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台中市 林廢除BRT惹怨 盧批草率盼重啟

作者: trblmkr (查柏美可)   2018-06-19 22:42:34
無論是要叫優化公車還是BRT,
我認為中港路這段必須保有,且持續發展,
車次密集穩定、有專用道的大眾運輸。
其次,我認為三言兩語無法討論事情核心,長篇大論是有必要,
雖然在這邊講講也無法改變什麼,只期待能引起一些共鳴和討論,
不要只是政治人物放話,市民就隨之起舞,鬥成一團。
維持專用道的理由是,
台中需要這條公共運輸幹道保持暢通,與綠線形成基礎的十字路網,
同時自身聯繫台中許多重要目的地,包含車站、科博館、市政府、朝馬、東海榮總等,
不能被尖峰時間影響而失去可靠度,才有辦法去銜接ibike和橫向公車、以及綠線和台鐵

目前橫向運輸還非常缺乏(有iBike之後改善不少),所以多數人無法有效利用
捷運也只有一條,台鐵不夠便利,
不過一旦放棄這條,讓中港路這幹線每逢尖峰便失效,
那與其聯繫的其他支線更不可能有成長機會。
如果藍線蓋得成,舒適度、速度、運量一定遠勝現況,
但行政程序一直卡,施工起碼超過5年,在那之前不能沒有專用道先維繫公共運輸生存。
都市是以人為優先的,不是車。
私車的效率遠低於公車或軌道運輸,外部成本遠高於公運,
擴張私車容量來解決交通問題,無異於飲鴆止渴。
在市中心有辦法蓋出20層樓的建築,但往下挖10層作停車場確是相當困難的事。
如果把平面作為停車空間,那就會大大拉大建築間的距離,
犧牲原本能作為綠地或廣場的空間,或是佔據原本屬於行人的道路,
城市變得更不適合於人行,更加劇汽車需求。
至於這條專用道究竟是好是壞,我認為不能一言以蔽之,
細究原委,雖然不見得能真的改善,也總是比謠言和謾罵好得多:
這條路線的公共運輸需求本來就高,過去的狀況是:
公車密集,但不同路線混合,8X、16X、146、(150)等等才會完全走完現有專用道部分。
候車空間陽春,熱門站點會像現在的台中科大那樣,人擠到馬路上下車。
沒有專用道,上下班時間與其他車輛塞在一起。
BRT/專用道整合不少過去的缺點,但也衍生新的缺點:
[路線]
優:
-路線單純,不須研究公車路網和地圖關係,對外來客尤其友善
-整合重疊路線,理應能加密班次
缺:
-沿線小站被犧牲
-現況路線也不再單純,還有付費公車混在其中
-實際上班距混亂
[站體]
優:
-有明顯的視覺標的,對於不熟悉城市外來客更易於尋找
-有站點作為地標參考,對外來客更容易溝通和理解如何在城市裡移動
-能容納更多候車人數,晚上明亮
-阻隔候車乘客與車流,等車不必擔心車擦撞,下車不用擔心機車鑽過
-稍能遮陽蔽雨
缺:
-現行車站非必要的曲線鋼管增加造價
-白色易髒外牆,排水不良,缺乏清掃。
-無法完全避雨(不過不確定現行法規能不能讓雨披突出至道路上)
-鄰近路口的站點形成快慢車道間視覺阻礙
[車外收費(已取消)]
-優:加快上下車的速度
-缺:先前的閘門即使經過幾次升級,感應和開門速度依然無法接受
[停車]
-優:無市中心停車問題
-缺:靜宜端沒有運轉空間
[專用道]
-優點:加快行車速度,確保路口外不塞車
-缺點:部分路段縮減路寬、減少車道
至於其他常見的討論,我個人見解是:
[因為車道減少導致塞車]
我認為無法判斷
-這幾年理論上私家車數量應該也有隨人口及土地開發而成長
-專用道+公車的系統容量極限大於轎車的理論極限
-我沒找到明確的統計數字指出這條路線使用的人數抵銷多少私車使用
[慢車道還是有公車]
有些是服務沿線小站,有些是只經過一小段,無法切入專用道,亦易造成混淆
實際上數量已經比以前少非常多了,但相對的慢車道也變窄了
[BRT已廢除,有極大改善]
我是不知道對於開車的人來說,現在的廢除BRT有什麼實質影響?
後續路網終止,沒發生的事我無法評論,
除非抱持著BRT注定失敗,且其路線長度無關成敗。
其他的措施,拔名字、前後延駛、改塗裝、增加班次、增停中區等等:
納入的路線本來就不在專用道內的慢車道行駛:無助減少慢車道公車;
增停中區、增加班次:增加切換車道難度;
怎麼看都是對搭車的人影響比較多。
[拆除之以還路於民]
上面搭車的也是市民,也有無法自行開車的學生和老人。
既然閣下需要開車經過這邊,表示這條路有其重要性,
而這些人也跟你一樣需要經過此處。
以上,個人淺見。
作者: angelloveyou (angel)   2018-06-20 01:46:00
推用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