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爆炸2太猛 首集就炸得亂七八糟 (好雷大推

作者: mms2005 (freedom)   2017-08-02 23:23:18
網誌圖文版 http://bit.ly/2wlPub5
七年前,導演鄭有傑的《爆炸1》在無數台灣年輕人的心裏,炸出絢爛奪目的青春煙火,
尤其是在高中、大學生界引發熱議;七年後,《爆炸2》繼續了主角成揖和阿丁的人生故
事,連帶探討台灣這幾年真實發生的社會事件,也因為兩部曲的間隔,觀眾、演員、劇組
一起成長了七年,很多人從學校踏入社會「轉大人」了,共同成就這部首集就「炸得超有
感」的戲。(我真正想說的是:X的,第一集就把我炸得亂七八糟,但,好爽!)
這一集,特別喜歡幾點:
1用交換學生視角,談台灣與中國的議題
台灣與中國在社會風氣的最大差異是,前者保障公民言論自由。坊間有許多大大小小,不
同主題的講座、沙龍、論壇…等,在獨立書店或咖啡店舉辦,不管是支持者或反對者,都
有發言權,空間對所有人開放。即使有時候議題敏感,原則上我們的社會已經能包容不一
樣的聲音:「我也許不認同你,但我尊重你。」
《爆炸2》新角色黃茜,是從中國到台灣學習的新聞系交換學生,夢想未來成為記者,選
擇加入社運社團,因緣際會參加了一場主題為「台灣不屬於中國」的活動。當所有參與者
自我介紹時,接連大方說出:「我來自OO,我支持台灣獨立!」,對比黃茜的內心震撼,
以及全場最短的詞:「我來自安徽。」和一秒沉靜。
個人非常喜歡「一個想成為記者的,學生。她在過去可能沒有參與過公民運動或經歷新聞
事件現場,於是她親自去看,面對衝擊,練習報導,和如何成為一名真正的記者」這個設
定,讓碰觸敏感話題的整場戲,無須多言,沒有帶來任何衝突對立,卻能明白體會到導演
想要傳達的概念。
關於台灣人或中國人,也許政治立場不同,但對於兩邊的年輕世代而言,同樣是得被迫接
收許多「不見得真實的訊息」,是來自過去時空背景留下的遺毒,然而得力於資訊傳遞飛
快、透明的網路社會,我們都有獨立思考能力、知的權力,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頭腦
理出頭緒,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2時間也治不好的傷
事隔多年,阿丁仍揮別不了男友已經離開人世的陰影;從單純喜歡音樂的高中吉他社員,
變成出了唱片的創作歌手,逐步開始了解所謂的大人世界,應該有個讓很多人羨慕的生活
(畢竟要熬到發片也是萬中選一),孰不知這個圓夢者的快樂(?)只存於表面,走下舞
台,她就只是個受傷的普通女孩,透過鏡頭,才得以看見她心裡的結。
這樣的人在日常生活裡也不少,特別懂得武裝自我,不容易相信他人,說沒事其實很有事
,難以發現真實情緒可能一直處在崩潰邊緣;阿丁推開窗戶的瞬間,提醒了我,如果身邊
有這類友人,疑似帶著時間也治不好的傷,一定要記得多關心。
3青春正盛,被迫悲觀
成揖的人物設定本身就是矛盾大對決,豐富了整齣戲的表情,由「問題」學生變成「好」
學生,一個坐過牢的人要當律師,在《爆炸1》對人生絕望到練習相信希望,再到《爆炸2
》迎接種種無情現實的挑戰,成揖詮釋的角色,再再訴說著『青貧世代』的苦楚與矛盾,
在同溫層裡,我超級有感。
4我們,真的能改變嗎?又,真的改變了嗎?
《爆炸2》首集重點事件之一,是三年前轟動全台的318學運,成揖問了其他社員一句話:
「你們覺得做這些,真的能夠改變什麼嗎?」而同學信誓旦旦的回應。
三年過去,再度回想起當時的熱血心情,和不斷思考「真的有什麼因此被改變了嗎?」有
一種說不上來,明明感覺貼近,實際卻又深沉的情緒,隨著血液流竄。
期待接下去的每週一炸。(真的是太爽快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