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關於居仁國中早期校史的空間說明

作者: hqq (地圖工作室)   2018-09-03 22:31:17
居仁國中官網早期校史
http://www.cjjh.tc.edu.tw/modules/tad_book3/page.php?tbdsn=17
關於校園空間部分,由於時空變化很大,有些語焉模糊之處,現代人(包含學生跟校友
在內)可能不易理解。小弟試加註釋如下:
原文
「台中市位於台灣中部,夙稱文化城,而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後尚無市立中學,時論憾
之。市政府、市參議會有見於此。爰於三十五年七月,組設建校籌備會,擘劃進行,同年
九月,長官公署派徐瑛先生為首任校長,就市政府所撥原日治時期之明治學校﹝即現今之
大同國校﹞[1]一部為校舍,設初中四班,聘教職員七人,學生凡二百餘,於九月十八日
正式開學上課,校名為『台中市立初級中學』此為本校創校伊始。
三十六年秋,奉教育廳令,原私立台中夜間中學併入本校為夜間部。翌年,陳市長宗熙又
改撥原成功學校[2]之全部為本校現有校舍,另將西區守法街日人球場及毗連曠地共二甲
餘撥於本校作為學生運動場所[3],三十八年秋,增設高中部,易名為『台中市立中學』
乃奠立完全中學之始基。三十九年八月,周封崎先生繼任為校長,增建校舍,擴充為二十
七個班級,並增建教職員第二宿舍,規模始稍具備。」
註釋
1.大同國校(大同國小)在日本時代初為「第一小學校」,後改稱「明治小學校」,是日
本人念的學校,和公學校系統不同。大同國小校地寬廣,日本時代日裔學生又不甚多,常
借他校建校使用,日本時代臺中第一中學校(今臺中一中)、臺中高等女學校(今臺中女
中)、戰後市立一中(今居仁國中)、市立九中(今光明國中)建校之前幾年,均借用該
校部分校地開辦(光明國中借用最久,達29年)。又現居仁校地在日本時代初為「女子公
學校」,後改稱「幸公學校」,在今大同國小址東北方。
2.成功學校,撥校地當時應該稱「自由第二國校」,搬走後稱「成功國校」。由於建校時
正當戰亂,這是一所四處流浪的學校,1944年成立時稱「干城公學校」,在1944年4月-11
月,1945年10月至1948年8月間兩度借用「幸公學校」校地,之後才建好旱溪邊上今校址
的校舍,結束流浪各校(還借過今太平、臺中國小的校址)的歲月。1948年8月成功國校
搬走後,空下的校地就給市立一中(今居仁國中)。居仁國中校地甚小,或與校地前身為
「女子公學校」有關,日本時代臺中市區各公學校、小學校普遍佔2-4街廓,但「女子公
學校」只佔1街廓,「高等女學校」和「家政女學校」(也只1街廓)也比男生念的中學校
校地小得多,可能日本人覺得女學生不需要太大活動空間。
3.守法街日人球場,此指居仁國中外操場。「守法街」早已無此路名,約在1960年以後改
稱「府後街」。至於「日人球場」,在1933年「火災保險圖」為兒童遊園地,1935年「職
業別明細圖」為「テニスコート」(網球場),應當就是指這個球場。
http://blog.xuite.net/hqq.hqq/blog/585298614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