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觀:梅雨槽 勝 季風槽,梅雨鋒面特徵顯現

作者: daron (一)   2018-06-07 20:49:41
天氣小觀:梅雨槽 勝 季風槽,梅雨鋒面特徵顯現
儘管南海西南季風槽爆發後,季風環流的啟動造就了颱風和熱帶性低氣壓,
不過行星尺度的梅雨季節環境並沒有改變,
模式預報,未來一周,梅雨滯留鋒特徵逐漸顯現,東亞梅雨要回來了。
原因當然就是 不成材的颱風 以及 中緯度系統展現活躍的威力時刻開始。
因此現在又要回到談論梅雨了。
東亞梅雨和夏季風的出現密不可分,反映在高層的就是南亞高壓的建立,
一般在4月底或五月初,在中南半島南方或南海南部就會吹起夏季風-西南風,
此後,夏季風向北擴及孟加拉灣,向東擴及南海,
不過,往南海的夏季風因受挫於太平洋高壓的壓制,
因此,一般在五月中(也有研究指出是五月下旬),南海西南季風才會爆發。
由於西風南支槽的關係,夏季風的暖濕氣流在5月底和4月初從東南亞北上,
因此進入五月,第一階段的 華南梅雨 已經開始
然而! 今年由於太平洋高壓與南亞副高的連結,遮斷了這條水氣輸送帶,
導致五月的台灣梅雨不如預期。
華南梅雨開始後,一般在6月上旬達到最強,
主要是南亞高壓的增強發展,高層輻散有利地面深對流的加強。
在這個階段,印度西南季風爆發,長江流域和日本南方也開始進入雨季。
此後,
南海西南季風大軍源源不絕進入東亞,掃除東亞殘存的冷空氣,
於是,
六月中旬左右,西風噴流出現了第一次北跳,梅雨滯留鋒面移往長江流域,
梅雨季的第二階段:江淮梅雨(包括日本南部梅雨)開始,
台灣則因西南季風的活躍,大氣仍不穩定,尤其低壓帶活躍的西南氣流。
6月底~7月初,梅雨鋒面更往北推,太平洋高壓北進西伸天氣轉炎熱穩定,
自此台灣進入盛夏。
到了7月上旬~中旬,夏季風推進華北、日韓地區,
這是梅雨的第三階段,也東亞梅雨的最終結束階段,
由於西風噴流的減弱,此時的梅雨鋒面的結構已開始支離破碎。
7月下旬,夏季風甚至可推到東北地區,這裡是夏季風的極限,再往北已無力,
到了8月,北極軍團甦醒,冷空氣也開始蠢蠢欲動了。
因此,一般來說,台灣的梅雨是從5月到6月上旬,
包括了
1. 前段時期的華南雲雨帶+梅雨鋒降雨
2. 後段時期的夏季風爆發+梅雨鋒降雨
6月中旬過後,梅雨鋒面北抬,由夏季風降雨接手,直到太平洋高壓西伸。
對台灣的梅雨而言,而5月到6月上旬的這階段,
副熱帶西風噴流穩定在北緯30度以北,太平洋高壓脊線在北緯20度以南。
台灣到華南上空為平直的西風帶,大氣中低層常則常看到兩條低空急流。
兩條低空急流一南一北,沿著太平洋高壓和西風槽前輻散。
地面則是北方冷涼氣團向南匯入梅雨槽,和南方北上的暖軍團的交會。
而大氣高空,中南半島上空南亞高壓的西北氣流提供氣流輻散。
而模式預報,未來一周(6月上旬~6月中旬),
副熱帶西風噴流仍穩定在北緯30度以北,
太平洋高壓脊線不意外在低緯度(被西南季風爬升的倒向季風槽),
由於中緯度系統的活躍,台灣上空在太平洋高壓東退後轉為平直的西風帶。
地面由西南季風領軍的熱帶暖氣團北上,交戰東北風領居的冷涼氣團。
高空反映出南亞高壓在中南半島帶出的,西北氣流輻散。
因此,未來一周,整個大環境還是處於華南到台灣的梅雨階段,
如此一來,
要觀察的就是台灣梅雨階段的後段時期:後段時期的夏季風爆發+梅雨鋒降雨。
而整體看來,
短時間內還沒有出梅的擔憂,就審慎看待囉。
(以上供參囉)
作者: typhoon79412 (珣豪)   2018-06-07 22:19:00
但颱風季就不要像莫拉克一樣雨量一次猛送一年份…也是可怕
作者: spider605228 (百哥)   2018-06-08 00:02:00
預報看起來降水是一波一波進來的,要像颱風引進西南氣流並且在短時間內灌爆水庫機會不是沒有,但比較小一些,畢竟梅雨鋒線會隨冷暖氣團勢力不均南北移動,降雨軸線方向也不會一直相同
作者: typhoon79412 (珣豪)   2018-06-08 01:34:00
CWB會不會看不下去自己先升
作者: loveppears4u (Bad Romance)   2018-06-08 11:59:00
今天基隆有颱風雨的感覺 一陣一陣有助降溫
作者: typhoon79412 (珣豪)   2018-06-08 22:37:00
我1990過去有沒有延宕7月上旬才出梅的記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