不上報表。
實際上,多數新聞從業者仍然渴望做出對社會有影響力的深度報導,這不僅是他們最大的
成就感來源,更是許多人踏入這行的初衷。現況問題在於,隨著網路與新媒體的興起,收
看電視與報紙的人愈來愈少,廣告主在傳統媒體投放廣告的效果愈來愈差,傳統媒體能分
食的大餅快速萎縮。就算傳統媒體也積極投入經營社群與網路,但至今仍沒有媒體成功找
到得以讓自身維持下去的商業模式。劉昭國曾批評宋喬安,追求那多0.01的收視率就很高
興,有什麼意義?
宋喬安何嘗不明白?她也不是對於新聞專業毫無堅持之人,但她與線上很多新聞工作者一
樣,為了得到資源做那些沒什麼人看的好新聞,甚至是讓公司繼續活下去,儘管收視率和
點閱數是毒藥,也只能暫且先飲鴆止渴,一邊尋找不同的商業模式,或多或少有些「以腥
羶色養深度報導」的無奈在吧。
丨當你所選擇的媒體,決定你所看見的世界
宋喬安在開媒體自律委員會時,面對與會教授的質疑大為光火,直言「現在是網路時代,
想要看國際新聞的觀眾,他會上網選擇CNN、BBC、NHK,或者十點的全球連線專題報導,
不會來看我們六、七點的新聞。」她更挑明地對李大芝講,品味新聞台的daily news是做
給藍領階級,智商只有七歲、只有國中程度的觀眾看的,那些比較有水準、喜歡國際新聞
和深度報導的讀者會去選擇其他的優質媒體(例如劉昭國的《先驅報》?),而不是他們
要鎖定的閱聽眾。簡單來說就是沒有收視率。
言下之意,宋喬安似乎認為如今已是「分眾」的時代,你覺得八卦新聞、行車紀錄器和政
治口水很無聊?你想看國際新聞和深度報導?Fine,網路上有很多,你大可以自己去找你
想看的。看到這裡,我覺得有個很有趣的問題浮現:過去所謂的「大眾」媒體,如今是否
也只是「分眾」媒體的一支(可能不過是最大的那一支)?當我們愈來愈可以清楚描繪那
些看電視、報紙的閱聽眾是一群什麼樣貌的人,媒體愈來愈清楚會看自家內容的人是一群
什麼屬性的閱聽人時,大眾媒體是否儼然也走向了分眾化呢?
分眾時代下,內容產製者操作得愈來愈精細,廣告商投放廣告愈來愈準確,每個人都能輕
易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資訊(或被找到)。向來被視為兩岸三地極具品質的《端傳媒
》便標榜:「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這句話放在分眾媒體時代再合適不
過。然而,我們似乎總是忽略另一個相伴而來的問題:「沒有能力、沒有資源選擇好媒體
的人,如何能決定他看到的世界?」
在網路出現以前,資訊流通相當不易,掌握資訊者便擁有極大的權力。但如今的我們並不
缺資訊(事實上是太多了),更不缺接觸資訊的管道,需要的反而變成篩選、判斷資訊品
質好壞,以及反思、批判與論述的能力(或者稱它為媒體素養)。擁有資訊早已不夠,擁
有「好」資訊才是關鍵,縱使分眾時代讓每個人都可以選擇感興趣的內容,但並不是每個
人都有判斷好內容的能力,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條件和資源選擇好媒體(尤其愈來愈多好媒
體選擇付費訂閱制),枉論能夠吸收、消化這些「好」資訊。
宋喬安對於自家「無良」媒體的自嘲與挖苦,恐怕反應的是幾個值得社會深思的問題:若
好內容都從大眾媒體當中被「分眾」出去,並且以另外一種方式被社會菁英壟斷,那麼一
般民眾真的「選擇」了他所見的世界嗎?當有能力選擇好資訊的人,因為他所選擇的媒體
而獲得更多的好資訊,對於那些不具備此能力的人來說,這是否可能加深了知識的不對等
,進一步加劇了社會的極化?
丨呼籲增進媒體素養,可能是最沒有用的方法
如何縮減選擇好資訊內容的能力落差?最常聽到的一種說法是:提升閱聽人的媒體素養,
培養媒體識讀的能力。我們太常將「提升媒體素養、增進媒體識讀」掛在嘴邊,但仔細想
想,你知道該怎麼做嗎?可曾有人教你,如何提升媒體素養的能力?如果你有幸在國高中
上過公民課,或在大學裡修了媒體素養的課程,那很好,但你有把握說已經具備媒體識讀
的能力了嗎?又,那些沒接觸過媒體素養的人該怎麼辦?
在筆者一次關於假訊息防治的訪問中,受訪者用「練身體」比喻那些呼籲人們提升媒體識
讀能力的說法。他說,這就很像是政府與專家學者在面對大規模肆虐的流感時,告訴大家
只要把身體練好,你就不會生病;只要你提升自己的媒體素養,就不會受到假訊息和新聞
媒體的誤導。好像很有道理,卻又不太有道理。的確,提升個人媒體素養可以減低壞資訊
的傷害,不過有些人就是沒辦法練身體,或者他已屆年暮,不太需要再花時間練身體,但
他們仍會受到流感的威脅和傷害。
提升媒體素養,是個人免疫力的問題;拒看爛媒體,是個人避免去公共場所的問題,然而
面對假訊息與劣質內容的氾濫,整體社會的問題需要的是找出病因,發明勤洗手、戴口罩
,才能有效地應對流感肆虐。面對台灣的媒體亂象以及網路假訊息的社會問題,一味地呼
籲大家提升媒體素養,恐怕是最沒有用的方法,這只對那些有能力選擇好媒體,把自己身
體練好的人有效果,但並不是根本解決問題的良方。
你問我方法是什麼?沒有人知道,因為我們仍在尋找。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