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 臺史博:「上學去—近代教育與臺灣社會」臺灣教育史國際學術

作者: CCY0927 (只是個暱稱罷了)   2018-12-28 12:03:02
https://www.nmth.gov.tw/activityreg_50_224.html
「上學去—近代教育與臺灣社會」臺灣教育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https://i.imgur.com/ufM8ltF.jpg
活動簡介
本次研討會擬透過近代教育中涉及的「人、事、物」,由教育文書史料、校園生活議題與
物質文化等面向,帶出在體制運行中關鍵且不可或缺、同時也是與我們經驗裡最且切身相
關的幾個要素,即學校機構的運作、在其中的角色人物、所使用的物件,以此討論近代教
育的發展對臺灣社會的形成與對臺灣人的影響。希冀透過貼近大眾生活的議題與史料之研
究與分享,藉此鼓勵對校園文化資產、教育文書的認識,了解對教育研究或我們個人之重
要性。
活動對象及名額:文史工作者、博物館相關系所學生、對博物館及臺灣史議題有興趣者、
大學院校或研究中心相關專題研究者、對此議題有興趣的夥伴,100名,名單會經篩選錄
取後公佈。
時間:2019/01/19
地點:階梯教室
活動報名:
https://event.culture.tw/NMTH/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actId=80029
活動內容
一、緣起與題旨
走進學校、接受教育,是近半世紀以來臺灣人所共同的經驗,並累積各時代的特點,同時
亦有跨越時代的共同性。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規劃舉辦「上學去—近代教育與臺灣社會」
研討會,擬透過探討近代教育中所涉及的「人、事、物」,討論近代教育的發展對臺灣社
會的形成與臺灣人的影響。
過往對教育史的研究觀點多以國家、制度等面向整體性討論為核心,較少談及在學校教育
中所涉及亦相對重要的機構、不同群體、物件,例如從教師或學生等面向所觀照的教育史
,學校機構亦具有地區、校名等具體指涉的資訊,物件的使用脈絡,因此教育史的研究應
當可連結於社會史、生活史等,試著從有別於過往的視角,重新爬梳相關的概念與議題、
物質文化。
本次研討會希冀透過貼近大眾生活的議題與史料之研究與分享,藉此鼓勵民眾對校園文化
資產、教育文書的重視,學習此類型歷史材料對於研究或個人的重要性,推動保存維護工
作。同時搭配本館第一特展室「上學去:臺灣近代教育特展」
https://www.nmth.gov.tw/exhibition_236_395.html
二、研究探討說明:
本研討會共分為兩個面向,一是教育文書史料的研究,另一是校園生活議題與物質文化的
探討:
私人教育文書與學校教育文書的出土與研究,以瞭解教育制度史的規劃與落實在基層的實
況,有助於近身觀察其中所涉及之老師、教育行政官僚、學生,甚或家長等不同身份者。
資料所涉及之時間,多半在教育史資料較為缺乏的1930年代以降,乃至戰後初期,對於同
一時期臺灣人大幅成參與教育的實況,當能有更為清晰的釐清。
以校園生活記憶解讀臺灣教育史,探討相關議題或其中的物質文化研究,對於教育史、社
會史與公眾史的意義,甚至於對照個人接受教育過程中的影響,國家如何透過近代教育掌
握國民的養成,學生也在吸收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出獨立思考能力,其中上下關係交錯的過
程,以及學校教育如何影響與建構近代臺灣與社會的成形。
本次研討會部分發表論文之研究史料「新化柯家教育文書」,為臺南新化柯瑞吉先生所蒐
藏,時間涵蓋日本時代至戰後時間涵蓋日本時代至戰後,以個人生命歷程與家族史的教育
史經驗,包含教師教案、學生學習筆記、試卷甚至於學校公文書等,總數逾三千件,是目
前所見數量、種類與歷時性相當可觀之民間教育文書。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於2017年底獲
柯先生欲捐贈此批史料,至今持續進行文物評估整理。
三、議程規劃(暫定,依實際執行情況調整):
活動時間:2019年01月19日(週六)
活動地點: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階梯教室
活動對象及名額:對關心學校教育史、校園生活與公眾記憶之相關研究,有興趣的文化教
育從業人員、學校師生等,預計招收100名,名單會經篩選錄取後公佈。
報名截止日:2019年01月12日(六)。
錄取公布日:2019年01月14日(一)下午17:00前於本館官網公布。
費用:無。
議程表(議程將依實際狀況調整,請依現場與網站公布之最新版本為準)
https://i.imgur.com/PP5xcSH.jpg
本次會議現場有中日文同步翻譯。
與會相關資訊:本活動提供與會者午餐便當,現場備有飲水機,請自行攜帶環保餐具與水
杯。
作者: melanie31 (我愛大狼神)   2018-12-28 13:04: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