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丹娜絲路徑迂迴曲折 傳統與AI孰優孰劣?

作者: kadar (卡卡達達)   2025-07-08 12:09:37
(一)新聞標題
*請將新聞全部標題文字列於此。發文可刪除此行
丹娜絲路徑迂迴曲折 傳統與AI孰優孰劣?
(二)新聞內容
*歡迎上色列出重點(非必要)。發文可刪除此行
熱帶氣旋丹娜絲採取罕見路徑,其胚胎在菲律賓以東海域形成後緩慢向西移動,風暴其後
於南海東北部發展,並加速轉向東北移動,最終直接登陸台灣西部。迂迴曲折的路徑背後
,是甚麼天氣系統「作怪」?就此複雜個案,不同電腦模式又有何表現?
丹娜絲路徑較難預測,主因是近期熱帶對流層上部槽活躍,並不斷有高空冷渦分離發展。
這些高空冷渦的位置稍有出入,已足以影響風暴對流發展。由於風暴胚胎階段中心不穩,
對流發展的細微差異,足以影響系統整合,並對後續路徑造成「骨牌效應」。
另一方面,近期副熱帶高壓脊主體偏北,與丹娜絲之間不時有高空冷渦相隔,導致未能取
得引領風暴的主導權。隨著副高主體進一步往東北調整,更接近丹娜絲,位於風暴東南側
的赤道反氣旋便取得優勢,並引導丹娜絲往東北移動。
在本次個案中,無論是傳統還是人工智能電腦模式,在丹娜絲成旋前均未能提供穩定、準
確的預報。以近年聲名大噪的中國盤古人工智能模式為例,雖然一度預測丹娜絲沿台灣西
部北上,但亦「彈出彈入」,不時顯示風暴登陸廣東沿岸。
而觀乎丹娜絲成旋前四、五日的預報,則可發現不少人工智能模式預測風暴胚胎移動速度
較快,因此在副高主體東退前,風暴已經「直衝」廣東沿岸。相比之下,主流傳統模式預
測風暴胚胎整合位置偏東,導致風暴未進入南海已轉向東北移動。最終丹娜絲初期移動速
度不如人工智能模式預測快,但整合位置亦不如傳統模式預期東。
https://i.meee.com.tw/jZiPC4z.jpg
電腦模式準確程度,可透過事後統計的數據驗證。但正如評估學生能力一樣,設卷設計,
是否「一試定生死」,甚至何時開始「計分」等因素,均會影響學生成績。若抽取單一預
報便斷言某一電腦模式較準確,這份「成績表」其實未必全面反映學生能力。
至於涉及高空冷渦的大氣形勢,電腦模式「炒車」其實有不少先例。事實上,以前電腦模
式甚至會「鬼遮眼」無視高空冷渦,導致預測與實況差天共地。現今電腦模式較以往成熟
,對高空冷渦有所拿捏,但亦不是「百發百中」。若在風暴初生階段遇上這種大氣形勢,
分析電腦模式時應更為謹慎,不應將預報結果「照單全收」。
(三)新聞連結
*連結若過長請另縮網址
*新聞貼文內容若為取材為fb貼文,則另應附上原fb連結.發文可刪除此行
https://pse.is/7urmv4
(四)其他心得或備註
*請附上50字以上心得,內容應包含簡述此篇新聞的重點或心得,
若新聞內容有上色而未達字數標準者,版主將視情況酌減此處心得字數標準。
發文可刪除此行
看的出來此次模式掌握程度其實都沒有很好 幾乎每報都有不同劇本
等到木恩、冷渦等複雜因素都影響甚微後才有較高準確度的預測
要再繼續觀察傳統物理模型與人工智慧模型的成長及差異了
作者: Lemonfish004 (檸檬魚)   2025-07-08 12:48:00
要看可能強度請用颶風模式(HWRF HMON HAFS)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