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觀:秋颱蠍虎與東北季風共伴,台東要留意

作者: daron (一)   2016-11-26 09:01:32
模式預報,
原先的熱帶低壓順利發展成蠍虎颱風,
不過路徑有了變更,預報通過菲律賓後往北移動,
這樣一來,蠍虎颱風與東北季風共伴的雨帶往北帶,
使台東首當其衝,留意大雨。
北部與東北部鋒面通過也會降雨。
南部受到蠍虎颱風往北移,加上鋒面通過也有明顯雨勢。
稍微好一點就是中部,只受鋒面通過影響而已。
蠍虎颱風也逼近冬颱,因為大環境來看,副高已經南移,
因此冬颱與東北季風共伴下,雲雨帶都偏南。
北部只有在秋季大環境下,共伴效應影響較大。
冬季環境下,冬颱的影響一般比較小。
正統秋季的環境(非初秋),太平洋高壓脊線位於副熱帶20~25度之間,
也就是大約在台灣的東方,
因此造就出東高壓,北槽線,南颱風的秋颱共伴環境。
這種環境的降雨最猛烈。
因為,這時候的東北季風溫度不夠低,冷暖對峙下的共伴鋒面強烈。
到了初冬的環境,副熱帶高壓脊線退到北緯20度以南,
也就是在台灣東南方,這時候的共伴鋒面就在台灣以南,
不過此時的颱風緯度必須更低,否則容易受到東北季風的寒冷空氣入侵而減弱。
到了隆冬季節,太平洋海溫已大幅降低,副熱帶高壓強度弱,甚至不明顯;
此時即便有颱風,也不容易出現共伴效應。
這種情況維持到初春,由於南亞地區增溫快速,西風帶出現頻繁的波動,
因此東北季風開始不穩定,時有時歇,加上南方菲律賓、東南亞陸地升溫快,
副熱帶高壓經常在南亞到太平洋間遊走。
這時即使產生颱風,幾乎也不會有東高壓,南颱風的共伴環境。
春天開始,東北季風迅速減弱退場,共伴效應自然沒有。
因此,颱風共伴效應一般來說秋天的產物。
對高緯度地區,可以算到夏天。
對低緯度地區,可以算到冬天。
目前的環境,高壓脊線大約在北緯20度上下遊走。
颱風與東北季風的共伴鋒面已經開始南偏,但仍有機會影響台灣。
模式預報,未來一周,副熱帶高壓稍微往北抬,似乎重回太平洋高壓榮耀的感覺。
但其實是順著西風帶的波動調整勢力場,順著槽前往東北延伸。
不過這一個延伸,讓副熱帶高壓脊線往北抬,脊線回到20~25度。
似乎感覺回到秋天大氣環境場的態勢。
在副熱帶高壓初期往北調整的時刻,
此外,台灣北方有槽線東移,南方有蠍虎颱風,副熱帶高壓往北調整,
北方有鋒面雲雨帶,南方有蠍虎颱風與東北季風共伴的雲雨帶,
兩者就順勢往台灣靠攏。
其中,共伴雲雨帶的降雨最為強烈,首當影響為台東。
不過,這時節的東北季風已經不是秋天的溫馴,
蠍虎颱風會被東北季風的冷空氣殺死。
緊接著,副熱帶高壓再往北抬,脊線回到秋天環境場的位置,
而北方又一波槽線東移。
這時東高壓,北槽線的環境場出現,
因此一周後期開始,
東北部如宜蘭地區包含北海岸成為降雨的主場。
不過這時蠍虎颱風已經散成一團,屆時並不至於會出現秋颱共伴。
(但如果蠍虎還沒死,那就麻煩了)
最後提一下北極渦旋,
從秋季以來,偏離北極的北極渦旋,未來一周逐漸回到北極圈以內。
雖然沒有完全回到北極中心區,但隨著永夜發酵。
北極渦旋終於開始吃威而鋼。
模式預報,未來一周北極渦旋爆發性增強,
大半個北極區與西伯利亞冰凍(事實上,西伯利亞已經冰凍了),
預報百帕高度場由目前的15400百帕,一周過後將增強到15100百帕以下。
一口氣晉級三級。(想像940百帕的颱風衝到910百帕)
北極渦旋在北極區爆發性增強後,有助於北極海迅速結凍。
不過可惜的是,北極渦旋中心偏在東半球的區域,
未結冰的大半個海域是位於北大西洋的西半球區。
這就像是發憤圖強念數學,結果明天考英文一樣。
看來,北極海冰面積依舊慘不忍睹。
(簡單說說,以上供參囉)
作者: tinging84100 (零觸感特薄)   2016-11-27 23:33: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