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觀:今明第四波梅雨鋒面,如無意外梅雨尾

作者: daron (一)   2020-06-07 10:23:42
天氣小觀:今明第四波梅雨鋒面,如無意外,台灣今年最後一波梅雨
從6月3日起一個東北亞高空冷渦旋向南壓,經過多天東亞南方暖氣團奮戰後,
終於將梅雨鋒面壓往台灣,不過冷空氣對台灣影響力已是強弩之末,
模式預報,
今明兩天,第四波梅雨鋒面抵台,如無意外,就是台灣今年最後一波梅雨鋒面了。
從模式顯示,這波梅雨鋒面過後,東亞南部的大氣高層明顯升溫,
這表示,夏季霸主-南亞高壓北拱,西風噴流軸北跳至北緯35度以北,
長江流域的梅雨季開始。
長江流域梅雨和華南/台灣梅雨季最大不同是:西風南支槽要消失了,
也就是春雨型態的混搭的東亞梅雨要轉為單純的東亞梅雨。
往年六月上/中旬,隨著印度西南季風爆發,南亞高壓移向青藏高原南麓,
大氣高層的西風噴流第一次北跳,於是,
青藏高原南麓,
原本西風帶氣流因青藏高原地形分支的西風南支流急速消失,
青藏高原北側,
大氣中低層700百帕的西風急流穩定存在於高原北側到日韓
這股急流也就是東亞梅雨最單純的大氣形勢,
整個東亞梅雨季就是這股穩定存在的急流維持著。
長江流域梅雨開始的大氣轉變,
不只大氣高層200百帕的南亞高壓北拱,西風噴流第一次北跳,
或是大氣中低層700百帕青藏高原北側西風急流穩定維持噴向日韓,
又或大氣低層亞洲西南季風全面爆發,
更重要的是,
大氣中層500百帕的大氣形勢有了非常重大的轉變。
在先前的5月,
歐亞中高緯度的大氣形勢:歐洲沿海經常是低壓槽,中亞烏拉山經常有暖脊。
東亞低緯度的大氣形勢:太平洋高壓往南海到台灣西伸。
長江流域梅雨季的開始,大氣形勢最重要的轉變就是阻塞高壓出現,
典型的配置就是歐亞中高緯度大氣中層存在1~3個阻塞高壓,
南方太平洋高壓伸入華南地區,
而長江上游由於太平洋高壓與孟加拉灣北上的西南季風交會成為氣流輻合區,
不斷產生的氣旋波沿著太平洋高壓邊緣往東移動,
降水帶也從長江中游延伸到日韓。
以上種種,從模式來看未來一週"尾聲"的大氣形勢:
大氣低層:西南季風早已全面爆發就位
大氣中低層:西風南支流消失
大氣中層:目前中亞的阻塞高壓由歐洲阻塞高壓發展,太平洋高壓伸入台灣到華南沿岸
大氣高層:後天起,西風噴流北跳
明顯的表示,長江流域/日韓的梅雨季要開始了。
至於,
台灣會不會第5波梅雨鋒面,
也就是說,
長江流域梅雨季開始後,梅雨鋒面會不會短暫的壓到台灣;
答案是有可能的,
過去也曾發生過。
取決於此因素的大氣形勢在於:歐亞中高緯度的阻塞高壓不能多,至少不能出現3個。
如果是3個阻塞高壓,中間的短波槽只會東移,不會發展。
如果是2個阻塞高壓,
彼此之間的距離要有寬廣的低壓槽發展空間,中間一旦有明顯高空冷渦旋延伸,
就有機會擠退太平洋高壓,讓梅雨鋒面短暫壓回台灣。
如果是1個阻塞高壓,這種屬於比較異常的大氣形勢,
因為如果只有1個阻塞高壓,要維持東亞梅雨鋒面存在,
那麼,
這個阻塞高壓勢必要出現在西伯利亞西側,太平洋高壓偏西位於華南沿海,
中間為東北亞高空冷渦旋,冷暖空氣在長江流域交會。
而一週尾聲的大氣形勢,歐洲為阻塞高壓,
看來歐亞大陸高空有機會有機會2~3個阻塞高壓大氣形勢轉變。
(以上快速說說囉))
作者: StopSign5566 (5566請停車再開)   2020-06-07 10:31:00
二推
作者: smileboy2016 (hahaha)   2020-06-07 13:50:00
接下來又是高壓籠罩台灣數月漫長的酷暑...夏季很需要午後雷陣雨來平衡熱環境 今夏台灣偏濕or乾?
作者: typhoon79412 (珣豪)   2020-06-10 04:23:00
有下雨真的有差,晚上臺中好涼
作者: smileboy2016 (hahaha)   2020-06-11 00:21:00
副高終於遠離台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