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介] 太平洋上的日出綠閃

這一篇提供一下拍攝日出綠閃的方法.
前言:
日出的綠閃之所以比較難拍, 主要是你無法確定每一次太陽升起
的精確時間和精確的方位, 這點在必須使用長鏡頭拍攝, 而且只
發生一兩秒時間的綠閃就是致命性的關鍵. 任何一看到太陽才按
快門, 經過人眼感知後, 再相機機械動作就一定太慢.
這也是幾乎所有的綠閃照片都是日落綠閃. 因為日落的太陽路徑
已知, 可以好整以暇地調整好曝光, ISO 等等設定, 等太陽沒入
海平面的一瞬間開始連拍, 然後連拍到徹底日沉後收工. 而且,
空氣的澄淨度也是提早就知道的, 所以有沒有機會拍到綠閃, 早
在太陽西沉前就已經清楚了.
位置與時間:
要以長鏡頭拍到日出綠閃, 我發展出來的方法主要是兩點:
第一, 利用遠端的太陽還沒升起前的日出雲隙光收斂位置來確定
海平面下方的太陽位置. 比氣象局的方位角準. 而遠端的
雲隙光也暗示空氣的澄淨度足夠出現綠閃.
第二, 利用本地氣象局提供的日出時刻表, 在預估的日出時間前
一分鐘就開始連拍.
連拍與微震:
因為我使用的相機主要是入門級的 Canon 650D 和 6D, 這些都
不是連拍擅長相機. 根據過去一年的經驗, 從一開始要求畫質優
先選最精細, ISO 設定 100 時吃了幾次虧, 後來就採取 ISO 400,
和一般的畫質, 以 JPG 存檔, 來提高連拍速度. 因為我有一兩次
卡彈, 然後兩次快門之間就跳過綠閃出現一瞬間了.
別小看這 1-2 秒, 往往相機連拍的 buffer 到了開始卡彈, 就剛
好是最精彩的時機了.
還有相機微震和快門微震造成的影像模糊問題, 我入手 Canon 6D,
就是認為反光鏡預鎖可以改善微震, 以及全幅相機可以得到比較佳
的畫質. 後來發現快門在 1/200 以上的, 在這種焦段上微震幾乎
無法避免. 反光鏡預鎖則又拉低了入門型相機的連拍速度. 最後的
妥協, 放棄以望遠鏡接單眼拍攝, 而是入手 Tamron 150-600 那一
隻窮人鳥鏡, 添購油壓雲台, 只追求快門速度, 壓低快門速度到
1/500~1/1000. 以去除微震問題.
水氣, 霧霾與遠方積雲:
過去一年的經驗, 我發現時機其實不好等, 因為真正的問題在於亞
熱帶的台灣海洋氣溫, 比最多綠閃照片的美國加州西岸來的高, 這
邊的太平洋上大多時間有霧氣. 有時上去頂樓一看就知道今天沒有
機會, 可以收工了.
好不容易等到遠方的空氣夠乾淨, 水氣很少, 還是會被遠方雜雲遮
住. 這邊頂樓的海拔是 30 公尺高, 可以看見海平面的約略最遠可
視距離介在 60-100 km. 但是在鏡頭下, 還是常常被百公里外的遠
方積雲遮住太陽光徑, 結果又是沒機會. 一個完整的下蜃景綠閃
(inferior mirage), 在亞熱帶的台灣勢必要更遠的距離都沒有雜
雲擋到光徑才有機會.
遠方積雲如果要不遮住太陽, 以平均積雲高度 5km 來看, 最遠可
視距離約是 250km, 所以我的可視距離加積雲遮住的 "可視距離"
這一小段光徑得要有 300km 完全沒有雲才有可能拍到.
這在亞熱帶的太平洋要沒有雲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很多時候
第一步過了, 第二步是掛在被雲遮住.
東台灣的拍攝時間:
今年我基本上是從六月中試誤到九月, 太平洋海面情形一直不佳
才算半放棄. (同時間還是早於東昇時起床, 但已經不會每次扛一
堆設備), 睡前還是會去看氣象雲圖. 在花蓮, 九月是東北季風和
西南季風交替的月份, 海平面都會被霧氣圍繞, 所以才說太平洋綠
閃季是在六七八九月.
剛好這一次是最強的聖嬰年, 神奇發生在 11 月初, 連續幾天驚
人的好天氣, 好到甚至利用長鏡頭看到 90 公里新康山上的綠色
樹木. OPOD 是登我在 11/8 拍到的, 而隔天 11/9 其實還有拍
到照片, 但缺點是 11/9 的第一張照片已經混點黃色光, 不如
11/8 漂亮.
現在這個時間點已經確定沒機會, 海平面滿滿霧氣, 天空都是雲,
而衛星雲圖也是雲. 只能說在這邊, 拍到綠閃還是機率與運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