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公視OTT破25萬會員 自製劇紀錄片成平台優

作者: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19-01-30 10:26:28
公視OTT破25萬會員 自製劇紀錄片成平台優勢
https://www.cna.com.tw/news/amov/201901280043.aspx
公視OTT平台「公視+」上線一年多後,會員數至今已突破25萬人,如今更推行動APP深耕
OTT服務,民眾不僅能隨時隨地看高畫質、無廣告的台劇,還能暢覽各類型紀錄片關心當
代議題。
公視自營的影音串流平台「公視+」自2017年10月推出,歷經一年多試營運後,如今網頁
改版升級,還推出行動APP服務,網羅戲劇、紀錄片、實境、綜藝、兒少與服務等影音內
容,有超過800小時節目內容。
去年暑假公視夯戲「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引起話題,不但登上全球串流影音平台
Netflix,也連帶讓「公視+」新使用者和當月新增會員累積數據創新高,並且成為「公視
+」首部嘗試收費的節目。
公視總經理曹文傑日前在公視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提到,相較各大OTT平台採包月付費觀
看完整內容,「公視+」絕大部分節目為免費,僅部分節目採「單部付費」機制,考量在
於「公視+」不傾向商業化,內容皆為公視自家作品。
曹文傑指出,若以「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來看,雖然在其他OTT平台可免費收看,仍
吸引2000多人願意在「公視+」付費收看,這其中最大的差別就在於無廣告干擾,畫質也
更加清晰,而今年上半年備受矚目的新戲「魂囚西門」及「我們與惡的距離」,也將推出
付費服務。
對於公視OTT的收費考量,曹文傑表示,民眾願意付費,不僅對整體產業有所助益,同時
對創作者更有保障;此外,由於經營OTT平台成本非常高,除了背後需要一群人維護營運
,影音內容上架雲端得購買大容量空間,費用不菲。
更重要的是,曹文傑希望建立使用者付費習慣,並期許「公視+」能與其他本土OTT平台共
同蓬勃發展;不過,曹文傑也強調,由於公視還包括兒少、藝文、紀錄片以及針對身心障
礙朋友的節目類型,內容為服務性質不適合收費,因此目前「公視+」僅針對成本較高的
大型戲劇節目採收費機制。
面對各大OTT從美劇、韓劇、日劇到宮廷劇等片量豐富,談及「公視+」的優勢,曹文傑認
為,由於其他OTT傾向商業娛樂性質,但「公視+」除了服務性質的節目多,還蘊含國內外
各式議題紀錄片,包括環境議題、健康醫療、性別平權等,吸引關心各式議題的民眾。
以台灣自製戲劇而言,曹文傑自信說「公視可說是最優質的」,這背後包括有政府支持的
公視,必須用最多的時間和經費投入拍攝,「理所當然應該要更有品質。」此外,孕育不
少新導演和演員的公視,在「公視+」平台上還能一覽不同導演及演員從早期出道至近代
的作品,如此龐大的資料庫更是「公視+」優勢。
至於「公視+」吸睛影片排名,由藝人吳慷仁主演的戲劇「憤怒的菩薩」和新創電影「乒
乓」分別奪迷你劇與單元劇之冠,紀錄片則以「改變世界的符號」最多人看;至於公視20
週年特別製作的脫口秀節目「博恩在脫口秀的前一天爆炸」,更創下單日吸引逾4000名新
會員註冊紀錄。
公視新媒體部經理林孟昆也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公視+」每月平均有4000多名新會員
加入,整體收視族群約落在25歲至34歲,相較於公視頻道以45歲以上居多,OTT平台使用
者則偏向年輕族群。
為了貼近行動用戶的使用習慣,林孟昆提到,「公視+」行動APP還推出「斷點續看」功能
,無論是通勤或處於何時何地,民眾都能享受追劇體驗,並且加入「螢幕投放」功能,讓
使用者能把影音投射到電視上,藉由大螢幕、大畫面,視聽享受更升級。
如今公視嘗試從電視頻道走進行動裝置,期許透過「公視+」更加貼近民眾日常,曹文傑
坦言,全世界頻道經營者都遇到一樣的狀況:「看頻道的人越來越少。」而在國際公視會
議上,各國工作者都談到這個問題,在不排除未來頻道不存在的可能,新媒體化發展已是
不可逆趨勢,「不只台灣公共電視,全世界的電視台都在實驗。」
至於近程來看,曹文傑期許「公視+」會員數先達30萬人里程碑,並且持續推出更多優質
戲劇,不僅規劃更多節目主題策展和觀眾互動,也會提供更多元的服務給不同需求的民眾
,讓大家能在「公視+」得到滿足。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