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觀:後期西伯利亞冷高壓建立,東北季風登場

作者: daron (一)   2015-09-03 20:55:01
天氣小觀:預報一周後期,西伯利亞冷高壓建立,東北季風登場
該來的還是會出現,東北季風到底還是要登場了,
比去年早了些。
模式預報,一周後期,西伯利亞冷高壓建立,東北季風登場。
西南季風登場,帶來的就是降雨,
東北季風登場,帶來的就是降溫。
西南季風登場,使命為清除殘冷空氣,
東北季風登場,使命為驅逐西南季風。
因次,台灣要跟西南季風說掰了,台灣溫度也會跟著下降。
也是入秋第一波鋒面。
不過目前模式預報分成兩派,
一派認為西風槽從東北亞延伸到東亞,
對應地面高壓帶來東北風與冷鋒通過台灣,
東北風再接再厲,由後頭西伯利亞冷高壓接手,東北季風登場。
整個台灣大幅度降溫。
不過也有其他模式預報,冷鋒通過後,
一周後期,地面高壓是從日韓一帶的地面高壓東北風帶來降溫,
也與奇羅颱風加強東北風有關。
以北部為主,東北季風要再延後登場。
不過,不管如何,西伯利亞冷高壓勢力的建立,
東北季風緊接著就要登場。
對於遠海的奇羅颱風,模式預報看來,都是北偏,
整個東亞有強大的西風槽建立,太平洋高壓根本無力抵擋,
只能往東退,讓奇羅颱風北上。
不過偏北的時間點對日本就影響很大,晚一點偏北,就影響越大。
從八月以來,北極冷氣團一直攻擊北亞洲,造成北亞洲陸地降溫,
西伯利亞冷高壓建立,東北季風登場,東亞溫度涼快等等,
對北極有甚麼好處呢?
現在看來是沒甚麼好處,除了西伯利亞北岸線部分內海結冰外,
整個北極海從八月到到九月這段時間融冰迅速,
海冰面積比前兩年縮減許多,
雖然照往年,九月下旬,海冰面積開始增加,
但已遠低於平均值,想要追上,似乎也不大可能。
去年冬季,北極海冰面積創新低,今年冬季可能也不樂觀。
當海水表面無冰層覆蓋時,海水可吸收94%的太陽入射能量,
當海水表面有冰層覆蓋時,海水只能吸收一半的太陽入射能量,
有趣的是,如果海面上有雪,只有10%的太陽入射能量可以被海水吸收。
儘管如此,
北極海冰面積銳減,不可避免的將影響全球氣候,
因此,稀少的北極海冰造成的影響就看後續變化了。
(以上供參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