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觀:模式預報,冬至過後,北極渦旋回北極

作者: daron (一)   2019-12-20 10:58:34
天氣小觀:模式預報,冬至過後,北極渦旋返回北極增強
冬至即將到來,最大永夜壟罩了全北極圈,
而北極渦旋,選在冬至過後回歸北極中心,
強度當然就再往上增強了,
模式預報一週過後100百帕高度場北極渦旋中心達到15000米以下,
悍然成為名符其實的超級北極渦旋。(想像900百帕的超級氣旋)
回顧前一個冬季(去年底~今年初),北極渦旋非常弱勢,
去年12月底北極渦旋一直無法顯著增強,
到了今年1月初,北極渦旋100百帕高度場中心強度仍維持在15200~15300米,
再往前看,
去年1月上旬,北極渦旋100百帕高度場中心強度15000米。
而今,
今年12月底,北極渦旋100百帕高度場中心強度就有機會達到15000米。
想當然爾,今年的北極氣團很強悍。
事實上,冬季系統大魔王北極渦旋的強弱也關連著東亞冬季季風的強弱,
一些研究指出,強極渦事件和弱極渦事件有明顯的對比。
當北極平流層發生強極渦事件,行星波不會等到巔峰才下傳,
在發展階段就會(反饋)下傳對流層,也就是說,
當北極渦旋增強時,北極高空的等位溫面上升了,因此開始向中緯度傾斜。
位溫:將空氣塊以乾絕熱的過程移到 1000 hPa 時所具有的溫度。
對流層大氣地面層空氣塊位溫低,高空層空氣塊位溫高,高位溫移向低位溫,
因此高位溫空氣塊下沉地面,形成對流層。
因此,過往的研究指出,強極渦事件巔峰前後,都會對應冬季季風的增強。
冷空氣沿著傾斜的等位溫面向下移動,侵襲大氣對流地面層。
而,
研究也指出,強極渦事件過後,"後期"對南方影響比較大。
換句話說,
1. 強極渦事件過後很久,往後近一個月,東亞大槽偏強,冬季季風強盛。
2. 強極渦事件過後,後期對南方影響較大。
因此,現在要觀察,北極平流層是否走向 異常的強極渦事件。
對南極而言,冬季幾乎都是強極渦事件,中心百帕高度場可達14500米以下。
因此,春天以後的南極風暴可繼續維持很久。
但,
對北極而言,全球暖化關係,北極去年就屬於偏向弱極渦,
今年底有機會邁向"強極渦"情境。
不過,要避免搞混的是,
寒潮爆發不必然"強極渦"事件,最著名的也有可能是"平流層異常增溫事件"。
結論:如果北極平流層是否出現"強極渦"事件,
那麼中緯度大氣地面層在事件過後就要留意了,
同時東亞的冬季季風也將開始強盛一段時間了。
(以上供參囉)
作者: unique951753 (Carol)   2019-12-20 17:37:00
作者: singlesingle (時間之翼)   2019-12-20 21:54:00
明天台北降雨機率真的只剩20%嗎...會有跨年颱嗎
作者: typhoon79412 (珣豪)   2019-12-21 22:07:00
希望短波槽可以帶來豐沛雨量,開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