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觀:鋒面到來嘩啦啦,季風低壓哎呀呀

作者: daron (一)   2023-05-19 15:03:38
南印度洋上的19S (Fabien) 波動產生跨赤道西風氣流進入南海後,
模式預報5/22起南海南部的跨赤道西風氣流增強,南海西南季風開始建立。
未來一週模式顯示,
盤踞在南海上空的太平洋高壓卻因為關島附近的熱帶擾動發展起來,
太平洋高壓將分裂斷開,西側高壓單體退至中南半島,
於是跨赤道西風流與中南半島上空副高單體形成一個低壓,
然而,
跨赤道西風氣流增強為噴流,加上中南半島與南海的海陸地形協助噴流,
於是非常有利往季風低壓形勢發展起來;
因此,
歐洲模式看好季風低壓發展,
當然中心持續爆發對流就有機會會往熱帶氣旋發展,
美軍模式反而較看好往熱帶氣旋發展。
而,
兩者差別在於位置,較靠近中南半島與熱低壓合併發展變成季風低壓形勢,
較靠近菲律賓由熱帶海洋給予中心持續爆發對流就會往熱帶氣旋發展。
因此,
看起來,無論季風低壓還是颱風!八九不離十的將會打亂梅雨季的高空秀了。
長期因素當然這就和全球暖化效應有關了。
全球暖化帶來的影響是北極渦旋偏弱,
因此過渡季節的時候常常感覺冷空氣好像很活躍,
但真正夏季和冬季時,就會體會到異常暖天氣了。(北方夏季創高溫,南方冬季創高溫)
短期因素當然就是聖嬰現象的發展,東南太平洋從2月開始來往暖海發展起來,
這將使得近赤道西風氣流增強,東風氣流減弱,
因此太平洋高壓緯度會偏高,對台灣的梅雨只會少不會多。
長期模式看來似乎太平洋高壓要首次北抬了,雖然沒有西風噴流首次北跳來的重要,
但對台灣的梅雨就很留意囉。
昨晚的鋒面帶在梅雨季節帶來了即時雨,
尤其東北風和西南風的交會,鋒面+地形噴流=中部以北嘩啦啦大雨,
南部雖然鋒面微弱結構差+被中北部地形破壞,降雨會比較緩和。
但,
下週二晚起配合西南季風爆發有更精采的鋒面影響全台,
屆時全台降雨更甚。
只是,
南海季風低壓的發展(無論是更大型季風低壓或轉換跑道熱帶氣旋)
將不會是標準滯留的梅雨鋒面;
取而代之的是太平洋高壓往北調整,反而是有夏天的形勢,差異在溫度不夠,海水偏冷。
結論:南海季風低壓起來,梅雨季變數大。
(以上供參壓壓壓)
作者: loveyourself (苦工)   2023-05-19 19:21:00
沒想到補那麼多
作者: loveppears4u (Bad Romance)   2023-05-21 06:42:00
鋒面是週一晚間才到,現在是偏南風到西南風的水氣
作者: smileboy2016 (hahaha)   2023-05-22 21:28:00
颱風雨 北市不簡單,又是一個乒乒乓乓的夜晚 雷雨交加的台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