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觀:西太平洋大爆熱帶氣旋,觀察颱風路徑

作者: daron (一)   2017-07-23 07:56:45
天氣小觀:西太平洋大爆熱帶氣旋,觀察颱風路徑
在北有東風波,南有季風槽的有利環境下,
西太平洋高壓被熱帶擾動分割,
東風波與季風槽,打造出多個熱帶擾動和熱帶低壓,
熱帶性低壓的出現再造成熱帶低壓波,
於是,季風槽、東風波、熱帶低壓波環環相扣下,
然後再來個重力波和羅斯貝波/重力混合羅斯貝波割離的高空冷心低壓協助,
最後看到的就是,西太平洋多個熱帶氣旋形成,
而雙颱的出現讓藤原效應也來了,
對流指標MJO季內震盪也跑到西太平洋上,再來個默默的開爾文波吧~
哇賽的多種大氣波動全部攪和,想看嗎一次看個夠,
今年至今西太平洋最精彩的盛況,真是所謂霹靂大熱鬧。
未來一週除了觀察颱風外,還要留意新形成的颱風可能接近台灣。
這時就要觀察颱風路徑,但由於太平洋高壓被分裂數塊,
因此,模式預報在颱風路徑上意見分歧。
宇宙超級霹靂大熱鬧的西太平洋上,
1. 熱帶擾動(99W)
低氣壓1010百帕,在北緯10.3度,東經129.9度
也就是在菲律賓(民答那峨島)東方近海,
位於太平洋高壓分裂的東亞高壓與西太平洋高壓之間鞍部,
目前移動緩慢,模式預報東亞高壓未來北縮,
因此,預測之後會偏北移動,接近台灣東南方海面;
沒錯的,
這個未來的擾動就是可能接近台灣的颱風。
99W目前所處環境的垂直風切不算好,
高空由於南亞高壓帶來的東北風往赤道氣流,
再加上99W本身偏弱,
因此99W高空場所需的往兩極(極向氣流)還未打開。
不過,夏季高壓勢力會重新調整,99W往北移動的過程,
環境轉佳,有增強為颱風的機會。
在到達台灣東南方海面時,路徑就關鍵了,
伴隨東亞熱浪向太平洋擴散,太平洋高壓在東亞的分裂體往東偏移,
日本東南方上演的雙颱藤原效應,又讓太平洋高壓在分裂成
菲東高壓與西太平洋高壓,
對99W來說,東亞高壓與菲東高壓,一個在其北,一個在其東,
因此,可能推擠著99W/或新颱風往台灣接近,
但也可能陷入在台灣東方滯留。
模式意見分歧,這支路徑要觀察續觀察。
2. 熱帶擾動(91W)
低氣壓1010百帕,在北緯7.2度,東經136.4度,
也就是在菲律賓東南方遠海(99W的東南東方),
毫無疑問,
這隻就是拜99W所賜,西南風與太平洋高壓偏東風相遇形成的擾動。
不過,垂直風切的環境場被夾殺,且未來一週更惡劣。
隨著西太平洋高壓勢力調整,高壓的氣流轉為偏南風
在沒有確保維持西南風與偏東風之氣旋的情況下,
模式預報不看好這隻擾動胚胎的發展。
3. 熱帶擾動(90W)
低氣壓1006百帕,在北緯27.3度,東經135.6度,
也就是在台灣東北東方海面上,
這隻就是受惠於熱帶低壓波與東風波配合形成擾動,
日本南方海域看起來就是東風波排成三個熱帶擾動,
其中兩個已經增強為颱風,
這隻胚胎則是命運悽慘,同樣因為太平洋高壓分裂勢力調整,
東亞高壓東移,加上99W北上,不給胚胎成颱的時空,
最後只能掰掰了。
4. 洛克颱風
輕度颱風 洛克 (編號第 07 號,國際命名 ROKE),
中心位置位於北緯 21.7 度,東經 116.0 度,
以每小時25轉20公里速度,向西北西進行。
颱風中心氣壓 1002 百帕,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 18 公尺,
瞬間之最大陣風每秒 25 公尺,七級風半徑 80 公里。
這隻完全貼近東亞高壓南緣,在高壓的引導下就是往對岸廣東了,
台灣要留意偏南風帶上來的水氣,在中南部造成一些明顯降雨。
5. 熱帶性低氣壓(08W)
熱帶性低氣壓1004百帕,在北緯18度,東經111.2度,
即在中西沙島海面,向西北西緩慢移動,有發展為輕度颱風的趨勢。
這隻就是在海南島近海,目前爆發對流,出現CDO(中心密雲區),
成颱機率高,由於洛克颱風擋在東亞高壓之間,
因此,這隻的導引氣流不明顯,移動緩慢。
海南島持續受到影響可達三天。
上面講完,剩下的就是雙颱藤原效應了。
6. 庫拉颱風 與 諾盧颱風
輕度颱風 庫拉 (編號第 06 號,國際命名 KULAP),
中心位置位於北緯 30.4 度,東經 168.3 度,
以每小時18公里速度,向西北西進行。颱風中心氣壓 995 百帕,
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 20 公尺,
瞬間之最大陣風每秒 28 公尺,七級風半徑 100 公里。
輕度颱風 諾盧 (編號第 05 號,國際命名 NORU),
中心位置位於北緯 28.6 度,東經 152.3 度,
以每小時4轉6公里速度,向西南西轉東南進行。
颱風中心氣壓 992 百帕,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 23 公尺,
瞬間之最大陣風每秒 30 公尺,七級風半徑 100 公里。
庫拉颱風 與 諾盧颱風 目前相距1000公里,
模式預報,未來一週,藤原效應。
藤原效應
http://www.cwb.gov.tw/V7/knowledge/encyclopedia/ty029.htm
如果兩個颱風靠近至1,000公里左右時,
它們將相互繞著相連的軸線做環狀反時鐘方向旋轉,旋轉中心的位置,
由2個颱風的相對質量及颱風環流的強度來決定。
旋轉時通常較小的一個走得快些,較大的一個走得慢些,
有時2颱風亦可能逐漸合而為一。
此種雙颱風交互作用現象係由日本氣象學家藤原先生最早開始研究,
故稱為藤原效應,
未來一週,
庫拉颱風 與 諾盧颱風 互旋,
東邊的庫拉颱風往北,西邊諾盧颱風往南,互旋過程中逐漸接近,
由於庫拉颱風往北碰上南亞高壓往東調整,
南亞高壓的東北風讓庫拉颱風的高層輻散場不佳,加上引進冷海溫,
因此互旋過程中逐漸由諾盧吃到庫拉颱風,
諾盧颱風併掉庫拉颱風後,整併後強度可觀,
之後受東亞高壓向東調整,在高壓的引導下往西南掉。
不過一周過後,拜精彩藤原效應所賜,
熱帶低壓波做大,低壓槽爬向西太平洋高壓的北側,
低層的西南季風衝向低壓槽,似乎要做出導向季風槽"/"的情況。
模式預報低壓槽東端的遠洋突然又冒出一個個氣旋擾動,
因此,一周過後,似乎還有的瞧。
果不其然的,今年的颱風盛況迅速展開了。
(以上供參囉)
作者: shiang731006 (shiang)   2017-07-23 08:00:00
作者: MarcusWright (Marcus Wright)   2017-07-25 06:14:00
好奇問一下,今夏均溫是有偏高嗎?常看人在叫熱熱熱,夏天不本來就會熱,難不成是家裡沒冷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