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公視之友月刊

作者: sodabubble (石の上にも三年)   2018-07-01 15:35:46
插播:公視《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批萬臺劇板,LIVE文投票。
本表單非《你的孩子》劇組官方投票,板友們一定會討論得很熱烈,故提供投票,
讓板眾一起決定LIVE文開設方式。https://goo.gl/forms/ltTcYYLH1NLxNHO23
投票時間:2018/07/01(日)15:35~ 07/05 (四) 20:00 投票時間到了,就截止囉。
正文開始↓
文章轉錄來源:《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公視之友 2018年七月份月刊
公視之友第241期:https://friends.pts.org.tw/message_list.php?type=A&id=242
封面故事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直視升學主義下變調的親子關係
▎文╱巫知諭
▎公視 2018/7/7 (六) 起,週六21:00播出,一次兩集,共十集。
 你是否曾因為考試制度,被逼得喘不過氣,一股煩悶無處可逃,只好跟家人搞自閉?
你是否曾經憤恨自己美麗的青春,被桎梏在日復一日的考試裡,分數決定了自己的價值
,甚至決定了爸媽愛不愛你?
 如果曾經經歷過這些的你,現在已為人父母,你是否驚覺自己正複製過往爸媽對待
你的方式,惡性循環的這樣對待你的孩子?如果是,相信你一定會想看,公視即將在
7月7日上檔的新戲《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自作家吳曉樂的同名小說,這本書是吳曉樂在當家教
期間,對不少家庭深入觀察後重新編纂而成的小說。書中有九個故事,經六位編劇的
戲劇改編後,成了五個故事,分別是〈媽媽的遙控器〉╱蔣友竹、
〈貓的孩子〉╱簡士耕、〈茉莉的最後一天〉、〈孔雀〉╱夏康真、費工怡、馬千代、
〈必須過動〉╱夏康真、費工怡、馬千代。
 前三篇探討了家庭中,因追逐分數的考試制度而扭曲的親子關係。〈孔雀〉則將
近幾年家長們瘋狂擠私校的狀況做了嘲諷而揪心的刻劃。最後一篇〈必須過動〉則是
從國家體制的層次,檢視單一的成功價值觀、忽略個體差異性的高壓社會,可能面臨的
駭人問題!
類型元素包裝,增添觀影樂趣
 雖然主題嚴肅,但五個故事都加入了微科幻、魔幻寫實或驚悚的類型元素。
 〈必須過動〉的故事設定在未來,那是個男人負責體力勞動、女人負責領胚胎養育
孩子的世界。
 〈媽媽的遙控器〉會讓你的日子一直卡在同一天。
 〈茉莉的最後一天〉帶你進入他人的意識裡,從另一個人的角度看世界。
 〈貓的孩子〉和〈孔雀〉,則穿梭在真實與虛幻之間,也許是異化後的另一個自己,
也許真有個平行世界。
 導演陳慧翎特地邀請電影美術指導吳若昀跨刀,為五齣戲打造出五種不同色彩的
異世界。這些設定也讓五個故事成了非常迷人的寓言。在頻道播出前的幾場試映會中,
觀眾們因著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時空,有的泣不成聲,有的前一刻大笑下一刻又飆淚,
或是被嚇得要緩一口氣才能出戲院,總之幾乎都是情緒飽滿的離開。
五對親子競飆演技,各顯身手
 五個故事,就有五對母子╱女。劇中飾演子女們的年輕演員有不少都是第一次演戲,
但在導演陳慧翎和表演指導黃采儀的帶領下,各個都有非常出色的表演。飾演媽媽們
的五位女主角更是競飆演技。
 在〈媽媽的遙控器〉裡,柯素雲飾演一個有著強烈控制欲的媽媽。為了讓兒子照著
她期待的方向走,她從陌生人手上要到一個奇怪的遙控器,逼孩子一遍又一遍的重來。
他的孩子該怎麼做,才能避開媽媽的掌控?儘管無法認同劇中媽媽的角色,柯素雲
還是掌握了這個角色有著極端潔癖又自律甚嚴的特質,只要一個眼神,一個動作,
就讓人寒毛直豎。
 鍾欣凌在〈貓的孩子〉裡飾演家庭主婦小圓媽,夫家是個瘋狂追求成功的卡內基家族
,因此她常因兒子成績不好被老公揍。為了讓孩子成績有起色,她換了一個又一個家教
,然而沒想到,兒子竟然靠著虐貓,讓成績突飛猛進。一直藉著養貓才獲得心靈撫慰的
小圓媽,該怎麼辦?鍾欣凌在劇中扮演被家暴仍委曲求全的好媳婦、好太太、好媽媽,
切換角色情緒如翻書,收放自如,是個絕對會讓媽媽觀眾們有充分共鳴的角色。
 尹馨在〈茉莉的最後一天〉裡飾演有著博士學歷的母親,為了孩子走入家庭的她,
督促孩子的功課不遺餘力。然而一向乖巧、成績又好的大女兒竟然跳樓自殺,
為了找出女兒的死因,這個母親接受了還在實驗階段的新科技,進入女兒的意識,
她會發現什麼祕密?為了區隔追尋真相過程中,不同階段的心情,尹馨把悲傷的等級
切割成十級,甚至連法令紋都有戲。觀眾可隨著尹馨的情緒節節升高,但拍戲時
卻是跳場次拍的,尹后掌控情緒的功力讓人激賞。
 謝瓊煖在〈孔雀〉裡飾演一個學歷不高,為了讓孩子唸私校翻轉階級,一人兼四份工
的媽媽。當她發現女兒因為社交壓力,不惜拿自己可以加分考上好學校的畫畫天賦
當籌碼,跟校園裡的孔雀交換條件時,她要怎麼做才能挽回失控的局面?謝瓊煖靠著
平易近人又微微誇張的演出,輕鬆的帶領觀眾遊走在寫實與魔幻的兩個不同世界裡。
 在〈必須過動〉裡,葉全真飾演一個未來世界的媽媽楊鵑,在這個國度裡,
母以子貴,只要養育的孩子能在15 歲、18 歲的鑑定考脫穎而出,媽媽們就能住進
政府分配的都心好宅。然而當楊鵑發現不管如何努力,自己的孩子就是無法通過
鑑定考時,她會想出什麼樣的辦法救自己?為了演出這個有點冷血的母親,
葉全真一直壓抑自己的感情,直到演完全劇最高潮那場戲後,才終於宣洩式的崩潰痛哭。
教養中缺席的父親,值得深思
 延續原著的精神,在這套劇集中,爸爸的角色很少出現,然而這其實反應了社會真實
的一面。我們的社會普遍習慣把孩子跟媽媽綁在一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幾乎成了媽媽的
責任。因此在劇中,媽媽幾乎是孩子生命中最大的反派角色。然而就如〈孔雀〉裡那隻
孔雀所說的,這齣戲其實最心疼的是媽媽,媽媽總是為了孩子,忘了自己的夢想和需求。
因此在觀賞完這套劇集,思考著如何尊重孩子主體性的同時,我們也該想想,
女人在家庭中是否也常失去主體性,什麼時候,她們也可以說一聲
「你的媽媽不是你的媽媽」!
數位百寶箱 來自異世界的恐怖遊戲《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密室逃脫實驗
文╱朱予安
是戲,也可以是遊戲。
 公視+團隊耗費近一年的時間籌備,以《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戲劇為創作骨幹,
推出原創懸疑概念遊戲《孩子》。故事從一段不完整的親子關係出發,一個孤單的
少年努力尋找方法,拯救心靈發狂的母親,進而發現背後控制他的神祕力量。
在《孩子》遊戲中,玩家將透過〈惡魔的契約〉、〈記憶謎廊〉、〈反叛的使者〉
三個章節中不同的世界觀,體驗五個不同的故事,拼湊高達十種以上的結局,
同時藉由時下熱門的解謎、探索、跑酷等遊戲元素,探問真相,找回家庭價值中
最美好的部分。
敵人是必要之惡
 《孩子》遊戲的起點來自多數人對於家庭記憶黑暗面的共鳴,關於悲傷、關於憤怒、
關於不被理解。《孩子》塑造一個情緒迷宮的出口,藉由消滅「惡」的枝芽,
來完成本劇想傳達的「愛」。「敵人」的設定在遊戲中是必要之惡,
不管是〈惡魔的契約〉束縛母親思想的西裝男、〈記憶謎廊〉反噬自身的罪惡感,
還是〈反叛的使者〉亦正亦邪的首領,《孩子》其實不是教導玩家如何擊退「敵人」,
而是讓大家看見無法被擊退的「遺憾」。對抗敵人勢必產生力量,而這股力量
才是遊戲中得以破關的真正鎖鑰,玩家必須細心,必須思考,最後才能找到線索
全身而退。
異世界中的崩毀與重建
 在遊戲的定位上,《孩子》選擇以恐怖懸疑類型為主軸,將三個遊戲章節場景埋藏於
異世界,透過夢境的氛圍強調現實中親子關係的崩毀,玩家在遊戲過程中被激發的
恐怖感不單只是來自於遊戲畫面,而是透過遊戲角色強迫審視自身傷口,但同時
卻又觸發多種結局,重建玩家記憶,讓仇恨消失並治癒痛苦。遊戲場景也大量引用
原劇中具有強烈象徵意義的元素,例如〈貓的孩子〉的藍色月亮、
〈媽媽的遙控器〉的西裝惡魔、〈必須過動〉中毀損的胚胎,讓玩家不斷產生特殊的
既視感,製造戲劇與遊戲雙向的連動效益。
當遊戲作為一個文本
 除了趣味性與互動性之外,《孩子》肩負了更重要的任務,希望可以開創節目IP 化
的潛在可能,將二次創作的精神發揮到最大,甚至成為一個新的文本,讓觀眾用不同的
角度觀看戲劇,延續戲劇的生命力。在這場公視+團隊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共同進行的密室脫逃實驗中,期待玩家所有的感受都能化作下一次公視節目創作的能量,
讓「說故事」永遠都有新的方式。
 2018 年8 月《孩子》概念遊戲將於STEAM 平台免費開放下載,
請密切注意「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與「公視影音網」臉書粉絲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