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觀:未來一周,太平洋高壓回復盛夏型態

作者: daron (一)   2015-07-26 09:13:01
天氣小觀:未來一周,太平洋高壓回復盛夏型態
紛紛擾擾的季風氣團影響台灣,
未來一周要逐漸改變,
太平洋高壓逐漸回復盛夏型態,太平洋高壓脊偏北抬,
一周後期,高壓的偏東風吹向台灣,
午後雷雨區落在背風低壓的中南部山區容易出現。
台灣開始轉為高溫炎熱的熱火島。
由於高壓脊已經在跑到副熱帶地區以北,
因此西太平洋上的熱帶擾動,就有機會出現颱風,
並且沿著太平洋高壓往西北西移動,
這也是盛夏天氣型態的一環。
部分模式預報認為可能有熱帶低壓發展。
不過目前再換日線附近有活躍的季風槽,
季風槽不斷有氣旋在轉動,並且逐漸往西移動
因此對於熱帶西北太平洋上的低壓,
未來發展結構就有待觀察。
可能發展出類似季風低壓的大型熱帶低壓或是,
中心爆發對流,釋放潛熱的CISK機制強制主導下,
結構內縮形成,標準的熱帶性低氣壓,
後者則容易迅速增強為颱風。
但不管怎樣,模式預報,
西北太平洋未來一周持續熱鬧,值得關注。
至於北方勢力就不用管它了,
在盛夏天氣形態下,未來一周,
由夏季大氣雙巨頭,太平洋高壓與南亞高壓重新鎮守,
天氣會穩定許多。
一般,進入八月後,南方夏季系統中,各大系統紛紛進入最活躍時期,
無論是夏季高壓,熱帶低壓,甚至南亞西南季風,
都是活力四射的季節,苦主就是南亞的大洪水和東亞的颱風季。
這時候,北亞大陸反而是最溫和的季節,涼爽適宜,偶而來點適中的陣雨滋潤。
只是北極渦旋勢力又更強了,北極部分地區,雖然只有少數但已經降到冰點了。
往年八月,北極渦旋就有能力發動攻擊(對外影響),
台灣受中緯度鋒面南下影響,也有出現在八月的紀錄。
地球傾斜23.5度,就出現四季變化,
這種四季變化副作用就是要每年要經歷兩次過渡期,
好處就是四季美景,不用坐飛機(主要是對於溫帶地區)。
不過今年的夏季系統還是賦予期待,去年東亞的秋季梅雨令人印象深刻。
因為入秋是感冒的季節,天氣冷熱變化太快,很多人會受不了。
至少這整個八月能夠讓人好好把握夏季系統的熱情,別太快來踢館囉。
(以上供參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