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第10屆台南新藝獎揭曉 10人脫穎而出

作者: iam168888888 (射精)   2021-10-26 21:55:40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26日電)台南市政府文化局今天公布第10屆「台南新藝獎」得獎
名單,共有10人在近400組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第10屆「台南新藝獎」10名得主,分別是謝榕蔚
、魯志楷、李奎壁、陳昱榮、龔寶稜、陳楷仁、蔡沛倚、梁瀚云、侯冠廷、劉鳳鴒;創作
類型包括空間裝置、錄像、平面繪畫、雕塑、纖維創作等。
文化局表示,第10屆「台南新藝獎」得主中的謝榕蔚、魯志楷、侯冠廷,將代表本屆新藝
獎進入「2022台南藝術博覽會」。今年得主作品簡介如下:
謝榕蔚(繪畫):作品為紙本,透過原子筆在紙上規律、重複的堆疊,製造身體感的意識
,從紙上體現理性與感性間的細微空間,使觀者漸而產生光的幻覺。時而以裝置型態展呈
,以呼應繪畫中的情境。
魯志楷(錄像):以空拍機做為串連作品與場域之間的橋樑,透過俯視、平視運鏡的角度
拍攝,如太空浮游般加深人與空間視覺上的對比性,視覺重心游移在詭異與美感的臨界線
,帶出超現實感受。
李奎壁(空間裝置):作品為長期研究性的藝術計畫,試圖透過「物件採集」、「工作坊
」等形式將訊息、知識傳遞給藝術計畫實行之當地學童,作品以空間裝置、現成物、錄像
等媒材進行呈現。
陳昱榮(空間裝置):作品以音像、燈光等媒材進行空間裝置的呈現,透過大量戶外身體
量測與攝錄的聲景、影像為基底,轉換為聲譜,藉由訊號處理、類比放大與田野錄音的轉
換中,探索場域的內部時間性。
龔寶稜(物件裝置):以脫離功能性的現成物件在空間及居家場景中進行研究,並透過作
品抓取空間中隱藏的開口,提取大量生產下製造出的物件們本身潛在的特殊質地,提出物
件如何被指認、閱讀,以及其中是否產生了新的功能及空間。
陳楷仁(繪畫):作品中傳達在緊繃的社會中自在暢游之前,首先要學會舉雙手投降,畫
面中描繪著真實的生活片段或日常用語的轉譯,將繪畫以語言式的影像製造或再現,並以
自嘲、幽默的口吻來表達對社會的體悟及觀察。
蔡沛倚(組件繪畫):作品內容源自於其外祖父的軍旅日誌與其戰後的平民生活,試圖探
討戰爭與歷史對於當代思潮的影響。透過油彩將黑白歷史影像重新編製色彩,加入想像空
間與物件,將看似兒童描繪的平面色塊塗鴉於畫面中,使衝突與矛盾存在於畫布上。
梁瀚云(陶塑):作品為陶土、釉料及金屬雕塑呈現,作者將對世界的不安、變動、死亡
的想像、和如夢境一般深植於身體的記憶,利用儀式性般的創作過程,將土與釉的雙面手
法,表現火與土與生命之間的連結。
侯冠廷(纖維創作):作品以纖維材質進行呈現,從動物形骸的形象轉化為抽象造型,將
纖維材質重新解構、拼貼,並轉化工藝性質的媒材,使其有不同的質感表現,同時企圖讓
觀者對死亡的樣貌能有不同想像。
劉鳳鴒(壁面裝置):利用布料、線及樹脂的交互穿梭,表現出命運的鬆脫、生命的褪去
以及在時間之河中流動著的萬物,從看似第二層皮膚的舊衣,解構衣料當中曾經存在的時
間隔膜,並感受原有者的樣貌與溫度。(編輯:李錫璋)
https://reurl.cc/0xWapb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